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敬流行音乐30年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粤语歌

2018-10-22 2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李广平

我出生于粤北一个山区小县城,长到八岁的时候,随父母调动工作到了武江边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是一个很美的山村小镇,山清水秀,大河奔流;小鸟欢唱于竹林和松树间,细叶榕和苦楝树枝繁叶茂,浩荡的武江河穿镇而过,一直流向韶关汇入北江最后汇入珠江直到出海口。小镇最有意思的是有三种语言流行:客家话、粤语和普通话;有一个军用机场,有一个炮兵营;小镇距离县城和韶关各约三十公里。从小我就觉得我们小镇很时髦,不封闭。任何香港最新的时尚衣服潮流动态,小镇都能立刻流行起来,不输给沿海城市。

我的哥哥,一个比我大四岁的返城知青,是当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髦人物:喇叭裤、蛤蟆镜(不撕去进口品牌)、长头发、花衬衫,一个不缺地披挂上身,最重要的是必须手提一部小三洋录音机!录音机里必须有邓丽君、刘文正、许冠杰!感谢我这个哥哥,不仅仅承受了我后来得以免除的各种青春苦难,还成为了我很好的流行音乐启蒙老师:因为他,我知道了知青的各种辛酸往事,也知道了返城工作的艰辛以及后来下岗的苦楚、教育的缺失,中年的困厄。当然,我可怜的外语学习和流行音乐知识也来源于这台三洋录音机。

许冠杰

我听的第一首粤语歌曲,就是许冠杰先生的《尖沙咀Susie》,当时还沉浸在邓丽君温情脉脉爱意绵绵的情绪中,猛然觉得这许冠杰实在是市井的一塌糊涂啊:“尖沙咀susie屋企多靓衫,橙沟绿米衬蓝,套套惹火抢眼;佢啊碰见猛男对眼会猛禁眨,风骚兼销魂乜都笑一餐,默默去disco通宵到达旦,揽身揽细都好闲。”我当时就很奇怪了:衣服怎么会“惹火枪眼”呢?想不通;后来看到歌词是“惹火抢眼”这才恍然大悟。许冠杰是第一个把市井语言、英语、古诗词文雅之辞都唱进流行曲里的粤语民谣歌手,他既有草根大众游戏人间的烟火俗歌贴近香港古老土地的如《半斤八两》《加价热潮》等歌,也有情深款款让年轻恋人陶醉得浪漫温情清新怡人的《纸船》《印象》等歌曲,后期与张国荣合作的《沉默是金》更是成为粤语流行歌的经典中的经典。当然,陪伴我哥哥和我的《尖沙咀Susie》是一剂催人猛醒的良药:流行歌曲就是有这样的魅力:用平白如话的自然唱腔,毫无阻隔地走进千家万户,用或时尚通俗或隽永诗意的语言打动人心走进年轻人的心里,让你在四十年后依然记忆犹新不能自已。我不记得我哥哥是否有过逃港经历,反正他是小镇最时髦的一小撮青年,他们苦闷彷徨却清醒时髦,忧郁伤感却无从排遣,而标新立异的衣着和邓丽君许冠杰,就成为他们最好的宣泄出口了。

皇后大道东

二十多年后,当我从深圳罗湖桥跨过去进入香港以后,我感觉我粤语歌听来的香港终于变成活生生的画面了。尖沙咀是九龙油尖旺区的一部份,与香港岛的中环及湾仔隔着维多利亚港相望,是香港的心脏地带;粤语歌很有特色的一点是:把很多地名唱进歌里;而因为粤语在广东省畅通无阻,加上当时对香港电视趋之若鹜,所以香港流行曲也就在整个广东几乎是和香港同步流行了。我站在香港街头感慨万千:这个喧嚣的城市,身边陌生人说的语言却是我从小无比熟悉的话语;湾仔、维多利亚港、红磡体育馆、大会堂演奏厅;皇后大道东、重庆大厦、九龙城、油尖旺、观塘、黄大仙、深水埗,这些在新闻在歌曲在电视剧里面无比熟悉的地名,就这样扑面而来,仿佛是熟悉的老朋友,让人无比的亲切。

黄霑(左)、罗文(中)、张国荣(右)

