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管控与创新,第四届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澎湃新闻记者 鲁怡
2023-10-24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在城市渐进、有机、高质量更新的语境下,历史环境的作用和前景变得尤为重要。10月20日-22日,以“管控与创新: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再生”为主题,第四届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建筑学会、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筑遗产编辑部、Built Heritage编辑部承办,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支持。本届研讨会参会嘉宾总计约230余人,围绕“建成遗产保护与活化”、“城市有机更新与老旧街区再生”、“乡村振兴中的传统聚落再生”、“历史性城市景观(HUL)视角下的保护与再生”、“批判性保护的理论与途径”展开深刻而精彩的研讨。

照片提供:第四届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其中,在10月21日举办的开幕式、历建20周年庆典、主旨环节及讲座中,云集了来自美、法、德、日等国的有关专家和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与有关管理部门的代表。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同济大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现场或通过录像、视频连线等方式致辞;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代表主办方致辞,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参加开幕式并代表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向上海市文旅局赠送期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向与会来宾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主持。随后,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原文物建筑总监、法国夏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教授Benjamin Mouton等十余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一定会打开城乡建成遗产中历史环境再生的通维之道,也会为真实完整地保护故宫——这个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供启示。王旭东坚信,中国建成遗产蕴含着历史智慧,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定会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郑庆华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一直以推动城市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积极参与历史环境再生的探索,坚信保护和再生历史环境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期待通过这次研讨会,为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再生贡献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郑庆华同时强调,历史环境再生也是一项复杂而深刻的工程,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期待研讨会能为与会学者提供深入合作的机会,同济大学愿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为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再生,提供新的视野和解决方案。

曹嘉明在致辞中表示,自2017年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在同济大学成立已过六载,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已经举办了三届。大会每届关注一个主题,一直走在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前沿,本届主题凸显了动态管控与传承创新在历史环境再生中的重要性,切合存量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

王凯在致辞中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保护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展,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抢救和保护了大量的建筑遗产、城市遗产和景观遗产。这些都是建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塑造特色风貌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凯指出,对于历史环境的保护和再生,首先要注重整体保护和展示,第二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第三要更多地关注人文环境、文化生态的保护和传承。他表示,探索一条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融合之道依然任重道远。

伍江在致辞中表示,“管控”可理解为底线,真正做到保护第一,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伍江强调,要进行动态的保护,而非静态的保护。建成遗产是城乡千百年以来遗留下的空间,这个空间一定是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不能凝固,不能死去,而要成为当下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伍江指出,要活化,就需要从思想上创新、从方法上创新、从法律上创新。

向义海在致辞中指出,在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方面,需要正确处理好五个统筹。一是要统筹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加强建筑遗产的有效保护利用,要通过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城市;二是要统筹处理好文物事业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文物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契合时代,要点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要统筹衔接传统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既要注重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传统技法,更要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法,加强科技的支撑;四是要统筹抓好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和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的关系,要加强跨领域、跨学科人才的破圈融合,更要重视各类人才队伍梯队的建设,确保后继有人;五是要统筹协调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发挥好智库作用,鼓励专业机构和人民群众一起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作为第四届城乡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常青在致辞中表示,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历四届,期间可以看到保护与再生的思考和行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国家高层倡导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保护发展观开始渐入人心。比如:对于建成遗产保护,从教条式的表象认知到批判性的本质领悟,从阻止变化的消极保护到管控变化的积极保护,从旧有的技术定势到新型的技术融入,从专家圈子的单打独斗到相关领域的广泛参与等等;而于历史环境再生,从大拆大建到留改拆拼,从复古守旧到尊古创新,从单一秩序到多元共生等等。常青认为,这些转变桩桩件件都清晰地表明保护与再生的理念、方法和解决途径正在不断地进步,学界、业界与全社会的互动和共识正在不断增强。常青指出,尽管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保护与再生事业正面临着复杂的权益博弈和利害冲突,但是经过各种实验性的探索,一定会找到适应性的解决思路、策略和路径,因为建成遗产及历史环境蕴含着巨大的综合价值和文化驱动力,正等待着人们去尝试启动再启动。

