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者农民⑤|果树技术狂杨良杰:打通推广“最后一公里”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实习生 于远航 张玲
2018-09-28 13:43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你是农民吗?”

近几年,山西运城人杨良杰常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特别是当他获得“全国十佳农民”的称号之后。

被这么问,缘于杨良杰的外貌和穿着:今年46岁的他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衬衫、西装加皮鞋的搭配很难让人把他跟传统的农民形象联系到一起。

“我是现代新型农民。”

杨良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活了半辈子,当过记者、技术员、农民,创立过公司、还给人讲过课。如果只能选一个标签,杨良杰毫不犹豫选择“农民”。

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创新奖候选人中,就有杨良杰的名字。

官网这样介绍:杨良杰致力于一线农业技术推广,坚持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把先进果业技术推广精准嵌入扶贫工作,创造的“傻瓜式”创新技术和“保姆式”服务模式,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成为农户“产好果”的点金石,带动数以万计的贫困户靠果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9月26日,穿着一身西装的杨良杰在园区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除署名外)

“西装农民”

9月26日,连续下了几天雨的运城又迎来了蓝天白云,最高气温回升到17摄氏度左右。

不到9点,穿着一件浅蓝色衬衫、深蓝色西装和黑色皮鞋的杨良杰到达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乐公司”)办公室。作为公司董事长,他原计划上午去一趟平陆县张店镇,看一下公司的风口桃花源综合示范园区项目。这座园区于2016年打造,面积达1000亩,种有桃子、苹果、核桃等。

因运城市农委的工作人员临时要来谈事情,杨良杰把行程改到了下午。

在去园区前,杨良杰顺路先去了一趟张店镇政府,与镇政府书记、镇长商讨举办风筝文化节的事情。谈论了半个多小时,双方敲定活动具体时间及内容。随后,杨良杰继续驱车向园区奔去。

“风口”是个小地名,海拔约900米。顾名思义,这里的风不小,十余座风力发电机被吹得不停运转,温度要比运城市区低六七度。

杨良杰走进桃树区,从树上摘了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青色桃子,对半掰开,再将果肉翻出来,塞进嘴里说:“嗯!味道已经出来了。”

等看完园区、回到运城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匆匆吃完晚饭后,杨良杰还要再为即将到来的一场研讨会准备些材料。

杨良杰说,只要不是抽不开身,他每天都会到田里看看。

杨良杰(戴眼镜者)为果农普及桃树新品种枣油桃的管理知识。 受访者 供图

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

杨良杰告诉澎湃新闻,他花了22年从农村“走”到城市,又花了22年从城市“回”到农村。

“父母那一辈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们好好读书,在城里找一份舒舒服服的工作。”杨良杰的老家在运城市稷山县翟店镇南小宁村,父母都是农民。他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个哥哥、下有个弟弟。

兄弟仨没辜负父母的期望,哥哥进了国企、弟弟现在也评上高级职称了。杨良杰自嘲,就他最没出息。

1994年,中专毕业的杨良杰进入运城一家行业性报纸——《果农报》工作。在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当年,编辑排版时需要把大样画出来。杨良杰学的是美术,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素养,他总是能很快地完成本职工作。

很快,杨良杰被单位安排去跟果树种植专家、科研工作者对接,听讲座、采访,将专家们的技术、观点刊登到报纸上。

跑得多了,杨良杰自己储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加上不断钻研,成了“半个”专家。他发现,大多数农民朋友文化水平不高,专家们讲的东西听得云里雾里,回去后还是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来。

有位技术专家曾跟杨良杰说,3分钟就能讲完的某个种植技术,他教了3年都教不会。“不是说农民朋友们笨,而是他们听了就听了,听了就完了。说到底,还是传统的观念没改变过来。”

对此,杨良杰形容为“一讲就激动,一看就感动,回到家却不动”。

杨良杰认为,报纸是面向果农的,要想被果农接受,必须将专家的技术、观点“翻译”成果农都能看懂、理解的大白话。

这一招卓有成效,报纸受到很大欢迎,广告收入也不断增长。2001年,《果农报》被调整到北京,作为骨干的杨良杰也被返聘回报社。

农村长大的杨良杰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在首都工作和生活。杨良杰的老搭档、现任中农乐公司总经理的胡肖龙告诉澎湃新闻,杨良杰很爱钻研,在北京时,他经常叫杨良杰跟他一起四处玩玩,但杨良杰总是跟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专家泡在一起。

2004年,杨良杰放弃北京的住房和可观的收入,辞职从北京回到运城。

他说,他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让中国所有的果农都快乐”就是杨良杰口中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杨良杰成立中农乐果业联合社,开始了探索。他说:“果农们最迫切需要啥,我就做啥。”

