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她是这些动漫角色背后的人,用声音演绎万千故事

2018-10-26 08: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她是《你的名字》里的三叶,是《哆啦A梦南极大冒险》里的静香,也是《全职高手动画》里的苏沐橙。众人眼中她是声优女神,而她的声音里总有感人的故事。(04:55)

C小调,真实姓名佟心竹,可攻可受的新生代配音演员,《全职高手》饰苏沐橙,新海诚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国配版饰宫水三叶,《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国配版饰静香,MC题材原创动画《我的冒险世界》配音导演。

没接触小调之前,我一直以为哪怕是电视剧也大多都是同期声。了解这个幕后群体后,我觉得这帮声音怪物们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嗓子保养秘笈,但是跟小调一起吃过火锅、酸辣米线、兰州牛肉面等各种刺激性食物后,我想这妹子真的知道自己的嗓子有多厉害么?

2016年年底,有“宫崎骏接班人”之称的新海诚带着《你的名字》来到中国,首日票房收入突破五千万。对于从事配音才两年的C小调来说,能为《你的名字》国语版配音意味着激动,也意味着压力。

在此之前,小调虽然也配过一些主角,但真正台词量大、要撑起整部戏的女主角还从来没有过。

片方给了两天的时间用于男女主角录音。第一天男主角录完已经是晚上六点,片方问小调,“你要今天录还是明天录”,小调坚持要“今天录”,然后从吃完晚饭一直录到凌晨。

“有句话不是(叫)一鼓作气吗?我觉得今天我已经准备好了,满怀期待地来了,你不要让我什么都不干就回去,第二天我可能就会有点泄气,我觉得我今天状态很好,那我今天索性一口气把它录完。”

回过头看,小调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你的名字》这个机会对她的意义,能确定的是这个片子让小调犯了偏头痛,也让小调的妈妈买了可能是史上最贵的一张电影票。

自述 | C小调

▍我还挺不想拿《你的名字》出来说事儿的

配过那么多(角色),最喜欢的是《你的名字》里的三叶。

之前有听说正片要试音,自己偷偷私下做过一些准备,就是拿新海诚之前的片子看一看,摸准导演喜欢的风格。一个是说导演喜欢的风格,再一个就是这个导演的片子散发的一些气场吧,就是能抓住它最有特色的那一点,去在试音的时候展现。当时去试之前,做了这个功课。后来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吧,因为觉得好像自己入行也没有多久,才两年多,试不上也是很正常的。后来听说试上了,还蛮开心的。

试音的时候展现(出来的)不一定代表你的水准,跟我一起竞争这个角色的也有一些别的优秀的前辈,她试不上并不代表她不行,可能只是她不适合这个角色。

当时接到这个角色,并没有觉得是一种肯定,而是觉得阶段性检验自己到底怎么样的时刻终于来了。

虽然之前也配过一些电影,配过一些名义上的主角——她好像是个主角,但台词却很少,我配过不少这样的。真正在电影里戏份很重的(角色),我没有配过。

压力是很大的,这个电影一开始就被炒得很热。新海诚的粉丝基数也很大,粉丝的期待值越高,对国语配音的接受度就越低,搞不好很容易就被喷。抛开外界压力不说,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也蛮大的,会觉得,我终于迎来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一定要好好配,看看我自己究竟能发挥成什么样。

好多观众都说,看完《你的名字》哭成狗,但我并没有在配音的时候哭,反而是在家里准备的时候哭了出来。进棚到底哭不哭,这个问题配音演员私底下也会讨论。我觉得,衡量一场煽情的戏是否成功,并不能以当时配音演员到底有没有真的流泪去衡量。这样你只能感动自己,却无法感动观众,但有些时候你没有真正哭出来,但情感到达了那个点,哪怕你没有真正流泪,底下观众也会很感动。

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对)《你的名字》中文配音的评价,好的坏的我都看了。

甚至在知乎上还有一条帖子,专门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你的名字》国语配音,底下几乎都是骂的。我记得有个人写了特别长的评论,几乎(片子)里面每一个角色他都有点评,你能感觉到他很真诚。当时有看,比如说三叶这个角色哪里不太好,哪里他觉得我很好,我都有去看。我觉得有一些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可能你无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但你一定要去追求这个。

