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曲老派爵士,《公寓大楼谋杀案》逗你玩呢

2023-11-21 06: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悬疑喜剧片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的中文名翻译五花八门,不过按照主演之一Steve Martin最初的构思——那还是十年前,设想的是三个居住在纽约城里年逾花甲的老人,因为太老没力气走出公寓大楼,偏偏又对探案推理感兴趣,于是只好将案件的选择限定在大楼内发生的。那么现有名称都不太准确,另辟蹊径的“破案三人行”倒是没毛病,就是听起来很港片的样子。

幸好成片没有完全按照Steve Martin的构思来,Selena Gomez(国内昵称“国美”小姐)的加入,将想象中估计要走心灵鸡汤路线的老年三人组变成了创意三明治,剧里Steve Martin扮演的过期老演员查尔斯替观众说出心声:“你是查尔斯奥利弗三明治里的梅宝,少了你,我们只是两片软烂白面包。”

婴儿潮+千禧一代

那么就先从三明治的构成说起吧。按照营销学的观点,针对不同代际人群需要根据其生命周期设置不同的营销策略,《公寓大楼谋杀案》里,“婴儿潮+千禧一代”的组合想必也是希望囊括不同年龄层观众,但这种组合容易落入“代际和解”的窠臼,将有点意思、但又没什么深度的代际隔阂梗变成主菜。

还好这部剧比较克制,年龄梗更像是香料,三人各有其人生困境,各自孤独(但不妨碍他们开开心心组队去破案):

查尔斯离群索居,年轻时演过知名电视剧,至今仍在重播,大小算个明星,只可惜光环不再。偶尔路上遇到年轻粉丝,他礼貌性的问对方,要拍照吗?年轻人说好啊好啊,搂着女朋友的肩膀摆好pose,把手机递给了僵在那儿的查尔斯……

有时看到查尔斯的极度不自信和尴尬,我总会想起钱德勒,他们在性格塑造方面似乎有些相通之处。

奥利弗大半生混迹于百老汇舞台,是戏剧导演,也曾名利双收。但15年前的一起严重舞台事故,让他几乎被圈内“判了无期徒刑”,从此再无人信他,也再无戏可导。

他在人生的巅峰时期积累了不俗的品味和花里胡哨的衣服,虽然现在日子窘迫到吃蘸酱(还是顺来的),欠了大半年的物业费,不得不舔着老脸从曼哈顿跑到长岛伸手向儿子要钱,钱没要到,不靠谱的过往又被儿子数落了一番。

但奥利弗和查尔斯,终究是吃尽了“时代红利”的婴儿潮一代,虽已年过七旬,单身又有品,搭乘时代的东风,一切反馈都是正向的,婚恋观也是及其开放的。

而三明治里的那片新鲜火腿,28岁的梅宝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她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出身普通,欠缺时代机遇,未来渺茫,浑浑度日。梅宝原不可能住进这寸土寸金的高端公寓,公寓是她有钱的阿姨的,她只是过来负责装修,然后帮忙卖掉而已。

剧中公寓大楼的名称是虚构的,实体是位于纽约上西区的Belnord,毗邻百老汇,内景则是在摄影棚拍摄。Belnord是一幢非常有历史的建筑,始建于1908年,在当时是最大的公寓大楼,此后几度易主,受租金管制和大楼翻新等影响,一直风波不断,被媒体称为“新闻制造机”,现已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

如果说,查尔斯、奥利弗的“演员”、“导演”设定,对编剧来说是信手拈来,那么梅宝的过往设定稍显匠气。比如她对犯罪真相的迷恋,是少儿时期对拼图游戏的延续,拼图爱好来源于父亲的陪伴,而父亲的死亡以及“哈代组合”中伙伴的意外离世,都造成了她生命的伤痛。

我觉得这些经历只是堆加在梅宝身上,她的性格却有些模糊,她有着一些年轻人共同的特质,比如生人面前“社恐”,混熟了其实很真诚,对未来缺乏规划等。

梅宝的形象更取决于国美的演绎。据说国美刚进剧组时,面对一众老戏骨,难免紧张,身体僵硬,不过总体表现还算自然,没那么多技巧。但这可能也是和老戏骨中和的结果,如果全部人的表演都如她这般,怕也难入戏。

但这样一个三人组还是充满了化学反应,从探案水平看,他们也是势均力敌的——查尔斯和奥利弗有资源、经验和人脉,梅宝则年轻而敏锐。他们之间不存在掌控和依赖,纯粹因为共同的探案兴趣走到一起,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剧评人Leila Latif称,三人几乎没有共同点,但他们的互动创造出一种老派的爵士乐风格,倒挺形象。

古典主义破案法则

这倒不是说三明治组合有什么高明的破案思路,事实上,他们大部分时候显得有些蠢萌,只是这种蠢萌比较克制,没有刻意放低姿态讨好观众,遇到的嫌疑人也比较讲武德,是与不是,稍微聊几句也就爽快地承认或否认了,跟狼人杀似的。

一季才讲一件凶杀案,而且杀人动机和犯罪过程都不是暗黑挂,放在节奏快的美剧里,一集也就讲完了。但此剧的乐趣在于它的叙述方式,尽管表面看上去类似阿加莎式的封闭空间推理,大楼谋杀案件也是在熟人社交圈进行,但过程一波三折——最不可能的凶手往往是最可能的,但到紧要关头又被证明的确不是凶手。

