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薪火相继:古典文献学专业与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的四十年

刘仁 张鑫龙 黄藜
2023-10-28 13:47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2023年9月23日、24日,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办成立40周年庆典暨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论坛,活动分为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40周年庆典、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座谈会、青年学者论坛、“古籍出版与保护”青年校友沙龙四个部分。

9月23日上午,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40周年庆典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贻芳报告厅隆重举行,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部分退休教师、全体在职教师以及历届本硕博毕业生代表和在读学生共300余人参加。庆典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教授主持。典礼在纪念视频《南师古文献——为往圣继绝学》中拉开序幕。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研究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顾永新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教授、凤凰集团凤凰出版社吴葆勤总编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生群教授分别致辞。

贲国栋副书记首先为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四十周年向古典文献学专业师生、校友表示祝贺。贲国栋副书记表示,四十年来,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徐复、钱玄、赵生群、王锷等为代表的学术名家薪火相继、行稳致远,几代师生筚路蓝缕、默默耕耘、守正创新,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发展倾注无数心血,为学校、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近年来出版皇皇巨著、取得丰硕成果。贲国栋副书记向几代学人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寄语古典文献学专业校友,希望他们保持与母校联系,一如既往地支持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发展。

顾永新副秘书长表示,作为全国首批四家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之一,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四十周年以来,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史记》点校修订本、《五礼通考》整理本等学术成果在学界独领风骚。同时,专业教师团队结构合理,学术方向齐全,多年来培养了众多优秀毕业生,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为我国古籍整理事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顾永新教授表示,新时代以来,古籍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古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发展,并将逐步加大支持力度,也希望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为古籍整理研究事业持续输送人才,为繁荣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杜泽逊教授以视频方式发来祝贺。视频中,杜教授回顾了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学者的代表性成果,高度赞扬了专业四十年来为古籍整理研究事业、为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并对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师生表示由衷的钦佩与敬意。

程章灿教授在发言中深情回忆了与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师友之间的交游情形:徐复先生满腹经纶、平易近人,吴金华先生悉心敬业、幽默风趣,赵生群教授、方向东教授、王锷教授情真意切、温润朴厚。他表示,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与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同属古委会,同在南京城,同样源出章黄学脉,同样致力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事业,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家单位携手并进,互相支持。他高度评价了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建设水平,并借用陶渊明《移居》诗“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来形容两家单位比邻而居、亲如兄弟的情形,寄寓着对未来两家单位继续携手合作的期盼。

吴葆勤总编辑代表凤凰出版社对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四十周年致以热烈祝贺,对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以及出版的学术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教学、科研与出版同气连枝、相互支持、彼此成就,多年来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与凤凰出版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彼此充分信任。2016年《江苏文库》工程的推进、大量科研成果的出版都是两家单位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成果的见证。吴总编辑的父亲吴金华先生曾担任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主任,他动情地回忆起自己在随园这座东方最美校园度过的青少年时代,表示自己与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渊源深厚,对随园无限眷恋,衷心祝愿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发展顺利。

赵生群教授回顾了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四十年艰辛光荣的发展历程。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创办于1983年,课程设置由孙望、唐圭璋、程千帆、徐复、钱玄等老一辈学者参考无锡国专培养方案,精心策划设置,体系完备,形成了重视经典研究的鲜明特色。四十年来最主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批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近年来,本专业有大量的学术论著相继问世,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还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一支教师队伍。赵生群教授最后表示,目前古典文献学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是本科生培养效率有待提高。当今研究生招生“大综合”的考试趋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典文献学系统、专业的培养优势,造成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资源浪费。他指出,古典文献专业是搞了几十年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基”计划,理应考虑其培养效率。因此,他呼吁增加研究生推免名额或部分实施本硕连读。

