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记者探访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翼飞护核,铸牢核应急防线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23-11-03 16:4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已经确立,而核能是目前公认现实可行能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之一,将为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事关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安全高度重视,并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我国已将核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应急作为核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摆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完成了国内8个核电厂及周边区域辐射现状水平航空调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进中核集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探访我国辐射环境航空调查、核应急航空监测能力和全国核设施及周边区域辐射现状水平航空调查等涉核安全的情况。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中核集团所属的以铀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核应急监测、放射性勘查计量和环境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急为主的基础性、公益性科技事业单位,是“国家核应急航空监测技术支持中心”和“国家核应急救援航空辐射监测分队”。

Z-5B无人直升机能够搭载核应急航空监测的装置。

不惧高危环境的核监测无人机

走进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记者首先参观了用于核应急航空监测系统的两架无人机。总工程师杨金政介绍说,尺寸更大的Z-5B无人直升机能够搭载核应急航空监测的装置,尺寸小一些的Z-3是中继通信无人机。

“Z-5B型无人直升机是‘任务机’,搭载核应急航空监测系统;Z-3无人直升机是‘中继机’,搭载中继天线,可将“任务机”的测控半径大大延长。”

为了完成核应急监测任务,无人机下方搭载了核应急航空监测系统探测器,可根据具体任务进行自由组合。这些探测器可以探测空中α粒子流、β粒子流、γ射线等放射性核素。

收录系统可以同时记录航空伽玛能谱数据、剂量率数据、导航定位数据,以及温度、大气压、测量高度等数据。依靠 Z-5B型无人直升机机载平台和 Z-3型无人直升机平台,空中监测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可以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站,整个体系还包括卫星通信车等,可在短时间内将数据实时传回国家核应急监测支持中心,为后续核应急航空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核应急救援的研判及决策支持节约宝贵的时间。

“无人机的优势就是在发生核泄漏的早期污染比较严重或人们难以到达或不可能到达的区域进行绘制和量化放射性元素的污染量。”杨金政告诉记者。

在核事故初期,无人机搭载辐射监测设备的监测技术将快速有效地测定出放射性烟羽轮廓及其飘向。事故的中后期,无人机搭载辐射监测设备技术可以实现迅速全面提供污染区整体辐射剂量率图,有效分析整体辐射现状。

除了无人机,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还拥有有人机载核应急监测系统,比如该中心自主研制的某型核应急航空监测系统、某型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这些系统可搭载于运-12、“塞纳斯”等固定翼飞机上。

杨金政表示,有人机的优势是飞机可搭载更重的探测仪器,探测能力更强,由于飞机续航时间更长,搭载探测仪器的有人监测飞机监测范围更广。

无人机载核应急航空监测系统与有人机载核应急航空监测系统相互补充,能够完成全天候、不同场景、不同核应急响应阶段下大面积的快速监测,实时快速分析与核素识别等辐射监测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成了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核应急航空监测体系,能够在平时和应急时刻对核设施辐射进行航空调查或监测,为我国核电发展和核应急监测工作提供支持。”杨金政说。

Z-3是中继通信无人机。

推进核应急工作大数据化转型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保障核能事业安全有序发展,推进核应急工作大数据化转型,促进航空辐射核应急数据信息共享,国家原子能机构积极组织涉核单位开展全国核设施及周边区域辐射现状水平航空调查并建立航空监测数据库。

在核设施及周边地区开展辐射现状水平航空调查是国际核应急领域的通用做法;美、英、法等核大国每3至5年开展一次核设施航空监测飞行工作,掌握区域辐射环境状况,积累航空监测数据。不同于传统陆地辐射监测,航空辐射监测是利用飞行器搭载航空γ能谱仪等设备开展的监测工作,可以快速、高效的开展大区域辐射水平监测,且不受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限制。通过开展辐射现状水平调查,获取核设施周边详实的辐射本底数据,能够为核事故情况下的污染范围圈定及污染程度判定提供诊断依据。

建立航空监测数据库,对航测多源数据实施数字化、可视化加工和管理,预储有关地形、地貌、海洋、气象、起降点、中继站等飞行关键数据,能够在核事故应急中快速制定应急航空监测方案,从而快速确定核事故的污染范围及程度。

2021年9月,国家原子能机构依托中核集团对旗下8家核电厂及周围地区辐射环境开展航空监测工作,拉开了我国首次大规模的核电厂及周边地区辐射现状水平航空调查工作的帷幕。中核集团此次调查工作涉及“秦山、三门、田湾、徐大堡、昌江、福清和漳州等”8个核电厂,具体由承担“国家核应急航空监测技术支持中心”职能的“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实施。航测遥感中心根据各核电厂堆型、环境、气象条件等具体情况,精准化、差异化设计航测方案,选定安全系数高的飞行机型和飞行经验丰富的机长执行飞行任务。历时10个月,完成了8大核电基地及周边6.8万千米航测数据采集、5.397万平方千米的航测资料解释,获取了辐射环境数据115.4万组。

据悉,通过任务实施,摸清了相关核电厂周边辐射环境本地情况,有效填补了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辐射环境航空监测数据空白,为后期加强立体防护管理提供精准定位,为防护设计的改进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万组为单位的测点统计数据和以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的面域统计数据表明,在运核电厂均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首次完成了核电厂“大时间尺度上的辐射环境对比工作,经与历史监测数据比对,有力证明了我国核电机组安全、绿色运行;制定了“核应急航空监测飞行及数据处理技术要求”和“核设施多源数据库建库规范”,建成了“核设施多源数据库”,完成了各核电厂的气象、地形、航空监测等数据收录工作,在时间尺度及空间尺度上实现了可溯源、可调用、可比对、可分析、可应急;以“一厂一案”模式,明确了应急准备与响应流程,完善了核应急航空监测预案体系,提升了我国核事故应急航空监测快速响应能力。

辐射现状水平航空调查工作对打消社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公众对核电厂的疑虑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提升地方政府对核电厂安全认同性方面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怡清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