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代性注入古装剧,怎样“手拿把掐”?

2023-10-14 19: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为一部古装家庭喜剧,《兰闺喜事》是在我的价值取向舒适圈的,没有过于喧闹的无厘头,较之情景喜剧,多了一条相对明确的主线,即春夫人四个闺女的婚嫁大事,观众顺着情节和人物一起成长,比较有代入感。

该剧主题并不新颖,甚至不如《鹊刀门传奇》的设定有意思,如果单看故事梗概,很容易押错宝,但妙就妙在,每个眼看就要“落窠臼”的故事情节,在关键时刻又被现代性给挽救了。

比如小女儿春可灵与四皇子的故事,乍一看稀松平常,皇宫里长大温文尔雅的皇子,被民间的“野丫头”旺盛的生命力吸引,遭到皇太后反对,凭借情比金坚和女主光环,最终二人被皇族接受,共同成长。

但我以为区别于俗套偶像剧的地方在于,剧中四皇子并不处于掌控者地位,他和可灵一样青春懵懂,而可灵在看似胡闹的应对过程中——比如一开始被表白时下意识地打了对方,许久未见又甚是想念,十分抗拒进宫见皇太后,勉强答应了又临阵脱逃,最终希望给彼此一个“等待期”,这些都是具有现代性的。

因为只有在男女平等、文明开化的社会,才会承认女性和男性一样,也有“少不更事”的特点(或者说特权)。一个年轻女性,对于自己究竟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是自由而平凡的?还是荣耀但是拘束的?难免会迟疑不决,甚至,她的本能反应是不想“这么早”确立关系。

女性涉世未深就步入婚姻生活,付出的代价往往会大过于收获的幸福,这无论是在过往的文学作品还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当中,都屡见不鲜。但由于当代都市“大龄剩女”成为社会转型期特别突出的现象,导致女性本人及其家长们过于焦虑,年龄反而成为女性寻求可靠婚姻的不利条件。

这一点也无需我多说,分析该现象的社会学家,呼吁平权的女权主义运动,乃至专门宣扬熟女魅力的综艺节目和熟女也有人爱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至少在观念上,反对女性歧视、抵抗年龄焦虑,我想社会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

《兰闺喜事》中大女儿春锦荣就是这样一位“眼高于顶”的大龄剩女,按照故事设定,她再不出嫁,就要向官府交税了。与时下流行的年下恋中,女主总是很优秀,有过一段伤痛恋情不同,春锦荣的人设始终没有反转(除了春夫人回忆小时候作为家中老大,她需要照顾几个妹妹,但这在多子女单亲家庭很常见),始终如一的贪财、爱慕虚荣,也没有伟大的职业理想和抱负,官配世子也不是什么小奶狗,就是一个出身不错能力不行的普通人。

当然,这样一位世家子弟对春锦荣来说显然是“高配”了,也毫不意外的遭到了王爷的反对,但每当故事发展到我以为要落入俗套的时候,它又像是不倒翁,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重心。

比如一开始世子迟迟不肯公布二人关系,我担心剧情走向是春锦荣因此“看清”了世子的真面目,痛定思痛,开始走爽剧路线了;当世子说担心父王不同意时,春锦荣的反应是“原来不是你有意隐瞒啊,那就好”,她宣称自己从小讨长辈欢心,相信获得王爷认可也是“手拿把掐”。及至参加王府宴会,我承认,长期受狗血剧情荼毒的我,一度怀疑会不会有王爷看上春锦荣的桥段。

还好没有。王爷的反应比较真实:他起先是没注意,因为他不认为儿子带回来的这个女人会和自家扯上关系,然后当世子试探性的说要娶春锦荣时,他甚至不是勃然大怒,而是震惊——你娶一个舞女回来做什么?

