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孟京辉版《茶馆》:重塑经典,要真正与经典对话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18-10-21 10:02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作为第六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之一,由孟京辉执导的舞台剧《茶馆》早在上演之前就备受戏迷关注,场场一票难求;而孟京辉对老舍作品的大胆改编,也引起了戏迷们的热议。

10月19日,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茶馆》导演孟京辉现身乌镇西栅评书场,与德国知名戏剧艺术家塞巴斯蒂安·凯撒、德国著名戏剧学者汉斯-蒂斯·雷曼以及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一道,以“经典的重新演绎”为主题,探讨了关于经典改编的种种观点,并分享了舞台剧《茶馆》创作历程中的点滴。

孟京辉(左一)、塞巴斯蒂安·凯撒、汉斯-蒂斯·雷曼和沈林参加小镇对话

孟京辉版《茶馆》为老舍的经典文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对经典的再演绎向来容易引起争议,时常会遭到经典爱好者的批评。而在沈林看来,对经典的顶礼膜拜非但不可取,而且还是有害的。“我觉得对于经典最不好的一种态度就是把它放在磁盘架上,这样经典就不再经典,而是标本了,是死的。”沈林说,“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意味着它已经死了。就像我们看到树在发芽、开花,每次看到都不一样,它才是活着的。如果每次看到都一样,那它就是死了。”

孟京辉版《茶馆》剧照

对于孟京辉版的《茶馆》,沈林表示,他最直接的感受是:肯定有好多人去看,然后期待落空了。他理解人们对于老舍原作形式的忠诚,但他也直率地指出,很多读者只关注老舍原作的形式,却没能看出老舍真正的独到之处,而孟京辉的改编正是为此做出了新的解读。“我过去的一个老师最早的时候翻译了《茶馆》,它里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说《茶馆》树立了一个过去的时代,它的美丽和腐朽都是有交代的。”沈林为老舍的笔触感到不安和感动,同时也觉得如果改编者不把这点揭示出来,就不能让人们认清老舍的伟大。“孟京辉版《茶馆》最好的地方就是让老舍变得更丰富了,逼着观众去想一些以前看原作时从来不想的东西。”沈林说。

沈林(右)

在汉斯-蒂斯·雷曼看来,孟京辉版的《茶馆》就是一次对经典的成功改编,它不仅保留了很多老舍原作文本的原汁原味,也为老舍的经典文本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雷曼尤其欣赏孟京辉版《茶馆》通过大量舞台技术阐释文本的方式。他说:“在昨天的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桥段不来自原作,但这是因为原作文本中有些含义没有完全被表达出来,而是深深埋藏其中。通过昨天演出的技术手段,原来隐藏的内容因而得以复现;还有一些文本不来自于老舍的原作,但在某种程度上与老舍原作文本又有一些关联,重新阐释了原作文本的意义。”

雷曼指出,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对原作品的不尊重,这恰恰意味着对原作品的极大尊重。经典文本往往年代久远,拥有当下观众所难以代入的语境,因此会给人以距离感;而戏剧用当代的手法重新呈现经典原作,能够使其与观众产生更好的联系。“这个作品(孟京辉版《茶馆》)里面有太多的现场性和自由度,这样的作品我不常见,它呼吸着自由的空气。”雷曼如是评价。

不过舞台剧《茶馆》的观众中也有很多对原作并不熟悉。那么对舞台剧的观众而言,了解原作文本是否是必须的?对此雷曼认为,观看舞台剧时最重要的是去感受、与作品本身产生交流,而不是彻底地去了解它。“只要全神贯注地感受当时剧场中发生的一切,去感受演员的肢体、灯光、舞台的一切就好,而不仅仅是文本。”他说,“戏剧不仅仅是局限于文本,还有声音、空间等等。”

挖掘经典内在的能量 与经典对话

此外,《茶馆》的主创人员也分享了他们在改编老舍原作过程中的种种思考与实践。担任《茶馆》艺术构作的塞巴斯蒂安·凯撒表示不希望对呈现经典过于的慎重、被经典作品所压迫,一步也移动不了。他认为,首要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条路,去想怎么样去接近老舍,近距离和老舍交流,让自己的步伐也能够迈出去。

担任《茶馆》艺术构作的塞巴斯蒂安·凯撒

凯撒解释说,《茶馆》剧组9月才真正开始排练,但从2月就开始在大量文本的基础上讨论工作。“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让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一点一点挪开。其实这座大山的重量不仅仅是来自于作品的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外界给予它的名誉,这个名誉就好像是一个神庙一样,让大家无法去接近它。然而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我们更应该去改变经典剧,去控制它,让它与我们产生交点,”凯撒说,“但讨论原作文本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让我们更好地明白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核心人物又有一个怎样的内在可供挖掘。”

凯撒介绍说,他们最开始对王利发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而后发现女性在老舍的《茶馆》里虽未明显置于台前的重要位置,但隐隐中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比如王利发的妻子、小丁宝这样的角色都有丰富的内核。“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想象她们,说不定她们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完完全全的一部新的戏。”

而后他们又讨论了秦二爷,讨论这一角色作为一名商人,如何在清朝末年经营自己的实业?要如何将他与现当代人拉近距离?而后主创团队又对常四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他在老舍笔下的形象是一名改革者。“然后我们回到主线,发现王利发确实是《茶馆》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虽然可能是显而易见的结论,但是我们从开始发现这个东西,经过一个漫长的旅程,绕了很多的圈,然后重新回到这样一个终点,”凯撒说,“很多人把当代戏剧的创作说成是对经典的破坏。其实我们不是在破坏经典,而是重新去好好阅读经典,再从里面把它更多的能量带出来。最后放入我们自己想要放入的新生的东西。”

小镇对话现场

身为《茶馆》导演的孟京辉则谈到,在经典改编中,对经典的重塑是非常必要的。他认为,艺术家有重塑经典的最朴实的权力,而关键在于艺术家是怀着一个怎么样的心情去对待经典的,需要真正地与经典进行对话。

如何与经典对话?正如前文所说,第一步是读剧本,而后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它带到舞台上。“从声音、身体、空间这三点出发,慢慢地加入其他元素,我的角色好像是一个作曲家,思考怎样用声音去传达文字。”塞巴斯蒂安·凯撒说。他回忆了排练《茶馆》第一幕和第二幕中,感受到这两幕之间蕴含着很大的能量。“那时我们就意识到,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第一幕和第二幕连在一起的话,第一幕本身原有的能量会失去,第二幕和第一幕的连续性也会失去,”凯撒说,“对此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另外一个文本。这样也可以把整部戏剧带到另一个层面当中去。”于是他们选择让布莱希特加入这场对话,构建起同一时代中西两方两个作者的对话,将年轻的布莱希特的作品与老年的老舍的作品联系起来。

孟京辉版《茶馆》剧照

凯撒还谈到了他们对大蜘蛛概念的运用。“前面老舍写到大蜘蛛成精的故事,一个奇怪的、有点荒唐的故事,用这样一个故事去打扰老舍原本比较清晰的叙事,给我们设置更多的东西来,”他说,“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我们要这样做的真正答案。真正的答案是如何把这个能量传递下去,累积起来。”凯撒解释说,在老舍的文本里人物是很碎片化的,但孟京辉作品里的演员充满了肢体的能量。所以如何把演员的能量带出来、如何让演员的肢体和生命热起来、动起来,在创作中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重新阅读老舍的方式其实也就改变了。因为我们需要找到能量之间的联系,把所有的东西联接到一起,产生一个真正的对话。”凯撒说。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