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展攻略丨焰火禅心——解读云冈佛雕背光火焰纹之谜

2023-10-20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论是传统壁画、唐卡、佛塑像还是各种民间改编的影视剧形象,得道成佛者身后,往往会闪耀着一圈极具神秘感的“圣光。这里的“圣光”并非空穴来风,其在佛法佛经中被统一记载为背光。

头光与身光共同构成了佛像的背光(图源网络)

根据位置的不同,背光又可以分为头光和身光,二者合称为全身光,指画在佛龛内佛塑像身后壁上的装饰。

1//普照四方:作为本体的佛像背光

背光又称“法身”,其能除众生烦恼,照破山河大地,通透三界。《佛说造像量度经》有言,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中“身金色相”、“常光相”就是指身体经常放射着金色光芒;如来三十二相便是指“眉间白毫”“长光一丈相”。实际上,背光就是佛像本体的一部分,其意在于表示佛的智慧慈悲之光普射四方。

北魏 天人化生火焰纹佛背光 莫高窟257窟 中心柱东向龛内

在佛像产生初期,背光仅仅呈现为一个光环,随着艺术的发展,佛背光的装饰图案也层出不穷、色彩纷呈。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规定,背光上常见的图案应有六种——大鹏(表慈悲)、鲸鱼 (表保护)、龙女(表救度)、男(表资福),狮子(表自在)、大象(表善师)。但背光中最常见的还是许多用祥云卷草和吉祥动物组成的各种图案。其中,火焰背光是最为人熟知,出现的时间较早、形式也最为华丽的背光形式。

2//火焰之谜:背光火焰嬗变之路

在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中,肩膀处出火的图像屡屡出现。从新疆古高昌地区拜西哈尔石窟、古龟兹地区克孜尔石窟,至甘肃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再至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从西向东,火焰肩纹“气焰汹汹”,一路袭来。

公元2-3世纪 焰肩佛坐像(片岩) 阿富汗迦毕试 平山郁夫藏

但即使在新疆地区石窟中,5世纪前也未见佛像有火焰纹背光。反而是在靠近中原地区的北魏早期,背光上才较早地出现了火焰纹的雏形,也就是一种层层递进的火焰装饰;北魏晚期开始,这种火焰的特征才变得更加强烈;到隋唐时期,很多造像的背光就直接呈现出了火焰的外轮廓。

北魏早期 释迦坐像 云冈石窟第20窟

汉地对于表现火焰的热情是要远大于印度的。火焰纹不仅在背光上大量出现,常见的石窟窟门楣顶上也有。中原传统造像中的火焰形态很像云气纹。云冈石窟北魏早期时的火焰纹里,就融合了云纹的特点,在此次“经典与范式”云冈石窟特展中,吴博展出的火焰纹背光残片,纹路就呈现为一种仿佛云气盘绕,火焰不断向上生长的形态。

北魏 造像背光 2018年云冈石窟附近出土 云岗研究院藏

火焰纹背光,不常见于犍陀罗造像,主要出现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造像,这是比较奇怪的事。火焰纹背光始于何时,源于何地,学术界暂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古印度。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曾记述迦毕试国大雪山,也就是兴都库什山龙池的传说,迦腻色伽请求佛法加持,而“于两肩起大烟焰”的神变迫使龙王臣服,由此视贵霜王为“焰肩神”似的神明。背光火焰就是其途径西域传至中国,在贵霜佛像的背光与火焰肩图案基础上创造改进而成。

《大唐西域记》书影(唐释)玄奘撰 章撰点校
记号部分为:“即于两肩起大烟焰,龙退风静,雾卷云开……忽有烟起,少间便出猛焰,时人谓窣堵波已从火烬。瞻仰良久,火灭烟消,乃见舍利如白珠幡,循环表柱,宛转而上,升高去际,萦旋而下。”

在此基础上,还有人认为是佛教雕塑艺术受到了拜火教或者摩尼教影响。实际上,波斯拜火教原本就是迦腻色伽原有的信仰,即使他皈依佛教智慧也不曾放弃,贵霜人同样在王朝艺术和宗教艺术中协调着拜火教与佛教信仰。拜火教与犍陀罗在西域彼此融合,而这一趋势在到达中土时又遇到了新的狂热,火焰纹背光得此再次进化而成。

与此同时,另有说法认为上述品类作品遗存数量极少,目前只在犍陀罗晚期阿富汗地区发现了“双神变”情景下的焰肩佛,缺乏更多的实例,因此还待考证。

3//焰火禅心:中原禅观的美学想象

有研究表明,只在中国出现的火焰纹背光,不仅仅只是为了表现神变的内容,还迎合着当时禅观的需要。

自汉末从西域传入中国的禅法经典中有大小二乘禅经。其中,小乘禅经主要讲述息修禅法;而十六国、北魏时期,中原北方主要盛行的大乘禅观经典,则多处描述化佛时身放光焰的神迹。可见的《道行般若经》中就有:“萨陀波倫菩萨叉手仰向视化佛,身有金色,身放十亿光炎。”的描述。故当时佛像背光绘刻制作过程种,多采用大火焰纹,方便禅僧达到禅修观想目的。

在没有古印度佛像背光火焰纹图像的参考下,为了纹饰不单调重复,中国僧众和工匠们发挥才智,融合中国传统的线条装饰纹样,创造了繁多的火焰纹样。

西魏 佛背光上的火焰纹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
包括U形波浪纹、三头火焰纹、多头火焰纹、卷头波浪火焰纹、忍冬纹状火焰纹

资料显示,在北魏晚期到西魏的佛教壁画中,背光图案的涂色就采取了新的连续套联法,这种技法使得前后各纹样元素连续不断,成为一个整体,在视觉上即成纹彩相交,形色难分的特殊火焰效果。佛像背光上的火焰纹,是线体的多层组合,而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主要的造型表现形式。更有学者认为,这一进步应是从汉代丝织彩锦、刺绣云气纹上得到启发。

4//结 语

火焰能燃烧一切,智慧也能斩断所有的烦恼,因此火焰常代表佛的智慧。火焰光向上的升腾感,还有除恶魔消烦恼,吉祥与清净的寓意。佛像背光中的火焰纹,呈现佛陀发出的光芒,是佛法的象征。佛雕造像中仅占须弥一角的背光火焰,演绎着中国特有的多元包容历史文化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唐释)玄奘撰;章撰点校. 大唐西域记[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0.

[2] 金建荣.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佛像背光研究[J].四川文物,2017(01):58-67.

[3] 金建荣. 中国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背光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4]高平传,石尚.云冈石窟北魏时期彩绘背光研究[J].云冈研究,2022,2(03):79-96.DOI:10.19970/j.cnki.ISSN2096-9708.2022.03.012.

[5] 李姃恩. 北朝装饰纹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6] https://weibo.com/6226392442/IlXJIBiIo【关于背光】作者:阳新(龙门石窟大佛首事件发现人 人文艺术博主)

[7]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6643837?utm_id=0中亚的焰肩神与藏地的火焰纹

[8] https://www.sohu.com/a/358533646_136201 背光:火焰与光芒的印象

[9]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大正藏》第08册 No. 0224,p0471b19, CBETA 电子佛典Rev. 1.26(Big5),完成日期: 2009/05/23,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藏所编辑。

特展信息

展览名称: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展览时间:2023.07.01~2023.11.08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第一特展厅

撰稿:张可欣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观展攻略丨焰火禅心——解读云冈佛雕背光火焰纹之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