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卒中日|治疗技术在迭代,但治疗脑卒中仍重在预防

实习生 李周亮 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2023-10-29 10:01
来源:澎湃新闻
生命科学 >
字号

·目前脑卒中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手段的基石,包括从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到急性期的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规范化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策略。

“医生,我近几年突然晕厥过两次,有可能得了脑卒中吗?”10月27日,一位年轻的女性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世界卒中日”义诊活动上问道。上海九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轶带着她做完脑卒中评估量表后表示:“从家族病史、体重身高、血脂血压等测评因素来看,你不属于高危人群,我建议你去查一下头颅CTA(CT血管成像)看看。”

义诊地点在上海九院门诊大厅,不时有人上前询问:“这是做什么的,能给我查查吗?”很快,每位问诊医生的面前都排起了队,李轶的问诊从早上9点持续到中午11:30,在嘈杂的大厅,他常需要扯着喉咙说话,面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李轶宽慰:“按时服药就好,无大碍。”但面对颤巍巍独自前来的高危老年患者,李轶几次忧心忡忡地强调:“一定请你的子女带你做完各项检查,带着检查结果去看医生。”末了还要强调:“检查要做全面,马虎不得。”

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容易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终身残疾甚至生命危险。

2023年6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预估为3.3亿人次,其中包含1300万脑卒中患者, 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高达177万。 

李轶医生在义诊中。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摄

不断迭代的脑卒中治疗技术

据李轶介绍,目前脑卒中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手段的基石,包括从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到急性期的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规范化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药物治疗是脑卒中主要治疗方式。其中阿替普酶属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期的紧急性药物,起到分解引起脑卒中凝血块的作用,但此药必须在出现脑卒中症状开始后的3-4.5个小时内服用。

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则包括动脉瘤夹闭、血管畸形切除、去⻣瓣减压术、颅内外血管搭桥、狭窄血管内膜剥脱及各类颅内血肿清除等开颅手术。李宁介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则适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0%),狭窄部位在下颌骨角以下的患者。动脉瘤夹闭术主要针对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医生会在动脉瘤的底部放置一个微小的夹子,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但以上手术都并非微创手术,会造成一定创面,严重患者甚至需要开颅,而不少患者都对开颅存在一定抗拒心理。李轶表示,以往的开颅手术,容易造成较大的创伤,而神经介入治疗基于其微创性,较好地改善了开颅手术的局限性。因此,神经介入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世界卒中日”义诊现场图。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摄

神经介入治疗成为主流治疗手段

神经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股动脉(或股静脉、颈动脉、桡动脉等脑部相关血管)穿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引导下,利用导丝导管将诊疗设备送达颈部或者颅内血管、脊髓血管,诊断和治疗颈部或者颅内血管、脊髓血管的病变。

“神经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不容易在患者的体表留下瘢痕,神经介入手术造成的切口很小,可以说是‘真正的原装生活’,它只会在病人的大腿根部留下不到一厘米的切口,并且术后恢复较快,也没有太多并发症,因此受到患者欢迎。”李轶说道。

神经介入手术与上述外科手术并非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李轶称,当进行脑部动静脉畸形手术时,如果直接手术切除,容易造成出血量过多,创面较大的结果,“而借助神经介入技术,可以先缩小部分栓塞体积,慢慢控制流血量,再使用外科手术进行全部切除,能够更好保证患者安全。”

不过,神经介入手术也并非万无一失。李轶补充,也有可能存在血管痉挛、血管损伤、缺血和出血等风险,且因为目前医疗技术有限,神经介入还存在不足,例如,在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后,会存在较高的颅内血管再狭窄的几率。“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颅内支架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以及投入使用,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

脑卒中防治建议。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摄

此外,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治疗进入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李轶提出,人工智能的出现给卒中的诊疗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诊断上,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人工智能基于影像数据的分析,通过机器学习,能快速精准地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识别出血管堵塞的位置和程度,协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医院使用的Brainomix用以改善取栓术、美国医疗公司Aidoc也在2023年宣布,推出全脑解决方案,显著扩展人工智能可分析的脑解剖结构,以识别疑似中型血管闭塞(MeVOs)以及后循环和前循环大型血管闭塞(LVOs)。

“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治疗

李轶表示,脑卒中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对应治疗技术繁多,常需要多学科会诊,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救治效率大大受限。为解决此痛点,上海九院神经外科卒中救治团队建立了集“药物、介入、手术及康复”四位一体一站式的脑卒中防治诊疗体系,覆盖所有脑卒中治疗技术,可一站式满足所有脑卒中患者全病程治疗需求,提高卒中救治效率。

对于一站式治疗,李轶提出了“快,准,全”理念——“快”指的是统一规范化的绿色通道急救流程,“准”即专职医生急诊接诊准确识别病情,“全”指的是技术全面无死角、全天候、全程管理。

在“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治疗中,康复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因为脑卒中极容易造成长期后遗症,如神经损伤造成的偏瘫、偏深感觉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除了生理障碍,脑卒中后患者还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还有一类病变部位特殊的患者,会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若要挽回受损的神经功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脑中⻛早期康复训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早期正确的体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站立、步行训练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段炼曾指出,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社会。

然而,许多病人并未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对此,李轶提醒:“脑卒中的黄金康复期是前三个月,如果康复的效果好,之后再次受影响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加之各地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康复治疗还无法在中国实现全面推广和落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的研发负责人张维博士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勃林格殷格翰正在尝试将预后治疗和数字化结合,推出线上小程序,建立“互联网医院”,为更多的卒中患者实现“远程康复”。

“虽然现有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但脑卒中通常是一个长期疾病,可能需要终身的康复和药物治疗,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现在中国的脑卒中年轻患者已越来越多。”李轶说道。

李轶介绍,⻘年中⻛是指18-45岁的中⻛,占所有中⻛的5-15%。中⻛高危因素:吸烟、肥胖、酗酒等,依然是⻘年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次,心源性中⻛的病死率和复发率都很高,占⻘年中⻛病因的1/3,最常⻅的病因为房颤而引起的脑栓塞。另外,一些少⻅病因,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口服避孕药及毒品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年中⻛,往往不易受重视,产生的家庭、社会影响更为严重,故更应受到医患双方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毛之奇指出,预防脑卒中首先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转变,做到健康的生活方式,若属于高危人群,则需要定期体检,及时关注身体变化。

“脑卒中的治疗在过去没有大的突破,病人只能来医院打点滴,听天由命。现在,溶栓、介入治疗等各种手术方式能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救治。而有些病人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丢失了治疗时机,所以我也常说,预防就是最好的脑卒中治疗。”李轶说道。

    责任编辑:卢雁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