其实直到最后,二人的关系也未确定,世子说,“父王似乎有点松动了”,春锦荣反问了一句——似乎?但好赖是部喜剧,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剧中人物还在那乐观的坚持着,也大可不必揪心了。

三女儿春半夏的人设挺新颖,原则性极强,刚正不阿,真理至上,不要说古装剧,即便是现代剧,把这样的形象安在女性身上,也并不常见。

但人物之所以立得住,也是因为她始终如一的内核和外在行为表现。比如半夏曾经因为春夫人偷交税将她告上了衙门,这和她由于疏忽造成家中失火的悔恨难当是一致的;当师叔前来“投靠”春家,其他人拒绝或莫衷一是时,春半夏坚持站在师叔一边就显得合情合理,并且推动了剧情发展;她和官配许妄言有不少口水仗,但始终没有脱离讲道理人设,导致自己常常落于下风,但并不减损这条爱情线的可信度,而且打破了有理没理女主都占上风的常规设置。

与之相比,我认为春可灵在一开始的人设是有些bug的,比如她嫉恶如仇,以为世子调戏妇女,上前就是一顿大嘴巴抽,但自己躲到寺庙,却对四皇子上下其手,就显得人物有些双标和不可爱了。

充满正义感的观众们,有时因为入戏过深(或者说因为太不入戏而将自身价值观强加于剧情),对二女儿春佩兰难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她任劳任怨太老好人,全家都在剥削她。

但作为一部喜剧,首先她并没有“不幸”,做自己擅长的家务活,尽一切可能省钱花,对佩兰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她需要被需要的感觉。所以当春家搬到世子府,事事有人照顾时,佩兰反而是失落的。

其次,这是一部架空的古装喜剧,并没有“社会-家庭”的二元分工,也就不需要像今天人们倡导的那样,重新评估家庭劳动的经济价值,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超越了社会分工的价值体系,只要佩兰乐在其中就好了嘛。

佩兰的官配路不平,出场即巅峰,此后急转直下,也是一种常见的喜剧设置,包括他运气将剑弹出,剑却落在地上等,但一些呼应和细节增强了包袱的完整性,比如武林盟主、路不平亲爹陆大侠出场时,剑也掉在了地上,武林盟主实际上没什么收入等,都让喜剧效果变得有层次感了。

扮演春夫人的刘琳之前在《知否》里演绎的大娘子颇有观众缘,《知否》本身就是一部宋代的生活剧,但大家长依然是男性主君。而在《兰闺喜事》里,春夫人终于做了一家之主,她决定搬家,宣布开饭,吵吵嚷嚷时一锤定音,代表大家庭对外谈判。当然,也像大部分男性家长一样,能装糊涂时就装糊涂。

她过往的经历,主要是在几个女儿聊天和师叔的回忆当中显现的,虽然没有直接呈现,但确立了“杜如玉是一位坚强的母亲”形象,而在当下的生活里,她几次举重若轻的处理了各种争端,也证明了她的确当得一家之主。

所以这个角色并不单薄,无论是前期开裁缝铺的掌柜追求,还是师叔暗搓搓的爱慕,都显得很有说服力。

从演员配置来看,《兰闺喜事》并不是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但我个人觉得剧组比较“良心”的地方在于,他们每次端上桌的菜是真菜,演员吃饭也是真吃,单是看一家人齐齐整整吃饭的画面,就很治愈。

全员无恶人,没有刻板的反派,也是令我观剧愉悦的原因之一。比如神棍李腾云实际上是攀附世子了,但他也渴望获得爱与尊重。为了留在王府,他做出了种种不靠谱的建议,还反问这么大的王府没有一两个杀手吗?世子的回应大概是“官方吐槽”了:要不你去,也去感受一下你自己出的主意。

最后几集,佩兰跟着路不平去陆家庄了,半夏到保和堂行医了,锦荣和世子打得火热,可灵又整日不着家,一起吃饭的人越来越少,让我想到《饮食男女》里的镜头,虽然是喜剧,竟有了些怅惋的味道——或许正如半夏前往保和堂前对师叔所说:我想陪在你们身边,想留下来照顾你们,后来我又一想,你说如果我们身边一直都是彼此的话,那我们谁都没有办法往前走。

有时候,价值观的“先进性”和超脱性,在架空的古装剧里才能显现,而现代剧裹着现代生活的外壳,却往往透露出令人绝望的现实感,颇让人不解。

20世纪初,英国的小说家、剧作家高尔斯华绥说,剧作家在道德问题上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把观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和他们信奉的人生观写进剧本;第二条是把剧作家自己信 奉而观众并不喜欢的人生观和道德标准写进剧本;第三条路是持超然态度,剧作家按自己的人生观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选择和融合(不是歪曲),不存偏见地、客观地加以描绘,“自然提供多少道德,就让大家汲取多少道德”。

我以为,《兰闺喜事》在价值观的处理上,是符合第三条道路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