随后,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1986级本科生、江苏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顾万峰,2006级本科生、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张学谦,2020级本科生鲁静晗作为学生代表分别发言。他们结合各自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对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感恩之情。顾万峰回顾了自己本科毕业后在工作中不断攀登的经历,从理想、认识论、用人带队伍三个角度阐述了古典文献的学养对于自己成为并做好领导者的帮助。张学谦表示,选择古典文献学是自己做出的正确选择,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阐发了自己对文献学意义的思考。鲁静晗则从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习感悟。

接下来,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主任王锷教授做工作汇报。王锷教授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影响三个角度,对古典文献学专业近十年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自1983年创立以来,秉承“章黄学派”之风,将读书治学与人才培养、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研究紧密结合,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三代组成的学术研究方向齐备、文献基础扎实、师德学风优良的师资队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三十多项,培养学生1015人,所出成果嘉惠学林,备受好评。近年来,古典文献学专业教师出版的学术成果多次获奖:由赵生群教授领衔整理的《史记》点校修订本先后荣获教育部第7届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五礼通考》整理本、《〈四库全书荟要〉研究》《曲礼注疏长编》等学术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出版奖项与荣誉,彰显了专业学术实力。最后,王锷教授代表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兄弟单位、南师大和文学院表示感谢,并表示在新的十年中,专业将继续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优秀的古籍整理与研究人才而努力奋斗。

庆典最后,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荣休教师黄征教授,将徐复先生的名言写成书法作品,并捐赠给古典文献学专业,苏芃教授代表专业接受赠礼。

9月23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40周年庆典暨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论坛”之“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座谈会”在随园校区400号楼会议室举行。古典文献学是一个以典籍研究为中心的学科,与现代学科分类中以知识体系为标准划分的文、史、哲等学科息息相关,却又独具特色。自1983年以来,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五家单位设立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在新形势下,古籍保护与研究事业日益兴起,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古籍整理与研究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学科建设以及培养相关高质量人才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次论坛恰逢其时。

本次座谈会由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王锷教授主持。在座谈会上,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中文系顾永新教授与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古典文献学专业主任真大成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周晓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钟翀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晓鹃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黄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赵生群教授、方向东教授、江庆柏研究员、杨新勋教授、刘立志教授,就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探讨。

在学科建设方面,王锷教授指出,各家古典文献学专业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的顶层设计,能够对专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各单位之间应当加强交流,促进学术共同进步。方向东教授认为,团队发展是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学校与专业应当注重良好小环境的营造。杨新勋教授就古典文献学专业出土文献方向研究人才的匮乏以及古文字、出土文献逐渐脱离文献学的问题,刘立志教授就专业图书购置和学科经费等问题,各自发表了意见。

在学术交流方面,钟翀教授表示,学科内迫切需要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希望古委会能够发挥组织带头作用,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展开。真大成教授认为应当使资深学者、青年学者以及在读学生都有合适的学术交流平台。王晓鹃教授表达了希望能够和古委会直属院校单位达成合作的意愿。

在人才培养方面,赵生群教授表示,古典文献学专业作为国家保护专业,其培养的专业人才理当受到国家政策保护,而升学率是目前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黄珏教授也就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生升学困难问题发表意见,希望古典文献学专业在升学上能够拥有更大自主权。真大成教授肯定了南师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开设专书导读课程的做法,认为此举能够很好地将授课教师专长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对人才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江庆柏研究员提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周晓薇教授分析了古典文献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如何宣传推广文献学”的思考,并表示应当开设“古籍修复与保护”等相关实践性课程。

 

9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40周年庆典暨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论坛”之“青年学者论坛”,在南师大随园校区南大楼110室举行。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苏芃教授召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王华宝教授担任总评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薛以伟教授、南通大学人文学院万久富教授、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芮文浩副教授、嘉应学院文学院刘显教授分任主持。论坛分四场举行,每场由三位学者报告论文,每篇论文指定一位评议人,来自各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科研机构的24位校友参与了论文报告和评议。

