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百人会 | 张媛媛: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是一所社会大学的存在

2023-09-20 23: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2013年8月23日,是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的日子。十年来,智库百人会秉持开放、多元、包容、理性的精神,整合民间智慧,聚焦民意民情,致力于发现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智库百人会的历程,借智库百人会成立十周年之际,马洪基金会将陆续推出“智库百人会十年回忆”纪念文章。以下为智库百人会智者张媛媛女士的回忆文章。

      我常常说:马洪基金会,是让我深深爱上深圳的一家机构!而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则是一所有趣的、有意义的社会大学,我在其中学习成长,我也在其中成为建设者!这所社会大学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即是不同职业、不同特长、不同思维风格、不同行事方法的人——智库百人会的每一位成员,我们彼此以“智者”尊称,同时也以此要求自己。

      2023年是智库百人会成立十年, 2015年3月28日的春茗会上,从马洪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老师的手上接过竹书简聘书,那一眼就爱上了,多么环保且有沉甸甸的文化感。

      李罗力理事长是我的偶像之一,他的思维、行动、真诚表达等等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脱离医学专业走进社会发展领域之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在我的学习中占据了很大的一个版块,学习起来着实不容易,我要特别感谢李罗力理事长,在大大小小的会议文章以及他的书里以现实洞察和行动实践为我打开了思路。“金秤砣”活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类学习,从2015年开始我持续参与其中,最近这三五年,随着我对宋明理学、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叉学习的深入,也越发体会到“金秤砣”这样的探究对我开拓认知的重要了,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要开心起来,深圳就是深圳,“金秤砣”依旧继续。

      智库百人会聘书的设计者是智库百人会的创会副总召集人范军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社会共创引导,2015年我第一次在智库百人会活动中代表小组发言,也是范军老师主导的项目——“翻越五指山”。这是一个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研讨会,我的朋友圈有这样的记录:“改革试验田里还有一棵棵社会组织的生命树正在成长、发芽、开花、结果、有繁盛也有凋零,也有面临砍伐,深圳该怎样为社会组织发展贡献自己的推动力?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给出的回应:搭个平台,一起来议,一起来推。”在这之后,智库百人会举办了很多活动以回应这次的共创。

      我是2014年经范志明老师推荐加入的,与范老师相识的。那时,我带领的行动亚洲中国生命关怀儿童教育项目刚刚走进第三个年头,那年7月受范老师邀请加入好青年,为青年提供同理心发展的支持,与大浪社工中心合作开展生命关怀儿童教育四点半课堂,我也由此成为大浪之友,也认识了李津逵老师和潘芸书记,更于2015年在大浪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友善社区促进会。我和范老师一起去顺德社会创新大赛做评委,去深职院为公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去和平县推动生命关怀教育进校园。在智库百人会开会,我和范老师都是发言积极分子,我们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工作模式,在智库百人会里讨论,在社会中实践,“关怀为本、环保引领、经济改良”,一晃就是以十年计算的时光,关于青年发展、环保、社会治理的思考与生命关怀教育的实践还在继续和发展,我想说,在那段时间里,认识你真好!

      李津逵老师是智库百人会的副总召集人,也是银湖沙龙的常驻主持人,也是综合开发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每次开会每个人的发言他都认真倾听,飞快地在电脑上做着记录,动听激昂的声音里总是饱含智慧。在李津逵老师的鼓励下,行动亚洲成功申报2014年度中国城市化十大影响力机构奖项,记得2015年在北京领奖时,津逵老师在向另一位与会专家介绍我们后,转头对我说“你们代表了深圳的创新精神。做生命关怀的教育发展很有意义,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学习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不仅仅是小学生,其实大学生、成年人都需要这样的教育。”在那之后的第三年,生命关怀教育也真的走进了苏州科技大学。时隔八年,再次回忆,依旧暖流满怀。

      马敬仁、于长江、段建仁三位老师是我们智库百人会教育组的成员,马老师的政治学视角、于老师的人文视角、段老师的民生视角,我特别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清晰的逻辑思维,真诚的观点表达,温暖的行动支持,这都是关乎成长的营养品,他们的智慧也被我吸纳到生命关怀教育的发展中,在智库百人会我参与组织的活动中,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参与讨论,如今他们也都是推动生命关怀教育的行动者。还有葛桦、李永洲、冯晓、吴泽婷等等,无法一一列名,我想说的是,人总是这样,有趣的交流多了,就总会对下一次互动有期许。

