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艺术人物|看传奇女艺术家朱迪·芝加哥与“她的历史”

明徽
2023-10-16 08:0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回顾一周以来的艺术人物,女性主义艺术先锋朱迪·芝加哥的大型展览“她的历史”在纽约新美术馆开展,展览回溯了这位传奇女艺术家一生的艺术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推出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2022年荣获普利兹克奖的西非建筑师弗朗西斯·凯雷担当该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于9月17日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引发大众对其关注。乡村振兴学者左靖此前经七年考察集结成书《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巡礼》。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

纽约|女性主义艺术家朱迪·芝加哥

纽约新美术馆展览“她的历史”

朱迪·芝加哥

被誉为“女性主义艺术”代表人物的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在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举办大型展览“她的历史”(Herstory),展览跨越纽约新美术馆四层楼。这场展览不仅回顾了她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也串联起全球女性主义运动中众多的“她”,包括瑞典女艺术家希尔玛·阿夫·克林特(Hilma af Klint)、美国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美国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等人的作品。

“在我和她们的作品中能看到我一生所追求、支撑我的东西,我从来没有想到还能活着看到这一幕。”朱迪·芝加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如此说道。今年已经84岁的朱迪·芝加哥比往年都要忙碌,除了此次纽约新美术馆的展览,明年她还将在蛇形画廊举办她在伦敦的首次大型个展。

回顾女性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位置,朱迪·芝加哥是无法绕过的一个名字。朱迪·芝加哥曾说,“我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艺术界,我只是想让这个充满男性主义气息的艺术环境变得更柔软一点。”她充满挑战和争议的艺术生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六十年代以来每一次重大的艺术运动都有她的身影:极简主义、大地艺术、概念表演、身份探索、环境正义。积极参与进社会活动,是朱迪·芝加哥认为可以和更多观众直接沟通的方式。“如果只专注艺术品,我可能找不到观众,专业观众很少,甚至不想真正聆听女性的想法。”

1970年,朱迪·芝加哥在加州州立大学启动了一个女子艺术项目,堆满女性用品的17个房间构成的大型装置艺术展“女性之屋”(Womanhouse)就此诞生。展览提出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是女性的全部,女性为之奋斗的目的是取悦他人,那么假如女性只取悦自己,家庭会变成什么样子?随着展览的影响力扩大,这个女性艺术家构成的社群最终成为1970年代女性主义艺术运动的象征。

《晚宴》

朱迪·芝加哥于1979年和多名女性志愿者共同完成的《晚宴》巨型装置,是她艺术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作品,整件作品以象征女性性征的“三角形”为框架,框架由13个小桌组成,共39个小桌,桌上配置刺绣有39位西方杰出女性的名字和与其贡献相关的图形符号的餐布和餐具、餐巾、酒杯、陶瓷餐盘,餐盘上的浮雕模拟女性生殖系统,并逐渐变高,意味着女性的逐步觉醒和独立。“女性的很多成就被历史所忽略,历史的文献与资料中也鲜有女性成就的记载。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改变人们对女性的看法,确保女性的历史能被公正地书写,女性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保护。”朱迪·芝加哥说。

这件作品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后就引发巨大争议。2007年《晚宴》被捐赠给布鲁克林博物馆,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去年就吸引了超过10万名参观者。

展览现场,朱迪·芝加哥的一幅刺绣作品上写着“如果女性统治世界会怎么样?”

此次纽约新美术馆的“她的历史”,用作品回溯了朱迪·芝加哥的女性艺术之路。在展厅的顶楼是一个互动展览,试图回答朱迪·芝加哥的一幅刺绣作品的问题:“如果女性统治世界会怎么样?”

布基纳法索|建筑师弗朗西斯·凯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推出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宣布将建立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教科文组织正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开展这一项目,从国际刑警组织52000多件被盗文物的数据库中选择一些文物,以三维方式呈现。沙特阿拉伯已为这项工作提供了第一轮资金,整个项目预计耗资约250万美元,计划于2025年“开放”。

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 概念图

出生于非洲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的弗朗西斯·凯雷成为该博物馆的设计师。他结合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螺旋形中庭,将该虚拟博物馆设计为一个类似猴面包树的结构,原产于非洲的猴面包树在当地具有深刻的精神意义。博物馆访客能够在虚拟空间中浏览被盗文物的详细三维效果图,每件文物都附有相关历史和特殊文化意义的信息,并通过相关社区的故事和证词加以概述。