是的,许冠杰之后,罗文、关正杰以及后来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就大大方方地进入了我们的世界:1984年,罗文是第一个在广州开演唱会的香港歌手,他演唱的《罗拉》《狮子山下》《红棉》《小李飞刀》《世间始终你好》让人如痴如醉,他精致唯美的打扮,前卫时尚魅惑的妆容,都领时代之潮流;而许冠杰、罗文、包括黄霑先生,都是地道的广州人;1986年,凭借歌曲《几许风雨》,罗文更是到达他演唱事业的巅峰,感动无数热爱或不热爱流行歌曲的人们,因为《几许风雨》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意识,都超出了流行歌曲的影响范围,成为粤语歌曲的文化高标。

站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看着这灯红酒绿的闪烁,我深深为这座城市惊人的文化魅力所折服: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电影、文学、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这个城市收获了完全不成比例的巨大财富;这里既是东方好莱坞,也是东方的纽约和加州,一个当时只有六百万人口的城市,唱片却可以买到一百万张,几十家唱片公司争奇斗艳,几百个歌手你方唱罢我上台,每年出产的歌曲数以千计,实在让人惊叹!

维多利亚港夜景

八十年代的香港歌坛,真是一页黄金般的流光溢彩的时光,金曲纵横捭阖,歌手锋芒毕露;太多的好歌刻印在我们心里,太多的情怀蓄满我们的胸腔;在粤港两地大大小小的歌舞厅音乐茶座,夜夜笙歌,金曲绕梁。“狮子山下”,武侠剧方兴未艾,维港码头,唱片公司把舶来的日本曲子南韩曲子欧美曲子填上粤语歌词借助谭咏麟张国荣林子祥徐小凤梅艳芳李克勤张学友陈慧娴等等天生的香港好声音源源不断地推出;一个歌手的演唱会可以开上一个月,每年的颁奖典礼座无虚席明争暗斗喝彩不停;啊,那是一个“好歌献给你”的时代,那是一个“千千阙歌”的时代,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已经唱给了全国人民,你的神韵,已经刻进历史的记忆。

而因为许冠杰的流行,广州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音乐青年也受到了启蒙:原来弹吉他这么风骚(帅),原来夹Band(组乐队)这么有型!有电声乐队伴奏的音乐茶座开始在广州流行,而广州第一代流行歌手和音乐人就此诞生:有“广州罗文”称号的李华勇是第一个在广州开演唱会的广州本土歌星,他原来是个粤剧演员;其后,陈浩光、张燕妮、王强、唐彪、安李、曾咏贤、刘欣如、廖百威、汤莉等等“茶座歌手”和录音带歌手纷纷涌现,随着太平洋影音公司和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录制出版的磁带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最早都是翻唱香港和台湾歌曲的影子歌手,从1985年以后才开始原创歌曲的录制。广州最早的一批优秀的音乐创作人,也是从扒带子学编曲进入流行歌坛的:李海鹰、王文光、毕晓世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香港音乐人黄霑以及卓越的吉他演奏家苏德华就是这时候经常过来给广州的音乐人传经送宝。

黄霑

我记得,黄霑大师是最早为国人所知的香港音乐人,当然是因为他那首红遍全中国的《我的中国心》了;那时,他几乎包办了香港当时武侠剧的大部分主题曲和插曲,忙的焦头烂额;他常常是录音到天亮,然后第二天带着他的招牌大笑声和口水花喷喷的形象就来到广州给我们开讲座,他的经典话语我至今记忆犹新:“流行歌曲是商品啊,要拿来卖的!不好卖的歌曲不是好歌曲!歌曲要有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特质,中国人要写中国人的歌!编曲很重要啊,编曲要给很多钱的!不要吝啬制作费啊!”可以说,他的大黄牙和一根接着一根的香烟,以及他对餐馆美女服务员说的“不要给我酱油了,我已经够黄够咸湿了!”和他的《沧海一声笑》《上海滩》《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等等名曲一起,永远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浪奔浪流,潮落潮起;黄霑就是香港,香港就是黄霑,当我走在香港街头,看着渡轮远去,浪花飞舞,想起黄霑大叔的音容笑貌,不禁常常出神,不知今夕何夕。