片子出来后,我去电影院去了好多次,从一开始有点激动,看到后面不用看画面,都能完全记住每一个人是怎么配的,记得特别熟。

那段时间,微博留言也很多,粉丝也涨了不少,参加一些活动,大家都会拿《你的名字》说。我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可能自己只有这么一个说出来特别牛的作品吧,可我还挺不想拿《你的名字》出来说事儿的。

对我来说,配过就过了,就算配的我当时觉得还算满意,或者周围的人评价还算不错,但我希望翻篇,从零开始,以这个作为起点再往前走。

▍我爸说你没有听说过文化侵略么

可能很多成年人在童年时期都会有一部忘不了的动画片,比如圣斗士星矢,比如变形金刚,比如希瑞,比如美少女战士。我那时基本零花钱都用来买柯南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漫画,包括海报,房间里面贴的都是柯南的海报。

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好像小时候对推理这些东西还蛮热衷的。也比较喜欢看福尔摩斯,包括那时候会出益智杂志,请你来破案这一些,反正都挺感兴趣的,再加上那个时候,电视里面天天播台湾配音版,觉得里面工藤新一好帅,很喜欢。

喜欢到什么程度?每次写数学作业遇到难题的时候,就想如果是新一的话,他一定很快就解开了,然后我就会有动力继续写作业。

有的时候比如说吃饭之前,我在看(柯南),我妈是也会跟我(一起)瞅两眼那种,我爸是那种爱国情怀比较重的。他也不是针对柯南,他会觉得你看日本的动画就不好,我就不喜欢日本。包括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记得是抵制日货非常猛的一段时期,比如说寿司店都被砸,街上的日系车也会被砸。当时我爸就指着我的DVD机下面那一叠说,“你看看,你这些都是日货”,然后我就说,“这只是动画而已,没有那么严重”,然后我爸说,“你没有听说过文化侵略么”。然后好像无言以对,他就这样。

第一次接触配音也是因为柯南。我加入了一个柯南爱好者论坛,然后里面有一个姐姐,她是配音爱好者,然后她组织了一个小的日本动画翻配活动,问我愿不愿意参加。

就这样跟着一群配音爱好者们配了一集《樱花大战》,配了里面一个金发的俄国女生。当时整个成品做出来之后,好像很有趣,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配音。

因为喜欢这个,就会去了解,渐渐的,什么软件啊,包括设备,声卡、麦克风都会配齐。假期我妈在外面看电视,我会在房间里面鬼哭狼嚎,她都不管,她都习惯了。

其实也是因为高中那段时间,学业压力比较大,整个人都不是很开心,所以就会从各种各样的动漫里面找一些所谓的精神寄托,或是慰藉这一类。

有一段时间,用压岁钱自己偷偷买了MP4,然后还偷偷买了PSP。当时还是用电驴,在网上搜那些PSP游戏,装到PSP里面,带去学校玩,动画也带到学校去看。

我是一个反面教材。晚上,同寝室的人都打着手电写作业,而我捧着MP4看动画或是打游戏。

有一次不小心被我妈发现了,她要没收我那个MP4和PSP,我跟我妈说:“你把我(在)学校的精神支柱拿走了,我在学校靠什么活?”我妈还挺通情达理的,她也不想给我太大压力,她说:“你不要带到学校去,回到家还是可以让你看、让你玩的。”

长大之后,跟我妈聊到以前那些事情,她说当时她也担忧,但是她也怕她越着急,给我的压力越大,会适得其反。所以她把担忧都藏在心里,暗中观察我的表现。

我妈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人,不仅仅是这部片子,几乎所有我(参与配音的)上院线能看到的电影她都会去看,看完会跟我说她的感受,谁配得好,谁配得不好,我哪里配得好,哪里配得不好,她都会以她的水平,她(作为)观众的角度反馈给我。

配了(《你的名字》)这个电影之后,那时候还没有上映,我妈妈说:“我跟你爸爸约好了,上映之后我们一起去电影院去看。”结果上映之后,找了好几家电影院都没有。深圳据我所知——因为当时我也查了——几乎是没有的。好像就发现了两家电影院,其中一家只放了两天国语版,那两天里也只有那么一两场,另外一家在一个特别偏特别偏的地方,就是郊外这种。