第一场主题为语言文字研究。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石继承《说“引书”——从出土文字资料看汉晋时代小篆的实际面貌》将秦汉魏晋时代出土篆文资料与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相结合,对当时“篆书”的实际面貌加以考察,认为汉晋时代所谓“篆书(即小篆)”,主要是指篆文中那种垂笔拉长、重心偏高的字体,肯定了前人将“引书”之“引”解释为“引长”的观点。江苏师范大学李博肯定了报告人的结论,并就隶书的形成是否受到“引书”的影响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

山东大学文学院高中正《关于〈孟子〉“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的一点补充》认为《孟子·滕文公上》“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舍”当为表示“皆、共”义的总括词,这种“舍”字在战国时代六国文字中为“余”之异体,和《公羊传》中关东语“皆、共之辞”的“余”字所记录为同一个方言词,“舍”与表示总括的“举”音义关系密切,用法相近,或有共同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朱丹宁对于“余”“举”的同源关系、“舍”的训释等问题提出质疑。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王志勇《武周新字补论》以石刻、墓志为主要材料,结合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并充分吸收前贤研究成果,追溯“武周新字”的改字目的及背景,补证其标准字形及分期,逐一分析其文字构形,并探讨其在历史上的具体应用及历史意义。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苏成爱对论文所作的学术推进进行了充分肯定。

第二场主题为经学文献研究。《春秋》的性质、孔子与《春秋》的关系等议题,是《春秋》学的根本问题。山东大学文学院吴柱《古〈春秋〉二体论》认为孔子修《春秋》之前,列国《春秋》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系年体,以《鲁春秋》等为代表;一类是记事体,以《墨子》引《春秋》等为代表。相比于系年体《春秋》的记事简略,记事体《春秋》因叙事详赡,而更具垂鉴当世、教化人心的作用,据此可以推知,孔门之《春秋》学并非纯从系年体之《鲁春秋》而出,实兼具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张沛林就《春秋》名义、孔子作《春秋》的内涵以及《春秋》书法义例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

相比于他经,《礼记》的文本秩序因为缺少内在逻辑而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郎文行《论〈礼记〉文本秩序的历史形态》认为,汉唐时期以郑玄注《礼记》所确立的文本秩序成为绝对的主流。至宋代,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开启了元明两代《礼记》文本秩序调整的先河。在晚明以来考据学的影响下,郑玄确立的《礼记》文本秩序在清代重新得到恢复,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学术体系的研究框架之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王宁玲在材料、观点等方面肯定了论文的贡献,同时从概念、文章结构等方面对论文中宋、明部分的论述提出意见。

晚清经学名家曹元弼的《周礼》学向来缺乏关注,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聂涛《曹元弼〈周礼〉学钩沉》以《曹元弼日记》《曹元弼友朋书札》为中心发掘曹氏研读《周礼》之情形及时人对其《周礼》学之评价,钩辑曹氏《周礼》学之著作,并阐论其学说中独具价值之观点及所体现的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瞿林江在新材料的利用及文献勾稽上对论文进行了充分肯定。

第三场主题为版本学研究。中国古代书册制度演变是版本学上的重要议题,欧阳修《归田录》中所言“叶子”究竟为何,颇引起前贤时修的异议,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学谦《再论“叶子”及其形制——中国册子起源考之一》以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叶子”,结合敦煌遗书中的“叶子”实物,论证了“叶子”当为横宽纵窄、两面书写、侧面装订的书籍装帧方式,驳斥了此前将“叶子”等同于折叠装、龙鳞装、类龙鳞装的说法。苏州博物馆李军就书籍形制与功能之关系、书籍形制与庋藏之关系、书画装帧技术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

近年来,版本研究呈现深细化趋势,显示了学界关于“版本”内涵之认识的转变。复旦大学图书馆曹鑫《〈史通削繁〉原刻本考述》通过对清纪昀《史通削繁》一书众多版本的细节比对,发现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广州芸香堂书坊承刊之两广节署本为原刻,且分辨了其中之初印与后印,而流传较广之广州翰墨园书坊本为翻刻,部分书目、论著多误以翰墨园翻刻本为两广节署原刻本。安徽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常虚怀肯定了论文的结论,并就文章细节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扬州大学文学院张琪《国图藏毛晋旧藏元刻本〈礼书〉实为影刻或覆刻考》仔细比对了陈祥道《礼书》的十一部“元刻本”,发现国家图书馆藏毛晋旧藏本《礼书》,实际上是元刻明修本中刷印较晚版本的影刻或覆刻本。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郭超颖肯定了论文 的结论,并就版本研究方法之推进表示期待。

