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 |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2023-09-18 11: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

图源:联合国

臭氧层是一个脆弱的气体保护层,防止地球受太阳光线有害部分的损害,有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受控使用以及减少有关物质,不仅有助于为今世后代保护臭氧层,而且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作出重大贡献。此外,这一举措还通过限制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表,保护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系统。

科学研究对于臭氧层消耗的确认,促使国际社会建立合作机制、采取行动保护臭氧层。1985年3月22日,28个国家通过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正式做出臭氧层保护规定。1987年9月,《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

图源:联合国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努力控制臭氧消耗物质的全球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保护臭氧层,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知识和技术信息的发展,彻底淘汰这些物质。《议定书》以几组臭氧消耗物质为基础,按照化学家族进行分类,并将其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附件。

《议定书》要求管控几大类别的近100种化学品。对每组或每个附件中的化学品,都规定了淘汰时间表和物质的生产和消费量,旨在最终彻底淘汰这些物质。

《议定书》规定的时间表以消耗臭氧物质的消费量为基准。“消费量”是指任何一年受控物质的生产量加上进口量减去出口量之后所得的数量。同时也会减去已核准的臭氧破坏量。

控制物质根据指定基准年设定削减百分比。对于已有或回收控制物质在淘汰日期后的使用,《议定书》不加以禁止。但像治疗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计量吸入器,以及在潜水艇和飞机中使用的哈龙灭火装置,由于找不到替代物取代关键物质,所以并没有规定淘汰日期。

(1)节日日期

保护臭氧层国际日:9月16日

(2)节日成立背景

发起方:联合国

发起国家/地点:联合国大会

发起缘由:

1994年,联合国宣布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以纪念在1987年的这一天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49/114号决议)。

建立愿景:

在世界臭氧日这一天,《蒙特利尔议定书》迎来签署35周年纪念日,我们将铭记该议定书终结了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即臭氧层的消耗。用于气溶胶和冷却设备的气体会消耗臭氧层,并在大气中形成空洞。各国在发现这一点后齐聚一堂,并用行动彰显了多边主义和有效的全球合作的可行性,逐步淘汰了消耗臭氧层的气体。如今臭氧层正在逐步愈合,将再次保护人类,为人类遮挡太阳紫外线辐射。

(3)臭氧与科学

图源:联合国

●什么是臭氧

臭氧是氧气的特殊形式。其分子式是O3。人类所呼吸的、对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气则是O2。

臭氧在大气层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的存在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大部分臭氧位于离地球表面10至40公里的高空,即平流层,大气中90%的臭氧位于平流层。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大气中的臭氧?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紫外线辐射,因此,平流层中的臭氧被认为是“好的”臭氧。与此相反,地球表面由污染物形成的过量的臭氧可能对人类、植物及动物造成危害,因此被认为是“坏的”臭氧。在地球表面及低层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臭氧也是“好的”臭氧,因为它有助于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臭氧洞与科学

1985年5月,英国南极调查局发表了一篇调查文章,此后,南极上空的臭氧消耗现象即被称为“臭氧洞”,这一名词由诺贝尔奖得主舍伍德•罗兰最先提出。臭氧洞的卫星图像已经成为环境受到威胁的全球标志,并为调动公众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支持发挥了作用。

大气科学家和环境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仍然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决策的最重要参考依据。关于臭氧消耗的图像与科学通报是有效的交流工具,能让公众知晓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各行业领域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气雾剂、消毒剂和四氯化碳

氟氯化碳用于气雾剂产品,作为医疗设备的消毒剂,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冷冻、烟草膨胀、熏蒸和癌症治疗。四氯化碳是生产氟利昂-11和氟利昂-12的原料,用于生产主要药物和农用化学品,也用作催化剂促进剂。

氟氯化碳和四氯化碳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其生产和消费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在由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工发组织、世界银行和双边机构协助的《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淘汰上述领域的消耗臭氧层化学品。

▲发泡剂

氟氯化碳广泛用于制造聚氨酯、酚醛、聚苯乙烯和聚烯烃泡沫聚合物等各类产品。常见的发泡剂都含有氟利昂-11(CFC-11)、氟利昂-12(CFC-12)、氟利昂-13(CFC-113)和氟利昂-14(CFC-114)。