      郭万达理事长给我留下的印象之一是他在会议主持中的点评与总结,在观点纷呈的专家精彩演讲之后给以凝练的点评总结,着实不容易,尤其是这些话题覆盖了经济、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所有马洪基金会主办的会议文献,一定要去看郭万达理事长那些别具特色的、带着创新的点评。印象之二是他对研究的重视,马洪基金会走进新十年,郭万达理事长最重要的每次必谈的就是做好研究,“草野知政失,公心以策论”,他号召智库百人会智者能够响应国家战略方针,贡献智者的智慧,在基层治理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2022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马洪基金会组编的《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研究》,我写的《共同幸福:城市伴侣动物管理的深圳实践》也入选其中。我想,智库百人会的未来新发展,正基于马洪基金会团队在民间智库整体性发展上的奋力腾挪,以研究找到话域,以研究找到方法,以研究促进实践。

      2022年,我还邀请到郭万达理事长为我主编的《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一书写序。序言开篇,他这样写道,“因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一直从事智库研究工作,并无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阅历,就很犹豫。读完她给我寄来的书稿后,发现虽然是跨界阅读,但对她在书中提出的基于同理心的共生意识和共同体模式有着强烈的共鸣,如同张媛媛女士说的:‘和你有关系!’。从经济研究的视角,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共生意识和共同体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这与你有关系”,于我亦适用。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的发展是如此,深圳的发展是如此,中国的发展亦如此,所以我很珍惜能参与智库百人会的活动。记得第一次发言是2014年12月11日在由马洪基金会主办的第四期深圳改革系列沙龙上,那次的沙龙主题是“龙岗:打造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验田”,我的发言主题是“从同理心出发是社会治理的核心”,这个主题贯穿于这些年我在智库百人会的参与。

      细碎的回忆涌到字里行间,生命关怀教育、教师同理心发展与儿童教育、青少年自杀和抑郁症预防、社会组织示范同理心实践、伴侣动物与城市管理、深圳市民文明行为、城市野生动物管理、皮毛产业及养殖业中的动物福利问题、非法屠宰犬猫问题、动物虐待与人际暴力的关系、可持续生活方式、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人畜共患病、心理健康、环境健康、同一健康……所有这些大概都与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践的自觉有关,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透过多种话题的交流让这些向往和自觉有了具体的意义,也化作一个个来自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的奖状或奖杯静静的在橱柜里,在每一个心力不足的时候给我力量。

      最后我想写的是刘炜秘书长,一位带着爱生活的茶人,一位有原则有智慧的智库连接者,或许正是这种深藏于心的欣赏,2021年年初我加入马洪基金会成为刘秘的助理,一年的光阴,塞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工作,流动着满满的团队情谊,更埋下了许多收获的种子。我也加深了对基金会秘书长这个职位的理解,加深了对刘秘的欣赏,由于生命关怀教育发展这个使命的召唤,2021年年底我从秘书长助理职位上离开,恢复作为智库百人会成员这单一的角色,这一年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记得2022年我生日的前一天,智库百人会参会后,几位智者一起小聚,我写下这样的文字:“宋有曾觌扶头一任且留连,叹人世,光阴半百。夜来三仁二美全酌于玉兰,江水兮,浩荡茅柴。”以记录关于友谊的美好。

      庄周知北游于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恰百人会,以智慧聚于银湖,人人论智库发展,都是大咖。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是支持其中的每一位智者透过交流看见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共同体,人们分散的认知在这里显化为分布式的认知,进化为共同的认知而发挥现实作用,期待马洪基金会智库百人会又十年的精彩生成,我会依旧在其中学习及参与生成。

张媛媛女士,苏州科技大学及闽南师范大学生命关怀教育课程联合创课导师,中国绿发会同一健康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深圳市佳音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理事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One Health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洪智库大视野执行总编,深圳猫网行动亚洲中国联合创办人,深圳市科技专家库科普专家。主编有《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学会关怀:同理心与责任感的养成》等教育丛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