我的朋友邓伟标,歌唱水平至今停留在八十年代粤语歌的氛围里;他唱国语歌惨不忍听,一唱起粤语老歌,就像换了一个人,神形兼备,气韵飞扬,一把吉他更是人琴合一,如入无人之境;我听到他唱起粤语老歌,就感觉他真是粤语歌的孩子,亲切自如,歌神附体;一问,这家伙果然数次逃港未成,要不然我又会增加一位爱国港商朋友,若干年后夹着钱包回到广州。他就是广州第一批拿着吉他在街边“抠女”的音乐青年啊,还好,他后来走上正路,开始写歌;我和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基本上都是先有曲子再填词成歌,很有港味的创作模式。去年我回到广州,恰好许冠杰来开演唱会,我问阿标去吗?他说不去了,不忍心听“老人家”唱歌,还是留下一个风流倜傥的许冠杰在心中吧。他说的如此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我另外一个作曲家朋友陈辉权,也是粤语歌抚育下成长起来的音乐人;他和梁天山等大学同学组成的“丰收乐队”,是早期珠江三角洲以唱粤语歌为主的民谣摇滚乐队,主唱兼主创的陈辉权演唱自己的粤语歌曲颇得香港Beyond乐队黄家驹的神韵,却又具有自己的风格,梁天山则成为广州粤语歌填词人中的佼佼者。他们音乐的根在珠三角,因此我后来给陈辉权作品集写序时,就用了“有根的音乐”来概括他的音乐风格。

谭咏麟

1985年,我大学三年级。我记得我们在中山小榄镇进行教学实习。这个小镇,是珠三角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异常富裕的小镇,最大的特色是家家几乎都有电器加工厂,家家都有一个亲戚在香港!我的学生,全部都是香港流行歌的爱好者,他们都成了我对香港歌坛最新歌曲的传播者,常常为谭咏麟深情还是张国荣酷帅争吵不休;有一天深夜,我忽然听到街头巷尾传来一首歌曲,是谭咏麟演唱的《雨夜的浪漫》,把我情窦初开的心一下子击得粉碎,整个人被拉进那无可救药的浪漫深情中:“留恋于夜幕雨中一角,延续我要送你归家的路,夜静的街中歌声中是一个个热吻,谁令到我心加速跳动。Fantasy喜悦眼泪你热力似火,Fantasy享受现在这滴下雨水,多么多么需要你,长夜里不可分开痴痴醉,跳进伞里看夜雨洒下去。”这是谭咏麟《爱情陷阱》专辑中的一首歌;《雾之恋》《爱的根源》《爱情陷阱》是谭校长的爱情三部曲,几张专辑下来,风靡整个香港,并向内地渗透。

《雨夜的浪漫》MV截图

多年以后,面对这首歌曲的作者向雪怀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听到《雨夜的浪漫》这首歌曲的夜晚是多么的迷乱迷醉迷茫,多么的狂热狂妄狂想;情歌可以美化人的记忆,让你感觉自己的青春,原来也没有那么灰暗,没有那么单调,没有那么不堪。我始终认为,情歌真是刻骨铭心的彩色记忆,当时那蓝色与绿色交织的画面,我感觉触手可得,当时那些学生和上课时怯生生的场景,也因为这首歌曲而栩栩如生起来;感谢您,向雪怀先生,你和你奏响的《月半小夜曲》,里面蕴含了无数《听不到的说话》,在《雨夜的浪漫》中,我们遇见《难得有情人》,这些《朋友》不是《迟来的春天》,是我们《一生不变》《那有一天不想你》的生命记忆。谁能说,我后来走上歌曲创作人之路,没有这些老朋友的滋养和帮助呢。