照片提供:第四届建成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单霁翔以《中轴线申遗引领下的北京老城复兴》为题发表演讲。2011年,北京市启动了中轴线申遗工作,这条“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轴线已确定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单霁翔将7.8公里的中轴线分成五段:从复建的永定门到天桥,东有天坛、西有先农坛,形成了因祭祀而保留下的高质量绿色,主题是生态;天桥到前门是北京传统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主题是经济;从正阳门到故宫的午门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和政治广场,主题是政治;天安门向北到景山后门,是世界遗产故宫博物院,主题是文化;从景山到鼓楼最具人民性,主题是社会。五段景观各具特色、五位一体,同时,中轴线不是凝固在一个历史时期,而是不断演进。十年申遗就是十年坚守的过程,为了恢复天坛公园的原貌,北京将天坛医院等整体搬迁,曾“压制”鼓楼的商场被降层。单霁翔强调:保护不是目的,目的是传承;文物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要赋予亿万民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授意权;要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10月21日的研讨会上,来自全球的多位专家依次发表演讲: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Randall Mason的演讲主题为《Changing Preservation》,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的演讲主题为《城乡演进中的中华史前稻作遗址历史环境修复——基于人地关系的历史环境认定与空间管控技术》,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苏斌的演讲主题为《从科学革命的结构到文化遗产学——国社科艺术学重大课题“中国文化的基因与当代表达”之思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委会委员张松的演讲主题为《建成遗产保护立法的技术规范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章明的演讲主题为《苏州河外滩段的历史环境再生》,法国文化与交流部原文物建筑总监、法学夏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教授Benjamin·Mouton的演讲主题为《Heritage for Critical development》,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陈薇的演讲主题为《当生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杜晓帆的演讲主题为《环塔里木盆地佛寺遗址调查与思考——以苏巴什佛寺遗址为中心》,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汪芳的演讲主题为《流域作为人居系统遗产的容器和纽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住建部科学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何依的演讲主题为《旧城更新:缝隙间的共生活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住建部科学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鞠德东的演讲主题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沙南实践》,日本鸟取环境大学教授浅川滋男的演讲主题为《古民居再生的新轴线——在人口减少地区寻找“居场所”》。

据了解,在10月22日的主旨环节,共有7位嘉宾在现场发表主旨演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以《广州市府合署修缮中的难点与关键技术》为主题发表演讲,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赵鹏以《价值何为——从故宫乾隆花园的保护利用说起》为主题发表演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BUILT HEBITAGE》执行编辑Plácido González Martínez以《Historic Urban Landscapes and infrastructures:rethinking metro transportation as a heritage system》为主题发表演讲,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副总工程师谷志旺以《基于数字孪生的历史建筑预防性保护探索》为主题发表演讲,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IBP热湿研究部部门主任Simon Schmidt以《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energy retrofit of Historic Buildings-Approaches from Research》为主题发表演讲,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热湿研究部主任Hartwig M. Kunzel以《Decay of stone walls exposed to natural weather——caus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为主题发表演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仕炳以《遗产建筑保护修复材料和技术——问题及对策》为主题发表演讲。

除了现场的7位主旨演讲嘉宾外,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张杰以《北京古都城市设计研究》为主题发表演讲。张杰将历史的视角上溯到黄帝时代,阐释如何理解北京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跨越几千年的城市变迁和山川体系的人文认知的过程,只有继承华夏文化独特的山水要素与宗法秩序相融合的模式;以中轴线为代表,这样的城市体现的就是天文、山川、政治、管理等维度的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在现在载体上的遗产价值。

本届研讨会举办了“自资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暨技术委员会会议”、“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学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与《建筑遗产》学刊编委换届大会”、“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校友分论坛” 4个边会,以及“遗产保护教学成果展”、“历届建成遗产保护优秀作业评选获奖作品展”2个展览。主会场举办了29场主旨报告、2场学术讲座,4个分会场共举办35场分会场的报告,群贤毕至、博采众长,从多重视角共同探索城乡演进中的历史环境再生。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空间发展更加注重增量的结构调整和存量的提质改造。城市中的历史环境是城乡演进更替中留下的时代印记,承载着地方的记忆、体现着城市的性格。基于此,本届研讨会提出以动态管控为工具、传承创新为目标,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以保护为导向的单一行动纳入融合地方文化保护与培育、文化价值阐释与展示、生态与环境保护、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多重目标的综合框架中。通过为期3天的分享、思考、交流,共同推进存量时代的城乡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贇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