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院士专家校园行 | 立志做大事 勤奋创未来

2023-11-29 09: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立志是人生奋斗的前提。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指引前行的心灯。心火不灭,奋斗不止。为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长学识见识,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1月21日,由广州市科协、广州市教育局、中科院广州分院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从化区科协、从化区教育局承办的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走进广州市从化区雅居乐小学,活动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立志做大事 勤奋创未来》专题科普讲座。

本次讲座刘院士结合自己科研创新的历程经验,从回首力透纸背创造人生价值、感悟立志做大事勤奋创未来、科普纸和造纸三个方面,为同学们分享他的洞见与收获。让我们再次来回顾一下讲座主要内容吧!

 

 

主讲嘉宾:刘焕彬

刘焕彬: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65年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至1987年赴美进修并受聘为美国爱达荷大学客座教授和加拿大高技术应用公司客座研究员。

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点项目,在过程建模与模拟、软测量和智能控制、制浆造纸过程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表论文350多篇,著作6本,授权发明专利25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2项。2014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了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任首席科学家,研究成果产业化后在六百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04年荣获俄罗斯国家工程学突出贡献“伊万·古列宾勋章”,2013年荣获首届“叶剑英奖”,2019年获“华人教育名家”荣誉称号,2020年获“广州市创业领军团队”和“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22年获“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年过八旬的刘焕彬院士至今依然活跃在科普第一线。雅居乐小学的全体师生怀着崇敬之情,用最热烈的掌声诚挚地欢迎刘院士的到来。学生们满怀期待地等着刘院士分享个人成长成才经历。

 

一、回首:力透纸背创造人生价值

刘院士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始终秉承着“立志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奉献终生”的理念、带着同学们领略“纸和造纸的故事”,同时也向各位同学们讲述了他始终与时代保持同频共振的人生故事。人生的开始如同薄薄的一张纸,写满了故事就成了一本厚厚的书。同学们学习到了以科技守护祖国未来的必要性,也明白了纸所承载的不止是文化更是国家富强的使命!

 

二、感悟:勤奋创未来,立志做大事

 

01

三句名言受益终身

讲座中,刘院士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受益终生的三句话:

第一句是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所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句话,让我树立了‘责任人生’,高中开始我就树立当一个工程师的愿望,为国家建设作贡献。”说到这,刘焕彬院士颇为动容,1994年他到莫斯科大学访问时,还特地去毛主席作报告的礼堂拍了个照。

第二句话则出自他很喜欢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本书他读了很多遍,也激励着他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碌碌无为,要树立奋斗人生。

第三句则是刘院士母亲告诫他的:只要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就要认真去做。母亲的告诫,让他树立奉献人生,他告诫在场师生,要有“鹰的理想和牛的精神,要像鹰一样看得远,同时要有牛踏踏实实的精神”,树立人生目标,通过勤奋去实现目标。

“我的座右铭是讲奉献、勤学习、做实事、创业绩,我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会以此约束自己。”刘院士说。

 

02

人生价值、自己创造

刘院士表示,在人生道路上选择人生价值,在奋斗与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中体现人生价值。一个成功之人,贵在立志、成于勤奋。同时刘院士用调查案例的形式来说明人要有远大理想,不能急功近利,人有了理想才可以做到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失败再干,直到成功。“要珍惜时间,要自信、自立、勤奋、向善,这样才会创造精彩的人生价值。”刘院士说。

 

03

着力培养和提高创新力

刘院士带领团队在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并且在造纸、陶瓷、水泥、玻璃、食品等行业六百多家企业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刘院士表示:创新并不神秘,要敢于创新,不断积累,绝不能认为所谓的新创意都是崭新的。许多创意其实都是已经使用过的变形。

刘院士还为同学们展示了防蚊换气扇和新型劈柴器这两个青少年创新案例,并以此向同学们拓展了培养创新能力所要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兴趣(观察)、质疑(问题)、思考(思路)、集成(措施)、实践(实验)。

 

三、科普:纸和造纸

 

01

纸的发明、历久弥新

刘院士向同学们展示了在古代没有纸的日子里,是用甲骨、简牍、缣帛等材料作为书写载体的。用这些材料或者笨重,或者昂贵,而且制作过程繁琐,极不利于文化的交流。直到公元105年,我国的造纸术得到重大突破,将植物纤维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制成了可书写和绘画的纸张,从此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用纸记录和传播信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为文化的繁荣和推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焕彬院士介绍了纸的种类与特点,向同学们科普了纸的种类一共有1200多种,并且分为四大类: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生活用纸、特殊用纸。

 

02

国之重器、不可缺纸

刘院士在“国之重器,不可缺纸”这一部分,向同学们讲解了纸在科技领域和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他介绍了特种芳纶纸基蜂窝夹层材料应用在大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和国防重器中的案例。

芳纶纸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变形、耐高温、耐腐蚀、阻燃、绝缘、透波、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电气等领域重要的结构减重、绝缘、透波、隐身材料。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胡健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第三代芳纶纸及其相关纸基材料,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提高了我国在航空航天、国家安全和国防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四、刘焕彬院士与学生问答互动

 

有没有比钢铁还硬的纸呢?

我们刚才提到的芳纶纸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用高新技木制成的特种合成纤维和用新的造纸技术制造出的,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重量轻和耐高温、耐酸碱等优良性能,硬度比金属材料要高出几倍而重量仅是金属材料的几分之一,应用这种材料可减轻战斗机、火箭等军事装备和高铁等交通工具的重量,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刘院士,您为什么会选择造纸这个行业呢?

我从青少年时就立志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奉献终生,祖国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认为只要学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不管干哪一行,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行行可以出状元。而且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材料工业,所以选择造纸这个行业我觉得很自豪。

现代的造纸技术还是使用蔡伦的造纸术吗?

蔡伦的造纸术到现在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此后,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纸技术从手工造纸提高到机械化加电气化(流水线)造纸,经过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自动化造纸,当前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向智能化造纸迈进。但是,现代造纸技术的基本过程,离不开纤维分离与漂白、纤维帚化(打浆)、纸页形成和纸页干燥等基本过程,只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出现了和提高了这些基本制造过程的新技术方法和手段、根据社会需要增加了许多纸的品种、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五、寄语

最后,刘焕彬院士寄语广大青少年要立志做大事,勤奋创未来。希望同学们努力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

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献上鲜花真诚感谢刘院士的演讲,同学们纷纷围在刘院士旁边,要他签名,刘院士高兴地为许多同学签名鼓励并和同学们合影留念。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简介

科技是国之利器,教育是国之重器,少年是国之未来。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打底工程,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项目是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专门为广州市中小学生精心策划、量身打造的年度科普活动,通过邀请优秀科学家深入广州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让青少年与科学大师亲密接触,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自2017年起,市科协持续打造“院士专家校园行”品牌项目,发挥好市科协的组织优势,推进科普工作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推动“院士专家校园行”实践活动在校园走深走实。截止到日前,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已邀请了包括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叶玉如(中国香港)在内的16名院士110多位不同领域的科技专家,在广州500多所中小学校为24万多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707场。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