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到一年21部8分+剧,我来说说豆瓣评分的奥秘

许心强/“影视独舌”微信公众号
2023-10-18 15:20
有戏 >
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影视独舌”。】

“豆瓣8分剧还有公信力吗?”“豆瓣评分为何会沦为粉黑大战的战场?”

随着《我有一个朋友》《九义人》《特工任务》相继拿到8.0以上的豆瓣评分,暑期档以来8分以上的剧目已达8部,年内取得这一成绩的则有21部,已经远远超过了2022年的16部和2021年的13部。人们在为国产剧的品质进阶而欢欣鼓舞时,也不可避免地再将“豆瓣评分通货膨胀”的话题摆上了台面。

另一个可见的事实是,豆瓣评分的大众影响力日渐走低。《我有一个朋友》拿了8.5,《破事精英2》拿了8.6,《古相思曲》得了8.6……但你会发现它们在大众层面得到的反馈是有限的。大多数8分以上的剧集并没有转化成更大范围的传播,最后只是让宣传的底气足了些,主创的履历更漂亮了些。

倘若在评分的基础上,再引入打分人数的参照系,是否能在影响力程度上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呢?也不尽然,把《莲花楼》和《我有一个朋友》的主演对换,后者的打分人数估计也能蹭蹭上涨,粉丝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抛开这些谈论,去看豆瓣高分剧的标准,会发现不仅上网的人在换代,打分人的趣味也在迭代,豆瓣评分通货膨胀背后反映的是作品的长板效应。

传统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认为,一个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的长板,而取决于短板,水最多装到短板的高度。而长板理论又叫反木桶理论,认为不应该太关注木桶的短板,而是要集中注意木桶的长板。

在如今的豆瓣评价里,如果剧集的某一方面比如画面、情绪甚至演员颜值特别出彩,即便它连最基本的影视叙事都没搞明白,也有得高分的机会。

这或许正回答了人们当下谈论的另一个话题:为什么在行业中钻研几十年的老导演的作品在豆瓣评分上经常打不过新导演?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新导演成为了“网红”?

很少有创作者不在意作品的豆瓣评分,辛爽得知《漫长的季节》开分9.0的时候不也哭了半个小时吗?只专注影视制作的常识恐怕很难成为现在观众的心头好,了解人们的打分心理和过程也同样重要。

在一个更权威、更受认可的打分平台取代豆瓣之前,我们还得谈论它,我们不妨就以今年的这些高分剧为基础,看看它们在互联网文化眼里的“长板”。

01 互动

这里说的互动,既指剧集和观众的互动,更是人物CP间的互动。前者是一种状态,后者是一种感觉,其中的关键,我认为是自然。

男观众鲜少受得了剧集里的同性CP,女观众也对批量制造的工业糖精和主创刻意的设计有逆反心理,想让两个群体都买账,最便捷的方式在于消解。

三年前的高分武侠探案剧《侠探简不知》用沙雕清奇的画风消解了简不知和赵我还强行互动带给观众的不适感,今年的《莲花楼》以中二热血的基调让三位男主的互怼有趣好笑,当笛飞声说出“我不需要女人的伺候”这样极具暗示性的话时,“嗑学家”疯了,而不嗑CP的人恐怕也笑出了声。

为《莲花楼》打出五星好评的观众很多都提到了这种追剧的快乐:三男互动格外有戏、部分情节实在搞笑、情绪拿捏出乎意料地好。

《异人之下》的评论区,偶见观众对一些演员人选的不满,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仍收获到了嗑CP的快乐。

王也对诸葛青只说一句“你败过吗?”,就让人们get到了离尘脱俗小道长和入世男明星之间的奇怪羁绊;还有豪门大小姐风莎燕给同床共枕的纯情少男贾正亮扔下五百块钱,冯宝宝因为张楚岚随口要求的“罚站”便身负重伤……热血漫里的少年们走到剧里,身上的中二感有时会让人看得尴尬违和,但这种中二却又消解了其他的不自然。

不按着观众的头嗑,但他们却嗑到了,这才是有效互动。

02 尊重

在原著党眼里,再好的编剧也无法给自己心目中的“神作”加分,所有原创的情节都是自以为是的“加戏”,所以他们总是需要一个态度,这个态度就是尊重。

《异人之下》评论区的关键词是“反复横跳”,有人说“前面26集99分,最后一集0分”,有人说“在支棱和拉胯之间反复横跳”,有人说“我承认之前说话声音大了点”,还有人讲“不瞎编的部分都很好”以此来夸奖它对原著的还原,否定其原创情节。

同样,在观众眼里,对剧版《三体》的最高评价是“扣书式改编”。这个基础成立后,才有对角色塑造的进一步认可(一开始也有吐槽和非议)。

对更广泛的观众来说,他们也需要看到主创对作品、对观众的尊重,即“有没有好好揣摩年轻观众的喜好”。

《特工任务》构建的游戏世界比真正的VR游戏要精致、漂亮得多,细节处理在荧屏上少见,游戏剧情设计令人信服,所以评论区的那条高赞评论确实说出了人们的心声:“宝刚,你潮得让我害怕。”仿佛只有这种亲切的称呼才能更进一步地表达出观众的喜悦和对导演的认可。

