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贵人相助:我的三线建设学习之路

2023-10-16 18: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陆婷

2023年9月28日,我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答辩。不久,我便收到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的微信,让我写一篇回忆三线建设研究历程的文章,并发给我几篇前辈所写的回忆。答辩结束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很多,耽搁了写作进程,加之看到前辈们丰富的研究历程,相较之下我的经历真的乏善可陈,亦未取得成绩,举手不知如何下笔。

 

一、选题

将三线建设作为选题充满了偶然性。我的导师杨宏雨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学生选题多是期刊研究,像我这种选择当代史方向的并不多见。该选题的最终确定本是对导师研究领域一大创新,他提出要将三线建设最突出的两个属性“国防属性和经济属性”充分结合起来,以国防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去做进一步的阐释,足见导师独到的学术见解宽阔的学术视野。

三线建设,最初对于我来说是极为陌生的。我既不在三线地区成长和生活,我的祖辈与三线建设也无任何交集。我像个懵懂的孩童,无意中闯入了这座大厦。无数个日夜,在无数本档案、著作和回忆中,时常感慨三线建设历史的丰富凝重和波澜壮阔,每每读到三线建设者们的艰苦创业和无惧牺牲的“历史资料”时,真的是数度潸然泪下。三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尽可能协调发展的早期实践阶段,这对于目前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安全与发展兼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着强烈的历史借鉴和现实意义。因此。我带着这个“信念”将三线建设研究作为用己所学回馈社会的一种使命和责任。

 

二、调研

在选题确定下来以后,首先是了解学术前沿和搜集档案资料,阅读大量三线建设的相关论著和论文。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当代史研究还需要必须的部分直观感受,如实地调研和对当事人的深入访谈等。为此,我报名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博士一年级的寒假和暑假开展三线建设的调研工作。

红旗机械厂属于皖西小三线的工厂,原址在安徽霍山与儿街镇真龙地村,生产枪托、弹箱等,1984年迁至合肥岳西路。通过网上零星的信息,几经周折,我在社区委员会的帮助下终于找到红旗厂现在的生活小区,地址是长江西路567号。连续两天我在小区里跟居民沟通、采访,后又去霍山县走访三线厂的旧址,并在霍山县档案馆查阅了相关档案材料。这些工作使我之前阅读的文献中所描述的历史场景出现了动态的画面,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链,为后来的学习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相关基础。

当时录音截图

与三线建设亲历者合照

在位于长江西路红旗厂生活小区门口留念

小区值班室使用“红旗机械厂”原名

小区内的理发店也沿用红旗厂的名称

红旗厂旧址

在霍山县档案馆查阅资料

参观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

在霍山县档案馆查阅的相关档案材料

三、课题

虽然自己的调研只是小打小闹,但通过前期资料的准备和直观的感受,我对三线建设的认识还是有所提升了。在导师杨宏雨教授的指导下,我成功申请到了2019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泮林望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项。虽然这个课题只是学院研究生的课题项目,但是我独立完成了申报、中期、答辩、报销、结项完整流程,收获很大。再次感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平台,助学生成才,解资金之困。

四、见刊

在“泮林望菁”研究生项目平台的支持下,我的第一篇三线建设论文见刊。并迎来了研究三线建设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有幸受到三线建设的领军人物徐有威教授的提携。

某日,我在家里正在写博士论文,突然接到徐有威教授的电话,说看到我见刊于《上海党史与党建》的那篇论文联系我。难以置信,至今回想当时的情景仍强烈地感觉到不可思议,像做梦一般!一个学术小白突然接到三线建设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咖是什么心情!与徐有威教授的大名气相反,徐教授本人非常的友善、耐心、亲切!对我的三线建设研究进行了悉心指导,还把他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的相关资料发送给我。后来,我一直深受徐有威教授的关心与厚爱,对我个人的成长助益是巨大的,再次感谢我人生关键阶段中“偶遇”到的贵人徐有威老师!