后来我妈妈说:“干脆我到北京跟你一起看吧。”直接买了飞机票过来。我经常调侃她,我说,“这是你人生中买的最贵的一张电影票”。当时,我记得是我妈下了班,回家遛完狗,然后坐飞机,到北京都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我一点多去接的机,睡到九点多,再直接去看的电影,看完第二天(妈妈)就飞回深圳。可惜我爸没有来,因为他有工作。

我妈不认真看,一直在那拿手机,她想拍个片段给我爸看。我说:“你别拍了,你好好看,这个片段我配得可好了。”她就(说):“我看着呢。”她不好好看。

▍那个“壳”我还是打开了的

后来我决定大学考主持播音专业。

有一个偏见或者是误解,可能觉得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学艺术,或者是学艺术的人不太靠谱之类的。我妈特别着急我找男朋友的事情,把我拜托给她的朋友,让她的朋友帮我找对象。然后人家跟男孩一说,那个女孩学播音主持、学艺术的,人家说,那就算了。当时我父母也会觉得,进了这一行,可能身边都是一些所谓“拜金”或是“虚荣”,你会不会受影响。他们也有这种普通大众的一些顾虑吧。

当时,一个是(因为)我对语言类的事情很感兴趣,挺想做主持人的,另一方面也很想做配音,就这个专业跟这两个都靠边,就很想去学。

我妈知道我学播音主持后,到处托关系找艺考的老师。艺考之前不是有培养嘛,当时也算是给我的一个考验。她把我带到那个老师(那里),跟老师交代说,在教我的过程中,一定要狠狠打击我,最好把我的信心还有希望都给打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我很不吃这一套,一直坚持了下来。

再加上当时那个老师对我的专业(水平)还算是比较认可吧,就觉得也没有那么不靠谱,所以就同意了。

当时只是年少无知,有点狂妄。蛮想做主持人的,比如说晚会主持或是综艺那一类,跟人开玩笑说,希望有一天可以代替董卿,站在央视舞台上主持。

后来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有可能是对主持的爱没有像对配音那么深吧,可能遇到一些事情,我觉得好像我不太适合在这个主持或是传媒这个圈子混。

首先,(这个圈子)竞争压力确实蛮大的,再一个可能人际关系各方面,女生(需要)承受的东西可能要比男生更多或者更特殊一些。后来渐渐、渐渐就觉得不是很想做这一行了,但是配音确实是一直想做的。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不太认识人,当时待的一个录音棚刚好没什么戏,几乎整个月,整个月都闲在家里。那个时候稍微有一些慌乱,因为在来北京之前,我跟我爸妈说的是,先来北京试一年。如果这一年有进展的话,就尝试再待下去看看。但那个时候觉得,我一个月一个月(这样)待在家里,那我来北京到底是干吗的?会有一些质疑,不知道该如何进展。

我从小都是在深圳,上大学也是在深圳上的大学,没有出过远门,就是真正到另外一个城市去生活,而且还是离开父母这种。他们肯定也会有一定的担心。

再一个,这个(选择)的未知性太大了,普通大众几乎不了解这个行业,包括我真正来北京从事这个行业,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具体收入会是多少,生活是怎么样的,都不清楚。

我在电视剧圈跟过一段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那个时候接触到的都是抗日神剧,女性角色很少,几乎都是男孩子在棚里面喊啊,打打杀杀什么的。我对那一类电视剧不是特别感兴趣,平常娱乐消遣的时候也更喜欢看动画、电影这一类的多一些。

据我所知,我的同学里只有我做了配音。播音主持出主持人更多一些,好像几乎都在台里。

有时我配了某一部电影,在一些APP上,你买电影票,它下面会有电影信息,主演谁谁谁,它上面可能会打我的名字,然后附一张不知道从哪里搜来的我的照片。我的那些同学,包括以前的老师就会截图微信说,“哇,我看到你了,好厉害呀”。但是因为(配音版)排片很少,很多人找不到国语版,还挺遗憾。我想跟我的朋友说快去看我配的,人家说没有排片,这个时候你会觉得非常无力。

我记得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过,你的声音条件什么都很好,但你身上一直有个“壳”,就是你把自己保护起来的一个“壳”。我不知道如果那个老师现在再见到我,他会不会还这样形容我。但我自己的感觉是,那个“壳”我还是打开了的。

黄怡 | 文

黄怡 | 摄影

特别鸣谢

好白商店

花治植物美学实验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