弗朗西斯·凯雷

名不见经传的弗朗西斯·凯雷于202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他也是非洲获得该建筑大奖的第一人。他用乡间的黏土重塑了人们对于建筑的想象,他的作品罕有五彩夺目的玻璃与金属,全是西非乡间的黏土;没有天马行空的曲线与弧度,只有实用的红砖木柱和铁架。

布基纳法索 甘多小学

从他的过往作品甘多小学、马里国家公园中可以看到,弗朗西斯·凯雷的建筑力图为社区赋能,同时也改造了社区的面貌。他热忱于社会公义,在当地建筑和基础设施缺失的情况之下他凭借对本土材料的创造性应用联结并回应自然气候,以期突破制约与困境。

普利兹克奖评审团对其评价为:“凯雷在极度匮乏的土地上,开创可持续发展建筑。他既是建筑师也是服务者,通过美丽、谦逊、大胆的创造力,清晰的建筑语言和成熟的思想,改变了地球上一个时常被遗忘的地区中无数居民的人生。”

德国|艾玛·恩德比

担任柏林KW当代艺术中心总监

艾玛·恩德比

据艺术论坛中文网,艾玛·恩德比(Emma Enderby)被任命为柏林 KW当代艺术中心新任总监。恩德比出生于英国,自2021年11月起在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担任首席策展人兼项目与研究负责人。她将接替在KW担任馆长八年的克里斯特·格里休森(Krist Gruijthuijsen),后者即将离职。恩德比将于2024年4月15日履新,她在KW的项目将于2025年1月启动。

在加入慕尼黑艺术之家之前,恩德比曾在纽约非营利空间The Shed担任了五年的首席策展人,策划了包括郑曦然(Ian Cheng)、阿格尼丝·丹尼斯(Agnes Denes)、特里莎·唐纳利(Trisha Donnelly)等艺术家的个展。在此之前,她曾担任纽约公共艺术基金(Public Art Fund)副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策展人,以及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览助理。

云南|安徽大学副教授、乡村振兴学者左靖

新书《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巡礼》出版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巡礼》

9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5届扩大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通过审议,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境内,不仅拥有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而且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村落建筑、风俗、手工艺等民族文化。

自2016年起,安徽大学的左靖受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的委托,作为申遗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开始带领团队为景迈山及其范围内多个传统村落进行乡土文化梳理和展陈利用等工作。左靖将这几年的观察与思考记录在新书《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巡礼》中,以跨学科的视角对景迈山上的传统村落进行了具体的调研和文化梳理,用田野考察的方式对该地区的人文与自然生态、村落布局和居住空间、节庆风俗和日常生活,以及当地的经济生产等进行深入调研,回溯了一系列的地方营造工作。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巡礼》以文献梳理与展陈的形式完整地铺陈出景迈山“森林—古茶林—古村落”的特色景观与“林—茶—人”互相依存的生态文化系统。五片大规模古茶林、古茶林中的九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的三片分隔防护林,作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三大核心组成,不仅展现了独特的林下茶种植技术和传统知识体系,还充分反映了世界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糯岗古寨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巡礼》内页

书中从“遗产三要素”出发,延展至对村寨的地理历史、生态伦理、风俗信仰、节庆仪典、乡土建筑、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艺等遗产的价值梳理。结合展览,对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的民族文化的考掘和整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遗产阐释体系。

上海|艺术家徐仲偶、吴寒松

海派艺术馆展“开物·黑白对话”

“开物·黑白对话”近日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对外展出,徐仲偶、吴寒松两位艺术家联袂展出100多件版画、书法作品。徐仲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屡获国内外版画大奖;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吴寒松先生则扎根上海,在海派书坛有一定名声。

展览现场

展览以“开物·黑白对话”为题,黑与白的对话,既是书与画的对话,又是艺术与时代的对话,也是人生之道的对话。在同一空间中同时展示版画与书法,一书一画,从各自创作实践出发,重视对大自然的感悟,注重在当代语境下对传统艺术的生发。当观众步入展厅,便开启了一个纯粹的黑白世界。对两位艺术家而言,黑与白,简到极致,朴素到极致。黑白既对立,又依存。版画与书法虽然只用黑色而表现,但是两位艺术家却可以通过"黑白对话"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想象力。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大学指导,上海海派艺术馆、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29日。

    责任编辑:徐明徽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