氟氯化碳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其生产和消费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在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工发组织、世界银行和双边机构协助执行的《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淘汰这些消耗臭氧层化学品。

▲哈龙

哈龙1211广泛用于便携式灭火器;哈龙1301广泛用于工业、商业、海洋、国防和航空等领域的固定系统;哈龙2402主要应用于一些国家的国防、工业、海洋和航空领域。

哈龙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其生产和消费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在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工发组织、世界银行和双边机构协助执行的《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淘汰这些消耗臭氧层化学品。

消除哈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替代品取代哈龙;二是建立哈龙库。哈龙的替代品包括卤化碳替代品、惰性气体、水雾、微粒气溶胶和流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重新考虑防火策略,消除哈龙的必要性。建立哈龙库包括回收、再循环和建立库存,由各企业和国家用于管理现有的哈龙供应,覆盖剩余的关键用途。

▲氟氯烃

氟氢烃作为替代氟氯化碳的过渡性物质广泛用于制冷、泡沫、溶剂、气溶胶和消防领域。氟氢烃也用作生产其他化学品的原料。

氟氢烃始用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氟氯化碳的替代化学品,并被列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控制物质清单。当时人们认为,这些化学品的臭氧消耗潜能值相当低,属于过渡性的物质,其生产和消费也将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逐步淘汰。尽管很多氟氢烃的臭氧消耗潜能值显著低于氟氯化碳,但其全球变暖潜能值却高达二氧化碳的2000倍。

2006年,全球氟氢烃生产量相当于3.44万吨臭氧消耗潜能值,其中约有75%应用于空调和制冷行业。所使用的氟氢烃主要为一氯二氟甲烷 (HCFC-22)。

在纪念《蒙特利尔议定书》20周年的会议上,与会国同意调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的氟氢烃淘汰时间表,加速其生产和消费的淘汰进程。这一决定将促使臭氧消耗和全球变暖趋势显著放缓。

▲甲基溴

甲基溴在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熏蒸剂,用于结构和储存商品的害虫防治以及检疫处理。熏蒸是让气体分子抵达土壤、耐用品、易腐品、结构和车辆中的有害生物的技术。该化学品可防治多种害虫,包括病原体(真菌、细菌和土壤病毒)、昆虫、螨虫、线虫和啮齿动物。

甲基溴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其生产和消费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在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工发组织、世界银行和双边机构协助执行的《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淘汰这些消耗臭氧层化学品。

采用替代品可以减少和消除甲基溴的使用。替代品包括化学品、非化学措施(包括虫害综合防治)或两者结合,其使用目前已达90%以上。

▲溶剂、涂料和粘合剂

过去,氟利昂-113的使用在许多工业应用中至关重要,包括电子组装生产工艺、精密清洗和制造过程中的一般金属脱脂,以及干洗和其他工业应用。由于人们担忧先前使用的氯化溶剂具有毒性。自20世纪70年代起,氟利昂-113开始应用于金属脱脂和其他领域。

多年来,1,1,1-三氯乙烷一直是替代其他毒性更高的氯化溶剂的首选,用于一般金属清洁。由于四氯化碳具有毒性,在大多数国家已不再用作溶剂,但在一些地区仍在使用。

氟利昂-113、1,1,1-三氯乙烷、四氯化碳和溴氯甲烷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其生产和消费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制。在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工发组织、世界银行和双边机构协助执行的《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淘汰这些消耗臭氧层化学品。

(4)往届节日主题

2023年: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

2022年:全球合作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021年:清凉世界、保鲜食物、呵护疫苗

2020年:守护生命的臭氧

2019年:32年,不断修复

2018年:Cool住,继续前行 蒙特利尔议定书

2017年:呵护阳光下的生命

2016年:世界联合恢复臭氧层与气候

2015年: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行动

2014年: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自己,继续使命

2013年:健康的大气环境,我们期待的未来

2012年:为子孙后代保护大气层

2011年:淘汰氟氯烃:绝佳机会

2010年:臭氧层保护:治理与合规处于最佳水平

2009年:全球参与,携手保护臭氧层

2008年:全球携手,共享益处

2006年:保护臭氧层,拯救地球生命

2005年:善待臭氧,安享阳光

2004年: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

2000年: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

1999年:保护天空,保护臭氧层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请购买有益于臭氧层的产品

整理/Tommy 审核/绿茵 编/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