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民文化节|校园中华戏曲大赛展演:会唱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8-09-24 15:59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观”。9月23日晚,2018校园中华戏曲大赛颁奖展演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演。小演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戏曲名家胡璇、李军、顾竹君等也与孩子们搭台唱戏,递一脉梨园薪火。

传统戏曲需要新生力量,大赛旨在传承弘扬戏曲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戏曲艺术表演者、欣赏者的年轻化。展演分为“蓓蕾初放”“戏韵缤纷”“烟雨江南”和“薪火相传”四个板块,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和江南文化在孩子们咿咿呀呀的唱腔中、一招一式的身段里展现出来。

2018校园中华戏曲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民文化协会承办、嘉定区文化馆协办。

比赛分为京昆组和地方戏组两大类,设专业组别(专业戏曲院校学生)和非专业组别(普通类在校学生),经过三轮角逐,最终产生“百名校园戏曲之星”。

会唱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本土沪剧异军突起

“这次比赛中经常看到一个节目一群孩子上场,而以前经常是一两个孩子在台上唱戏。”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评委胡璇感叹,“这也说明了会唱戏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的表演也越来越专业,从前业余组的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在演唱上下功夫,而如今,“孩子们从唱念做打到服饰装扮都很到位,这是对戏曲综合性表达的全面传承。”越剧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非遗越剧范派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评委韩婷婷感慨。

上一届大赛京昆选手“一花独放”,在23日晚上的展演中,沪剧、锡剧、评剧、黄梅戏、越剧等异彩纷呈的地方戏一一登台。参赛选手中,地方戏人数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在非专业组中与京昆“平分天下”。作为上海声音的本土沪剧此次也是“异军突起”,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给评委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在百强地方戏37席中占据22席。

静安区北站少儿京剧班走过了25年,在上海已是颇有名气。这次大赛,这个京剧班里又出了几个沪剧“校园戏曲之星”。此前在市里的比赛中,老师们发现少儿唱沪剧比较少,在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上更是难见沪剧,土生土长的上海老师们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就决定培养孩子们唱沪剧,沪剧出身的于燕芳老师又干起了老本行,成为沪剧指导老师,少儿京剧班也变成了少儿戏曲班。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学生曹越、顾筱萌就是直接从京剧世界“变身”来到沪剧世界中。他们的领队老师沈洁表示,这次沪剧排练取得了成功,将来还打算和北站街道合作排更多的沪剧,让“上海的声音”在孩子们心底扎根。

11岁的曹越还是一位中加混血儿,母亲是上海人,父亲是加拿大人。妈妈表示很支持孩子学习京剧和沪剧,一个是国粹一个是母语,对孩子都很重要。而爸爸也对孩子的爱好给予了很大的精神支持,虽然看不懂听不懂,但是经常陪孩子去剧院听戏,希望孩子能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虽然夫妻俩准备将来把孩子送到加拿大去读书,但是他们希望曹越将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在内心。

戏曲进校园继续推进,让孩子从小了解传统文化

展演上,主办方还举行了向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导师的授牌仪式。赵群、蓝天、罗晨雪、钱思剑、吉燕萍、陈甦萍、方亚芬、杨婷娜、梁伟平、钱程十位京、昆、沪、越、淮、滑稽戏各戏种实力演员加盟导师团队,开启了新一轮的赏戏团周期。

8岁的朱文漪比赛中一曲《贵妃醉酒》惊艳四方,谈及为何会学京剧,她回忆:“一次我听到方老师(方沐蓉)的‘海岛冰轮初转腾’, 我不知道冰轮是什么,可听起来那么美妙,我想学。”导师们对孩子走进戏曲世界的带领作用如此重要,正像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常说的,“不要先拒绝,给我们十分钟,就十分钟,我保证你会喜欢上海的声音。”

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第一届市民文化节校园戏曲大赛举办的时候,他们很担心,戏曲不像京剧那样普遍,“会不会人少?会不会没有好成绩。”孩子们在台上的表现让他们放了心,更坚定了举办第二届的决心,在第二届筹办的过程中中央《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下来,不管是京剧,锡剧、昆剧、评弹都有进入学校,培养了一批戏曲爱好者,各个学校比第一届更加积极参与进来。

市民文化节自首届举办戏曲大赛大赛以来,年年都“有戏”,中华戏曲演唱大赛、上海市少儿曲艺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戏曲精粹篇)、校园中华戏曲大赛等市民文化节赛事接踵而至。市民文化节上海浦江沪剧节已连续举办五届,近年来还特设了少儿组。

“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京剧,吸引我的只是那些漂亮的头饰与华丽的戏服。”百强选手顾筱萌忆起自己最初走上京剧道路时说。许多孩子都是为戏曲中的可感可知的美所吸引,或是装扮、身段,或是曲调、唱词,但深入了解戏曲之后,他们获得的远不止于此。

经过千年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戏曲“离形取意”,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当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先秦智慧、魏晋风流、汉唐气象、两宋家国,明清官场全在一方戏台,它引导孩子们在审美中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塑造自己的精神与品格。

学戏曲还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古文修养。百强选手钟默凡坦言:“由于对京剧传统剧目的学习,使我对古诗文诵读也特感兴趣,多次在上海市古诗文大赛中得奖。”而8岁的朱文漪在同龄的孩子还在看带拼音的现代文时,就已经开始看《黄帝内经》了。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