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志勇:我是那个代表他人做梦却什么也不解释的人

澎湃新闻记者 方晓燕
2023-11-21 11:0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陈志勇谈《纪念树》《红树》(视频由蒲蒲兰绘本馆授权使用,翻译王佳怡)(13:31)
11月19日上午,蒲蒲兰绘本馆在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现场举办了一场名为“绘本的多样性”的主题论坛,主办方在论坛上推介了由他们新近出版的著名华裔绘本家陈志勇的《纪念树》和《红树》。这两本书是陈志勇的早期作品,创作于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活动伊始,陈志勇通过视频向中国读者表达了感谢,他说,如今回顾和反思这两部早期作品,他依然觉得满意,而且其中的很多主题也不断地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出现。《纪念树》是陈志勇继《观像器》后,与盖瑞·克鲁合作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一棵种植在无名士兵雕像旁的树的故事。很多年过去,树的生长开始破坏雕像,于是,当地议会决定砍掉这棵树,这促使一个家庭中的四代人思考个人和公众记忆的真实本质。陈志勇说,这个故事并不试图解决问题或是传达信息,只是想探寻人们思考纪念物的方式。对他来说,记忆并不是连续的故事,而是充满了完好无损的细节,是小小的碎片,他试图以物品的形式将之放进画面里,因此他在该书的创作中使用了织物、树叶、木材、浆果、昆虫、生锈的金属、照片等综合媒材,将拼贴与油画、素描相结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画面质感,他认为,关于记忆和记忆的复现是绘画中首要的部分。而《红树》则是关于抑郁情绪的,陈志勇说,一个插画家需要创造隐喻,相对于人物,他对场景更感兴趣,他有大量类似个体在环境中被遗弃而成为一个孤独的身影的画作。《红树》中的形象是经过大量草图最终成型的,成为了在那些巨大的、混乱的场景中的一个小小的符号。年轻的时候,他也曾因为生计、身份认同等问题而陷入抑郁情绪,他认为这很正常,与其抵制它、忽视它,倒不如把这种低潮期变成作品的主题,正视它,理解它。《红树》这部作品,没有人物,没有故事,也并不连续,而是由一系列梦幻般的画面构成,如何理解完全取决于读者本身,他将自己看作一个代表他人做梦却什么也不解释的人。

蓝蓝与常立就陈志勇的新书进行现场对谈

论坛还邀请到了诗人、童书作家蓝蓝与童书作家、译者常立就陈志勇的这两册新书进行了现场的对谈和讨论。两位都对陈志勇的作品非常熟悉和喜爱,常立还先后翻译了陈志勇的《夏天守则》《蝉》以及《纪念树》。

《红树》内页

蓝蓝表示,作为一个诗人,她喜欢陈志勇是因其作品的表达方式跟诗歌很相似,他按照线性时间讲述故事的情况很少,都是发散式的,但这种方式对于表达感受和情绪却非常有效。《红树》就很典型,它描述的是一种感受,诗歌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传达感受,感受的描述是非常复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蓝蓝认为陈志勇是一个大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为儿童画画的插画家。《红树》的整体基调很压抑、很抑郁,但每一页里藏着的那个小小的红树叶却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对那种把人带向绝望的情绪的抗争,直到最后它化成了一整棵绚烂的红树,那是对人内心生命能量很好的阐释。

《红树》内页

常立说,这两册新书刚巧都与树有关,如果关注陈志勇的作品,会发现他大量的作品都跟动物有关,比如《内城故事》《蝉》等,因此这两本书在他的作品序列里是比较特别的。如果说,动物因为在行动,更易于表现空间,那么植物是相对静止的,就更易于表现时间。而《纪念树》恰恰是关于时间、关于记忆的。而且植物看起来是安静的,但他们有时候给我们的那种生命力蓬勃的感觉可能更甚于动物,它是生生不息的,这可能也是陈志勇选择“红树”这一意象的原因。

《纪念树》内页

两位嘉宾在现场分别就书中在画面与文字方面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内页做了单页的解读与赏析。此外,《红树》的台版是由著名诗人余光中翻译的,两位嘉宾还就两版译文的异同做了具体的比较,并引出了童书翻译语体选择的问题。常立以《夏天守则》和《纪念树》的翻译实例提出,童书翻译不是一定要采用儿童语体,像陈志勇的绘本就在气质上完全不适合。

《红树》内页

在本书出版前,陈志勇曾受邀与蓝蓝进行过一次线上对谈,蓝蓝对他所说的“艺术家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深表认同,她说,当我们给孩子写作品的时候,我们是要给他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有风有雨也有阳光的世界,在创作中人为地设置一些禁区就是不真诚的,人是很复杂的,越是全息的视角,越是多元的精神向度,越有可能导向文明和宽容。所以我们不应该去质疑像《红树》这样表现抑郁情绪的作品是不是适合给儿童读,直面这些负面情绪恰恰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一个健康的心身,我们要做不是人为屏蔽,顶多是一个按照理解力和心理承受力做一个阅读分级的工作。

    责任编辑:韩少华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