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隐藏在陆家嘴的纪念馆

2023-09-29 0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微阅读·行走项目的行走陆家嘴系列第一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2022年10月开始至今,行走陆家嘴系列已经推出了9个相关内容,用“行走式”的记录,呈现出陆家嘴地区的文化特性,足迹遍布黄浦江、渡轮码头、震旦博物馆、九六广场、浦东开发开放陈列馆、吴昌硕纪念馆等地点。

本期内容原本是在今年七月推出但因嘉宾时间冲突原因,访谈和拍摄延后了两个月。有时,等待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当我们开始撰写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发现九月正值吴昌硕先生诞辰月,也是昌硕先生曾担任过社长的西泠印社的诞生时段。

因为这座陆家嘴的绞花房子,我们可以走进这个主题,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昌硕先生的精神与浦东文化的发展。本期内容的讲述者是吴越先生,他既是吴昌硕先生的曾孙、吴氏后人,也是吴昌硕纪念馆的执行馆长。每次看到他,都能够从他的谈话中收获昌硕先生的艺术精神,从他在短视频记录中的激情讲述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喜爱。

这次的内容迎来了一个有意义的相逢。而这次相逢也是一种对过去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展望。

行走拍摄制作组与吴越先生的合影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昌硕先生与浦东

昌硕先生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他通过艰巨的艺术实践、坎坷的艺术跋涉所得来的。有资料记载,为了追求艺术,在昌硕先生新婚后,便背井离乡四处奔波去寻师拜友,他当时跟随自己的好友第一次来到上海,认识了知名的画家高邕之。当时的上海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昌硕先生在这里结交了不少好友,比如任伯年、张子祥等一些东南雄彦,与他们研讨研述。

昌硕先生44岁的那年冬天,他率全家人来到上海定居,因当时家贫无力在城市中生活,他们总是借居在上海郊县的农家,比如吴淞、宝山、浦东等地。据吴昌硕先生的后人回忆,当年昌硕先生曾在浦东烂泥渡居住,全家挤在一间陋屋中,生活非常艰苦,那时浦江两岸交通非常不便,没有像现在的大桥、轮渡甚至隧道,平时来往只靠小舟摆渡,江面辽阔,风狂浪涌,危险非凡,经常发生舟翻人亡的惨情。但是昌硕先生始终秉持乐观求知和艺术精进的心态。在《缶庐集》卷一《黄浦》诗中他写道:“风雪渡黄浦,劳劳愧此身。坚冰破船腹,百浪卷河唇。尽日遮书眼,残年酒放春。天池应未远,猴獭漫窥人。”

吴昌硕69岁自述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

吴昌硕69岁自述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

《吴昌硕遗墨》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

有记载显示,昌硕先生47岁时,曾在浦东的严家桥粥厂工作过,在他存世的手稿中,有一首题为《庚寅十一月奉檄赴严家桥粥厂给流丐棉衣》的诗:“黄棉布袄称身裁,丐者胡芦笑口开。随意且游萧市去,有人曾食肉糜来。送穷韩愈翻多事,辟谷留侯太费才。呼尔一声听不得,嗷嗷肯作雁鸿哀。”

昌硕先生52岁居住在浦东,见到遍地开放鲜艳如牡丹的花朵,欣然命笔对花写照,图毕,题句:“上海浦东田家遍地皆是,好事者移以接牡丹,其色绝艳。乙未暮春,吴俊卿(即吴昌硕)。”他当时是怀着浓厚的农家生活感情作画,落笔虽不多,而神韵卓然。其用直率寓意题句,更增其自然天趣(此作目前为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

而另一首《浦东农家》中有“贫瘠有徐乐,来日漫兴悲。酒色鹅儿似。山形豆子为。钱荒争卖犊,床弊稳支龟。守拙无过此,陶潜诧尔谁?”在拍摄间隙,讲述嘉宾吴越先生也不断地向我们提及昌硕先自称自己是“一耕夫来自田间”,这样谦逊的态度,让他不仅能够与田间的农友产生共鸣,也能将自身变为一块“海绵”向各类不同的艺术文化人士请教。

如今品读昌硕先生的诗句,可以感受到他自诗句中所传达出的生活气息与强劲的艺术内涵,读上几首昌硕先生的诗会耐人寻味。而这样的谦逊品质也让他在诗、书、画、印四个领域驰名中外,这样的谦逊品质也是现今我们所需要和传承的民族精神。