杨良杰在果园讲课。受访者供图

送技术到果园

杨良杰认为,果农们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

为把两者结合到一起,杨良杰决定把技术和服务送到村里,实地、手把手教果农技术。起步是最艰难的。杨良杰骑着摩托车,背着他自己制作的彩色挂图、手册,一个村一个村地跑。

杨良杰(左一)向果农讲解技术。受访者供图

讲课的地方不再是教室、会议室,而是一个个果园。杨良杰有时坐在老乡的三轮车上、有时站在果树旁,来听课的果农围着他,有问题随时提出,经常一讲就是半天。有的果农还拉着杨良杰去他自己的果园看看,有针对性地支支招。只要时间够,杨良杰都会满足老乡们的要求。

但是,有果农怀疑杨良杰是来推销农药、树苗的,也有果农担心他讲的到底对不对。

老乡们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举个例子,不少果农采用的都是密植栽培模式,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多种树。杨良杰却让他们栽得稀疏一些,甚至让果农回去剪掉几个主枝。

原来,使用密植栽培虽然结果早,但容易导致密闭、阳光照不进来,进而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表面上看,好像是降低产量了。但实际上,产量有保证、品质也能上去。”杨良杰说,为了彻底打消他们的顾虑,杨良杰让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果农拿出10棵果树做实验,来年再看这些果树的产量以及质量。

“如果(产量和质量)不行,你见到我就骂我、踢我。”杨良杰如此跟果农保证。后来的实验也证明,间伐和改变树形后的果树确实收成好。

慢慢地,杨良杰成了果农心目中的权威。愿意跟着他一起干的果农越来越多。杨良杰在每个乡确定一名站长、在每个村确定了一名负责人,为果农提供“保姆式”服务。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杨良杰的主导下,成立于2006年的中农乐公司还组建了一个专家库,讲师、技术骨干、示范园主们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像杨良杰一样到田间地头讲课。

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中农乐公司的技术团队下乡讲课达8.96万场次,进园指导达17.8万人次。

在“千乡万村”APP中,果农可随时记录工作进展。

开发APP,注册用户已超40万

单靠团队下乡讲课,仍不能满足广大果农的需求。

杨良杰采取的对策是:触网。

中农乐公司发给澎湃新闻的介绍材料中这样写道:面对果业新常态,中农乐在强化落地传统服务的同时,全面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始由线下向线上拓展,公司开发的“千乡万村”APP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平台于2016年上线。果农可以通过该应用获得个性化服务,管理果园彻底变轻松。

该应用包含“果业新闻”、“我的果园”、“我要学习”、“我要提问”、“我要购买”、“我要卖出”等版块。点击“我要学习”,果农就可以免费学习各类果树管理技术,海量技术视频随意看;点击“线下服务”版块,可以快速请到当地线下技术人员进园指导。

此外,该应用可自动生成果园管理个性化方案,实现果园生产全程追溯跟进。果农还可以在该应用上申请个人水果商标,在“中农乐”品牌下规范运作,统一进行品牌化市场营销。

考虑到果农的手机流量有限,中农乐公司还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使用“千乡万村”APP产生的流量费用,全部由中农乐公司承担。

目前,“千乡万村”的注册用户已超过40万人。

平陆县常乐镇前村59岁村民赵光林就是其中之一。赵光林家有9亩地,种有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

早在2010年杨良杰到前村讲课时,赵光林不仅心动了,还立即行动了起来。他流转了41亩土地,其中26亩种桃子、15亩种苹果。现在,只要闲下来,赵光林除了看看电视,就是打开“千乡万村”看看资讯和技术指导视频。

“挺方便的,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打电话让人过来指导。”赵光林说。

杨良杰(右)在品尝桃子。

帮果农找市场

技术是送到了,可新问题也日益凸显。

“以前果农缺技术,只要你给了技术,那好,到此为止,果农就能增收。现在可不行了,要帮他们找销路、找市场。”杨良杰告诉澎湃新闻。

他举例说,他在新闻上看到过哪里的苹果滞销了、哪里的桃子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号召网友献爱心购买。

杨良杰认为,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今年卖不出去,明年一样没人买。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可能是品质不好、也可能是宣传没做好,往大了说,也可能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也愁没有稳定、高品质的货源。人家好不容易做起来的品牌,你(质量不好)把人家牌子砸了,人家赔不起啊。”

杨良杰说,从果农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的其中一种办法是进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意味着很多因素是可控且透明的,例如产量、成熟期、水果品质等。以标准化管理来保证生产出优质果品,用客商订单倒逼果农精细化管理。

中农乐公司副总经理廉晓军介绍,公司建立了包括风口桃花源综合示范园区、河南灵宝高山苹果基地等在内的8个示范园区(基地)。

廉晓军说,这种自建基地、自有品牌、标准化管理、安全可溯源、自主销售的模式,把科技创新、生产实践、适度规模、技术托管、果品销售融为一体,已带动全国126个合作社、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果品销售商和生鲜电商平台参与到现代果业“全产业链”工程建设中,果农的种植收益和销售商的经营收益分别提高25%、30%。

杨良杰办公室放着他获得的奖杯和奖章。

在服务果农的同时,杨良杰也得到了肯定。他被评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并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杨良杰说:“评奖的时候,也有人问我是不是农民,我说是,我是农民,现代新型农民,简称新农人。”

    责任编辑:徐其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