凶手,往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误导观众相对容易,让观众忽略了某个人,结果又用事实打观众脸还让观众无法反驳,这比较考验细节的呈现和逻辑能力了。当然,它也面临着“为反转而反转”的风险。

三人组也没有什么能力使用高科技或神奇医术。

如同查尔斯和奥利弗身上那种游离于时代的老派气质,纵观全剧,唯一和时代比较挂钩的大约是“播客”这一形式,这也是三人组的初心。

国内不乏聚焦于案件解读的社交媒体,比如公众号“没药花园”等,主要围绕公开报道的恶性刑事案件展开,整体比较写实。在这部剧里,三人组亲身参与了破案进程,比不靠谱的警察要有用的多,但制作播客和收听播客并未影响到案件的走向,据说第四季或许会体现。

有些情节不够严谨的刑侦剧,为了追求离奇效果,滥用信息技术和医疗手段也是常有的,比如前阵子看黄宗泽主演的《叠影狙击》,里面的黑客飞飞什么都能解码,活体换心脏的人还被改造了基因,我也不知道事实上是否有可能,只是觉得这样的设置未免偷懒。相比之下,查尔斯有个替身演员屡屡来串门,第三季结束时还挂了的设定,倒是把戏剧的戏剧性给用到极致了。

喜欢该剧的观众估计也会喜欢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6集迷你剧《喜鹊谋杀案》(Magpie Murders),一个典型的案中案结构(a story within a story format), 故事虽然发生在当下,但案件破解过程也就是靠着图书编辑苏珊的孜孜不倦,和对长期合作的悬疑小说家的了解而已。

温和的笑话和隐去的现实

《公寓大楼谋杀案》创下了 Hulu 历史上喜剧首映收视率的最高纪录。主演之一的Steve Martin同时也是本片编剧(另一位是John Hoffman)。

Steve Martin真正可谓多才多艺,身兼喜剧演员、作家、制片人和音乐家多重身份,曾获得五项格莱美,一项黄金时段艾美奖,奥斯卡荣誉奖,马克·吐温奖等等。

如果我要向朋友安利这部喜剧,恐怕也不能武断地说“它很搞笑”,整部剧的氛围的确是轻松的,但也没有哪段情节让人爆笑,往往是嘴角刚裂开,尚未笑出,剧情已经向着破案的方向前进了。

比如查尔斯纠结给梅宝打电话还是发短信更符合信息时代社交礼仪时,最终选择了发短信,但是加了落款——后来梅宝提醒他你不用加上自己名字的,我知道你是谁。

主人公们谈起“调情”和“性骚扰”的区别,解决方案是要夸女生身体以外的部分,于是查尔斯在和第一季的女朋友约会时,说了一句“你的包很漂亮”。

播客刚上线时只有4个粉丝,后来增长到十几个,已经够奥利弗沾沾自喜了,但是他们在加油站随随便便遇到的一对园艺兄弟告诉他们,自己的粉丝已经有好几万啦。

后来播客遇到了一些“边缘人群”铁粉,他们成天堵在大楼门口催更,如同三人组刚开始破案时一样,这些粉丝对于自己的见解也特别自信……

单拎出来,这些的确构不成爆笑梗。Steve Martin曾经撰文回顾了自己的喜剧生涯,其中有一段我认为或多或少反映了本剧的一些艺术特点(当然,这不代表抹灭了另一位编剧的贡献),他写道:

“在传统的笑话讲述中,喜剧演员有时会说出妙语,观众知道这是妙语,他们的反应从礼貌到喧闹不等。这个公式让我困扰的是它所激发的笑声的本质,是对讲了一个笑话的口头承认,就像一首歌结束时自动鼓掌一样。一个熟练的喜剧演员可以用微小的迹象来引起哄笑,比如声音抽动,甚至是轻微的身体变化。

这些想法一直伴随着我,直到它们形成了一个彻底改变我的喜剧方向的想法:如果没有妙语怎么办?如果没有指示标怎么办?如果我制造了紧张却从未释放怎么办?如果我正走向高潮,但我所传达的只是反高潮怎么办?面对如此紧张的气氛,观众会怎么做?从理论上讲,它一定会在某个时候问世。但如果我一直否认他们的笑点的形式,观众最终会选择自己的笑点,基本上是出于绝望。这种类型的笑对我来说似乎更强烈,因为他们会因为自己选择的事情而笑,而不是被告知确切何时笑。”

就我个人旨趣而言,相较于近乎讨好的幽默,我也的确更欣赏这种略带自闭倾向的笑话。

有评论说这是一部“纽约风情录”,但它也只是建立在喜剧悬疑基础上的卡通版记录而已。在Arconia大楼里,没有肤色、人种、阶层、亚文化、职业、财富的差异,只有侦探迷和凶手的捉迷藏。

第一季第七集营造了一个无声的世界,有点像默片,但多了手语的部分。该集主要的描述对象西奥是一位听力残障人士,而在现实生活中,西奥的扮演者James Caverly也是天生耳聋。

这部剧在10月份刚播出第三季,目前已宣布制作第四季,预计明年夏天播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