吴昌硕先生的印字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

短视频中吴越先生讲述的昌硕先生与浦东医院的建立有不解之缘。纪念馆原来是福建籍沙船商人陈桂春的居所,他也是讲述嘉宾吴越先生所说的昌硕先生的学生和好友王一亭先生的朋友,对于浦东医院(现东方医院)的建立,这群各行各业的早期“爱浦东人士”在当时的上海各类报纸上刊登浦东医院的各种信息,有开幕前的简报,也有开幕后的设备、人员筹款。还有第一任院长王一亭先生的捐赠答谢广告。

当我们今天在新一代“爱浦东人士”继续讲述浦东故事的时候,纪念馆这个场域提供了一种时空的穿越,连接起历史流淌的印迹。

浦东医院开幕  《新闻报》1921年7月11日报道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浦东医院敬谢  《申报》1926年10月12日刊登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纪念馆里的那些事

1994年3月26日,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在上海龙柏饭店举行筹建吴昌硕纪念馆签约仪式。上海浦东华夏事业总公司出资300万,划地六亩建造纪念馆。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程十发与浦东华夏实业总经理包明达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正式成立吴昌硕纪念馆筹建委员会。

1994年9月12日是昌硕先生150周年诞辰,他的家乡安吉、杭州、上海以及日本福冈、大阪等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与展览会。其中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吴昌硕画展”向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商借了65件吴昌硕书画精品,在展览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展出。同日下午,在浦东新区川沙的华夏文化旅游区举行了“吴昌硕纪念馆”奠基暨吴昌硕铜像揭幕仪式。

1994年筹建吴昌硕纪念馆签约仪式(龙柏饭店)
(图片来源: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

1994年纪念吴昌硕诞辰150周年大展开幕 程十发先生致辞
(图片来源: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

经过一年的艰苦筹建,吴昌硕纪念馆于1995年9月12日在川沙的华夏文化旅游区正式开馆。开馆仪式隆重而简朴,不设酒会,也无宴会,到会的中外来宾共四百余人,热闹非凡。纪念馆当天展出昌硕先生真迹,书、画、印、书信、诗稿等等,展出昌老生前用品和许多珍贵资料,以反映当年时代节奏和气势,供后来爱好者欣赏。

1994年 川沙华夏旅游度假区内的吴昌硕纪念馆奠基
(图片来源: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

1995年 吴昌硕纪念馆在川沙落成 
(图片来源: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

2009年5月,吴昌硕纪念馆由浦东新区华夏东路迁入陆家嘴东路15号原陈桂春旧居,并正式对外开放。昌硕先生长孙吴长邺捐赠给纪念馆的吴昌硕先生铜像依旧在纪念馆的大厅内迎接着来到这里的人们。

值得一提的是,铜像是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雕塑研究所著名雕塑家卢琪辉女士创作的精品。铜像前面是程十发题字,背面是吴长邺撰写的序文。像连座高2.3米,头型略斜,容貌庄严而微带着沉着构思的神态,把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外型和内涵都表现出来,让观者望之肃然起敬。

吴昌硕纪念馆内的吴昌硕铜像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位于陆家嘴东路15号的吴昌硕纪念馆
(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微阅读·行走拍摄制作组)

最后用吴昌硕先生长孙吴长邺先生的话结束这次的行走内容:“我坚信,昌老的艺术,在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前程中,一定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在开发浦东、积极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范畴内,也将作出更加辉煌的贡献。吴昌硕先生与浦东真有不解之缘。”

带着对吴昌硕先生和讲述者吴越先生的敬意,微阅读·行走项目陆家嘴系列第一季结束,我们略作修整后,将继续在陆家嘴地区行走、记录、积累时代沉淀下的点滴,成就城市文化积累。

本期行走书单

《吴昌硕临石鼓文》(上图微阅读电子书资源)
持有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
可以登录:https://library.51zhaoshu.net/sh/login?bookid=30546234
全书在线免费阅读

《我的祖父吴昌硕》(纸质书)
索书号:K825.7/6861-2
上海图书馆东馆四楼地方文献馆可提供阅览

《海派绘画研究文集》(纸质)
索书号:J209.9-53/2351
上海图书馆东馆四楼地方文献馆可提供阅览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介与再现》(纸质)
索书号:J212.052/1131
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综合阅览室参考外借可预约借阅

《中国书法通识》(纸质)
索书号:J292.11/0216-6
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中文书刊外借室可借阅;上海图书馆东馆三楼阅读广场可借阅

《中国绘画史》(电子版)
持有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
可以登录:https://library.51zhaoshu.net/sh/login?bookid=30406279
全书在线免费阅读

《微阅读•行走》是由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参与制作的数字阅读推广项目,旨在用融合媒介传播的方式推广城市阅读文化,打造智慧图书馆,领略城市文化魅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