就连《父辈的荣耀》这种家长里短的家庭剧,那些富有暗示性和铺垫性的镜头语言也被人说了一遍又一遍。

事实上,我们跟一些创作者对话时,他们也提到了“现在的观众让人害怕,创作者多隐秘的设计他们都能发现”。

所以说,“尊重”二字看上去虚头八脑,但在高分剧的评论区,观众对它的形容又具体到到了方方面面。

03 怀旧

近两年,文娱行业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莫过于大打情怀牌。或者说,创作风潮如此,能让人短暂忘记现在,回到过去的作品,往往能在市场上赢得青睐。

《父辈的荣耀》《漫长的季节》《曾少年之小时候》《狂飙》《尘封十三载》……这些看似类型区别很大的剧集,用同一种怀旧气质征服了一批观众。

有人是被《父辈的荣耀》里林业工人的生活状态所打动,有人是为《漫长的季节》里塑造的年代氛围感而动容,有人是在《曾少年之小时候》和《追光的日子》等剧回忆青春,还有人是在《狂飙》《尘封十三载》里体味时代的狂飙。

随手在好评区摘抄两句热评,就能概括这类剧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了:“就飞仙渡劫晋江文学那些故事,嚎个百八十集都不如男主高考失利淋雨更让人共情”;“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题材和写法”“喜欢这种节奏,像一条宽阔的命运大河,缓缓地,静静地,富有节奏地流向未来”。

04 设定

去年,我们在盘点四大视频平台片单时得出一个结论,要现实还是要超现实将成为剧集创作者的必答题。前者讲求厚重严肃,引人共鸣;后者强调设定新颖,拒绝套路乏味。

《特工任务》不走特情题材常见的生活流,引入VR游戏构建了前所未见的反谍斗争,除了“虚拟游戏+现实”的表象特征,我们更应该看到它创造的哪些成果被观众认可和接受了。

有人说,在一部如此严肃的题材里,因为融入了游戏,它的风格也欢快了起来。看黄子诚在游戏中玩各种变装,开奇异豪车,都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视觉美感,尤其是那段变身女装艺伎大佬的情节笑死人。

还有人说,在观众已经对中国各地影视城的景物如数家珍,产生视觉疲劳的情况下,《特工任务》提供了另外一种方案,即把演员拉进游戏,装上夸张怪异的装饰,形成赛博朋克风,同样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古相思曲》是如此的不走寻常路,让观众看到了古偶剧还能有更多创新,还能有更多追求。他们说,“在仙侠、古偶剧无论外观还是内涵都越来越同质化的情况下,《古相思曲》是一股清流,服化道精美,色调、构图、运镜皆有古风古韵,逆时空穿越的设定更是一大突破,不落俗套。”

另外,把第一集标注成“第十四集:这就是第一集”,把最后一集标注成“第一集:大结局”的形式也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巧思和大胆设计才是网剧该有的玩法。

《九义人》将女性悬疑剧的时空拉回到古代,让这类题材的尺度得到了新的突破,而上下阕各自并行的书写方式,既让人们感受到了超越以往的彻骨疼痛,又提供了即时爽感。评论区里的一句话可体现观众的用情至深:敬如兰,敬宛宛,敬薪火点起的那一灯,敬百千万盏灯。

更不用说《异人之下》这般穿着时装的奇幻剧,反差感和代入感是古装奇幻剧所无法提供的。

05 本质

当人们谈论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最常见的是讨论它的故事、情境以及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实,彷佛“真实”是一个不言自明、永恒的评判标准。然而,文艺作品本就不应该只停留在表层的真实上,而应该建立在对世界本质的描述和对社会的思考上。

就如同,《漫长的季节》是一部悬疑剧,但人们给它留下了“好看的不是命案,是命运。大厂的命,东北的运”这样的评语;《破事精英2》是一部情景喜剧,观众却说它“充满了对现实和对未来的反思”,说它是“少见的敢说真话的剧”;《三体》没有生硬地向近几年流行的大国叙事和家国情怀上贴,而是充满了严肃的历史回望和现实反思。

这让它们在严肃性和思想性上超越了一般的剧集,也正是它们不断提醒着每个打分人,揭示出作品的书写行为及意义所在,才是我们打分和评论的意义所在。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产出了21部8分以上的剧集,7分以上的更是达到了60多部,这在国剧市场中确实是个罕见的现象。有人说这是豆瓣商业化运营的结果,但如果排除干扰,排除抵触心理,去各个高分剧的评论区走一圈,还是能发现它们的“长板”价值,无论是从服务观众,还是勉励自身的角度来说,都有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张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