五、参会

2021年5月,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第三届全国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征稿启事,但是当时尚没有成型的小论文可以投稿,由于自己长期闭门造车,论文进展非常缓慢,很想去听听三线建设研究专家的所思所想,以开阔眼界和提升认识。为了可以参会,我将之前撰写的三线建设研究综述作为基础,进行全面修改,按照学术论文的规格“冒昧”投稿。未想到,自己简单的“见世面”想法付诸行动后,迎来了第二次的转折点,这对于我博士论文的撰写影响深远,更是对我的学术生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很快再次接到了徐有威教授的电话。令我震惊的是,徐有威教授竟然对我这篇临时改造的论文给予肯定,这对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的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精神鼓励!百忙之中的徐教授还对论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以及可以利用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去修改成为一篇有更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2021年的“十一”整个假期,我按照徐教授关于增加小三线建设的内容和增加口述史的研究方法等修改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在修改过程中,不管是对三线建设学术史的认识,还是研究方法的运用,都得到质的提高,在此,再次向徐有威教授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徐有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投稿论文最终通过了会议专家组的评审,可以参会了。在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于我而言,仿佛是大型的学术追星现场,有幸见到了平时反复研读、学习的文章作者,他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方法对三线建设进行着深入的交流,他们深刻的学术见解,极大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深化了我对三线建设的理解与认知,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在会议期间,我零距离感受到了徐有威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更是深刻感受到了徐教授集中力量推动整个三线建设研究学科建设的决心、使命和行动,令人钦佩!

在会议期间和会议结束后,我的拙文有幸受到三线建设的专家周明长教授、张勇教授的指导。周明长教授除了在电话上面提出了拙文投稿前的修改意见之外,还熬夜亲自帮助我修改了很多段落后,叫我自己动手再次修改,然后周老师又对我的修改处再修改。而且,《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编审潘亚莉老师对论文的一二次清样稿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使论文最终有幸见刊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经历了拙文数次痛苦的大修改后,还让我真的明白了什么叫“踏实做文踏实做事踏实做人”的一些道理!对于您们的无私指点和大力帮助,我难以言谢!目前我的拙文下载量为1349,被引量为4(2023年10月15日CNKI统计数)。此外,我还要感谢李云副教授、陈熙副教授对我的指导,亦令我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1992-2022年三线建设研究核心作者与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1992-2022年小三线建设研究核心作者与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六、求职

由于撰写博士论文压力太大,没有丝毫精力去顾及其他。2023年3月29日,我收到好友发来的信息,说一单位今年招中共党史专业有3个名额,机会很大,让我一试。这个机会对我而言是极其珍贵的,虽然博士论文让我焦头烂额,但我应当紧紧抓住这次机会。为了能更好地准备面试,我把试讲内容与最熟悉的三线建设结合起来,题目定为“弘扬‘三线精神’,助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切入点,总结三线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弘扬三线精神对于当前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讲稿开篇如下: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安徽从长三角的“旁听生”“插班生”变成“正式生”。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的发展历程,安徽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经济互动频繁、深入和密切。尤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进行的三线建设,可以说是发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的“先声”,三线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三线建设孕育出的“三线精神”,对于当前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精神助力。

 

由于后期试讲方式改成命题方式,该讲稿不能一一展现,但还是在新命题中将三线建设作为重要案例来阐述。试讲结束后,主考官对我所讲到的三线建设内容饶有兴趣,并询问我是否对安徽境内的三线工厂进行全面调研,当听完我的回答后,主考官提出徐有威教授在安徽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指示我要多向前辈学习,将三线建设的研究做深做实。听后我非常感动,既感慨于三线建设研究是一个具有极大研究潜力的富矿,受到了多方面很多关注,也感慨于徐有威教授的辛苦工作已被广泛流传于世。我会谨记主考官的教诲,继续好好做三线建设的研究。

最后,面试顺利通过,拿到了心仪的offer,这无不与三线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

面试准备的讲稿

面试准备的PPT

七、答辩

最后,回归到博士论文上来。博士论文对我来说难度是极大的,最大的挑战是理论性不强的问题,这也是导师经常指出的问题。在导师的帮助下,这一问题稍有解决,但仍存在着一些显性问题,这亦是我未来继续所要深耕的。2023年9月28日,我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博士学习生涯暂时告一段落。虽然博士论文已经成稿,但是心中未有丝毫放松之感,反而更加惶恐与忐忑。受限于认知水平与驾驭能力,恐论文既难达自身的预期目标,又难以表达对这段历史和三线建设者的敬意。日后我会加倍勤勉,将博士论文作为学术生涯的肇基,沿着此路勇往向前,步履不停。愿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长安宁,多喜乐。

最后,感谢三线建设研究前辈对后辈的巨大鼓舞和提携,感谢复旦大学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宝贵的调研机会和课题平台。

 

陆婷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届博士研究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