第四场则涉及史实考证、书籍史与四库学研究。西北大学文学院赵阳阳《唐永淳元年西征阿史那车簿史事考》利用吐鲁番文书《唐尚书省牒》及苑大智墓所出《授苑大智壮武将军守左领军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诏》石刻等地下之新文献,考证唐高宗永淳元年唐军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车簿的诸种史实细节,补正传世文献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之疏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蔡德龙从选题意义、材料利用、论证过程等方面肯定了论文,并以《新唐书》为例,就文人修史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讨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学院王红梅《晚明杭州书坊的商业化——以问奇阁书坊及其〈古今女史〉为例》以晚明杭州书坊问奇阁所刻书籍为中心,揭示了晚明杭州书坊之间存在联合刊刻诸子丛书的商业运作模式,并分析了问奇阁所刊闺秀总集《古今女史》的商业特质及其缺陷。江苏大学文学院王勇肯定了论文资料搜集利用上所作出的贡献及其选题意义,并就文章具体内容提出商榷。    

泰州学院人文学院孙利政《〈四库全书总目〉考辨五札》以史源考辨为主要方法,辨证《四库全书总目》中《四书章句集注》《平黔三记》《涉史随笔》《历代小史》《忠贞集》五书提要文字的错误或疑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井超就文献资料利用的便利条件与考证成果推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申论。

王华宝教授从研究对象、研究思路、材料使用、文章结构、学术规范等方面分别对报告论文进行了评议。

 

9月23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成立40周年庆典暨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论坛”之“古籍出版与保护”青年校友沙龙,在随园校区南大楼111室举行。本次沙龙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谢秉洪副教授、吴新江副教授、曹红军教授联袂召集,上下半场分别由广陵书社孙叶锋副社长、凤凰集团凤凰出版社吴葆勤总编辑主持,来自图书馆、出版社的26位校友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古籍出版与保护事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古籍出版方面,凤凰出版社郭馨馨讲述了自己参与编校《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的过程,展现了古籍出版的艰辛,以及为实现古籍传播与文化传承的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浙江古籍出版社路伟谈到出版社在商业利润与学术出版之间进行平衡的不易,并以最近影印的汲古阁抄本《集韵》为例,介绍了出版社自觉承担文化责任,追求高质量古籍出版所作的努力。上海译文出版社徐辰阳谈到探索古籍联名出版等高效率出版模式的设想。

在古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方面,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赵彦梅介绍了自己实际参与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等项目的情形,结合《古籍普查目录》的出版对南图馆藏目录的情况进行说明,并呼吁出版社能够加强与古籍存藏保护单位的合作,更快速地推进古籍“化身亿万”的目标,实现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双赢。

 在古籍出版与数字化方面,金陵图书馆古籍部纪景超提出在诸如“中华古籍资源库”等古籍数字资源广泛公布的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古籍影印出版工作这一议题,引发现场广泛讨论。南京出版社刘娟阐述了南京出版社“六位一体”的出版模式,特别介绍了文献档案《金陵全书》的情况,以及古籍数字化成果“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的情形,展现了古籍出版与古籍数字化相结合的新思路。上海古籍出版社侯君明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建设的古籍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尚古汇典”为中心,说明了数字出版的新形势。

其他与会校友柳向春、李林钟、崔广洲、吴瑕碧、徐大军、姚明辉、赵曈等也分别就古籍出版如何进行突破创新,新形势下古籍营销如何转变以及数字出版、古籍人才建设、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责任编辑:彭珊珊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