后来,因缘巧合,我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星海音乐学院工作;我最早的一批乐评文章,就是在《粤港信息报》开设了一个专门研究品评粤语填词人的专栏,我开始收集资料撰写关于香港流行歌曲创作的现状与历史的文章,对黄霑、卢国沾、郑国江、向雪怀、林振强、陈少琪、潘伟源、潘源良、林夕等等词人开始逐一点评,收获良多。也正是在对粤语歌的研究中,我发现,我们广州音乐人创作粤语歌,也许永远写不过香港人,因为他们的创作机制和商业机制都非常成熟,他们的填词技巧出神入化,他们的旋律采取拿来主义和自创结合,他们对现代都是文明的理解亲近切身体会,对都市人心理幽微曲折千变万化的各种表达方式,都比我们更为深刻和成熟;而这些,我们当时都不具备或无法体会;因此,我们只有利用我们新颖的观念,去创作普通话歌曲,面向全国市场,唱响岭南流行音乐的品牌,才有饭吃!这是广州音乐人的共识。记得黄霑大师也很欣赏我们的想法,他曾经说过:有李海鹰、有陈小奇、有王文光这样的人才,广州歌坛有希望!这,也许是作为我们老师的香港歌坛大师,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我刚开始研究香港歌坛的时候,无比羡慕一个叫钟路明的家伙,我喜欢看他在一本名为《香港风情》的杂志上的专栏文章,写得活色生香风生水起;在我眼里,他简直就是个神人:一会在尖沙咀约梅艳芳喝茶,一会在丽晶酒店和张国荣吃饭,然后又和谭咏麟在演唱会后勾肩搭背去宵夜,简直神通广大。他的文章风行一时,是他对香港歌坛难得的第一手记录,让很多广东人和全国对香港感兴趣的歌迷趋之若鹜。

说到创作,我的代表作《你在他乡还好吗》也和香港人有关系:这首歌曲的录音编曲,就是在香港永声唱片公司的老板黄怀钦先生当时设在广州东山农林下路的一间别墅里的录音棚录制的。说起阿钦,他也是个对中国原创流行音乐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他是最早进入内地,在佛山南海开设磁带厂和录音棚的港商,是他第一个引进了侯德健先生的专辑盒带,他当时生产了大量录音带,把台湾香港的歌星磁带引进内地发行,哺育了一代饥渴中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啊!他还把《一无所有》《血染的风采》等等内地原创歌曲推向香港市场,引起阵阵波澜,功莫大焉!可以说,他对现代化的流行音乐的生产制作流程和商业流通机制的传播,从另外一个方面启发了我们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完善了我们的理念。

Beyond乐队

2016年5月,我再到香港,此时的粤语歌浪潮已经渐行渐远,一个时代落幕了。我的大学同学,优秀的香港童书女作家甄艳慈,在铜锣湾带着我一家家书店慢慢逛,还进了几家极其狭小的唱片行;可以说,和十年前相比,唱片已经成了古董,而关于香港流行音乐研究的书籍,我也寻觅无踪,颇感惆怅;甄艳慈同学领着我坐上古老的叮叮车,在香港岛穿梭往来,在这个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一路慢慢领略香港五颜六色风格奇异的街景,然后到中环各种绚人耳目的购物广场再到码头,坐船到达九龙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这时天色慢慢暗下来,回首看去,对岸一片金碧辉煌灯火璀璨,在海浪的倒影下波光粼粼海天一色,就像粤语歌的黄金年代一样,明亮闪烁在记忆的远方;粤语流行金曲那独特的韵律与魅力,依然让我陶醉而温暖,迷糊而魂牵梦萦,仿佛一杯美酒,喝下去你就回到青春年代,那些疯狂的羞愧的迷茫的清晰的鄙陋的优雅的记忆,慢慢浮上心头,挥之不去。

陈奕迅

走在北京街头,我偶尔会听到街旁的美容美发屋传来熟悉的粤语歌声,驻足聆听,原来是陈奕迅的《浮夸》,是谢安琪的《喜帖街》,是王菲的《百年孤寂》;是的,近十年来,能够漂洋过海到达北方的粤语歌,实在是寥寥无几;而更北的北方如西北新疆等地,粤语歌更是无人聆听,不像二十年前,一个Beyond乐队就让无数的内地青少年如痴如醉,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梅艳芳、刘德华更是传奇般的存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听八九十年代。

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粤语歌,内地不乏对粤语歌一往情深者。我的朋友,天津的电台DJ翟翊,就是一个粤语唱片的收藏奇人,他每个月几乎都会去香港收集唱片,他以一人之力,自己制作了“粤语歌百张经典唱片”的节目在电台和网络播出,我每次聆听,都会出神,像他这样的痴迷粤语歌者,我身边还有多少?感谢老白,感谢“淘漉音乐”编辑这本图书,让广大的沉默的粤语歌爱好者有了倾诉的出口,有了抒情的天地,来吧,我们一起歌唱,用美好的粤语歌,唱出我们的青春岁月,唱出我们的生命挚爱。

2016年9月10日,北京。

(原题为《青山遮不住 歌从香江来——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粤语歌》兼记我的粤语歌情结,选自《抵达内心的歌谣》,李广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