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雪域童年|宁夏中卫乡镇小学校长:让农村娃的童年一样精彩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2023-12-05 09:49
来源:澎湃新闻
公益湃 >
字号

秋季的宁夏,昼夜已然寒深露凝。中卫沙坡头区东部,农家刚收完枸杞和红枣,院子还晒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宣和小学往北不远处就是黄河,这里被称作“星星的故乡”。

1918年起,脱胎于一间小小的私塾, 2006 年左右宣和小学扩建后,规模和硬件都上了台阶,周围的路面也跟着改善硬化。如今,有387个孩子就读于这所乡镇中心小学,共计12个教学班、23名教师。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7%,大多住在学校附近,午休时分回家吃饭很方便。

宣和小学教学楼。 本文图片均为胡弘彪摄

在操场附近,学生们利用废旧轮胎美化绘制的“轮胎花”生机盎然,不仅栽种着一些中草药,也有茄子、辣椒这样日常的蔬果,由班级为单位负责打理。

“学校条件有限,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我们就利用一些角角落落想办法把劳动实践课开展起来。”近日,校长赵小峰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到了周末,我们也会安排学生帮家里种种地、做些家务活,让孩子多点机会去融入家、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这方面城里的孩子没有那么好的自然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

让乡村的孩子们见到更广阔和前沿的世界,也是宣和小学想要做的事情。学校共藏书15000余册,生均图书38册。2020年底,宣和小学发起“悦读筑梦”阅读品牌,打造了每个班级的读书角、读书走廊、三个开放书吧、户外松树林阅读氧吧等读书场所,从启蒙阅读到探究式阅读,构筑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多元化阅读文化。信息技术领域虽是乡镇学校的短板,但2015年,教室装上了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后,“硬件相对来说在整个乡镇里算是好的”,赵小峰说。

这两年,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十分注重学生创新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周三下午,全校定时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涵盖了公益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和共建性原则,通过政府扶持、学校主办、社会协助的模式,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至少两种特长,发展个性。

依托现有资源,目前学校开设了合唱团、手势舞、Scratch编程、剪纸、钻石画、竞技篮球、珐琅画等实践活动小组,并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逐渐成为学生培养特长的舞台。“不过有一些课程,比如原来的少年瑜伽和我爱烹饪课由于师资流动等原因暂停了,一旦有资源了我们会想办法再开起来”, 赵小峰表示。

篮球操,是宣和小学一项特色

正是坚持“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展示师生的平台、快乐生活每一天”的办学理念,宣和小学的校风建设有目共睹,多次受到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今年,学校还获得了沙坡头区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的称号,是为数不多获得这一荣誉的乡镇小学。

“读是成长之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业十年,赵小峰认为,在乡村教育振兴加速过程中,工作要从细处着手,“光长期坚持就不容易,而且还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尽力纠正,付之于日常的每一步。如此才能帮助老师自身成长,培养学生阳光自信,让师生的梦飞得更高、更远。”

宁夏中卫宣和小学校长赵小峰

【对话校长】

澎湃新闻:学校的孩子有些什么特点?

赵小峰:用我们这边的话说,拿得出手。有时候觉得这些娃调皮捣蛋,但是真的带出去,孩子的表现会超出想象。比如代表学校去参加征文、手抄报、绘画、篮球、跳绳之类的比赛,本来觉得可能就是重在参与,结果却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就像这次合唱赛,因为人员流动,学校今年刚来了个正式的音乐老师,还是其他学校支援的,没想到就得奖了。上学期六一活动,两个非专业的班主任带着自己班孩子编排了舞蹈,但进城后拿回了一等奖,就很争气。

澎湃新闻:“悦读润心 知行笃远”是学校重点打造的阅读德育品牌,学校具体是怎么营造“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这一愿景的?

赵小峰:首先,教师们会自选趋向于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书籍,形成三年阅读计划,每天阅读并在阅读群内打卡,完成读书笔记;而学生们则利用早读、阅读课,通过云校家、宁教云等渠道,根据教师每学期4-5本推荐的必读书目每天完成1小时以上的阅读任务。学生还会每周提交阅读摘记和感悟卡,不定期地制作阅读书小报、开展读书分享会。另外,学校每年会组织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形成师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困难在于,我们乡村的孩子,可能调皮一点,而阅读是一个内在驱动,没办法把学生强按在那儿。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学生很难坚持阅读,相对而言更喜欢看手机、看电视,还有些回家就打游戏。所以我们也督促学生周末阅读打卡,并通过评比、奖励等措施引导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

前两年,学校还把原来封闭式管理的图书室直接打开,鼓励孩子把书带回去,看完了自己还,所以图书馆老师就放了一个册子,学生借书还书就自己签字。现在两个图书室和三个读书吧都是敞开给学生使用的。一般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天文、科技、动物、自然等类的书籍,高年级的更喜欢读一些散文、小说。

快三年了,有时候我出了楼道就看到有孩子在课下趴在读书角那里翻书,可能坐姿自在一点,不太规范,但这就是一个进步。而且,可以看到现在举办的各类读书征文比赛中,学生的表现也提高得很快。

赵小峰检查校园安全设备

澎湃新闻:在2021年第四届宁夏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Scratch小高组比赛中,学校有一名学生获得了一等奖。接着在去年中卫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新挑战赛”中,又有两名学生荣获三等奖。这对于乡镇学校来说是否不易?学校如何来消除科学教育的鸿沟?

赵小峰:确实,一般情况下这种比赛和奖项都会被城区学校垄断,很多乡村小学连参赛的门槛都达不到。其实我们带队参加编程、机器人比赛的,一个是英语老师,一个语文老师,都是自己感兴趣自学后再组织孩子学。我们乡村在计算机师资方面很欠缺,基本上信息课都由其他科目老师兼职。

目前国家也提倡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我们学校在尽力把这个短板补上。一方面主要是让老师多外出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去年开始,宁夏大学有一个和企业合作的科创教育项目落地在我们学校,是中卫市唯一一所。和城里相比,我们孩子玩具特别少,但是这样的拓展课配有整套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具以及不定期的指导,5个学生还有机会去银川参加夏令营,真的是玩中学,学中玩。今年 4 月份,学校三个老师有机会去深圳观摩,回来交流说,发现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也启发了工作中新的思路。

澎湃新闻:我们看到 “互联网+教育”软硬件老师们运用得都很熟练。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方面其实很重视?

赵小峰:是的。在宁夏的“互联网+教育”现代化教学模式试点中,我们中卫沙坡头区就是试点县区,最早开始使用信息化系统。我们有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宁教云。2019 年开始,除了触屏代替部分黑板展示的功能,把课件上传系统后,在任何一个教室,登录都能打开授课。另外,我们的“互联网+”还运用于学校管理,会用这个系统收发文件、考勤、组织阅卷、批改试卷、保修设备维护以及会议安排,提升了学校“互联网+”深度应用水平。

得益于这套系统和设备,尤其疫情期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账号,试卷做好之后拍个照片传到系统上,老师就可以直接批改,对我们上网课帮助特别大。此外,通过这个系统,我们还能和城区优秀学校结对帮扶,来解决师资问题。线上还有名师工作室,为参与讨论的教师提供一些指导。

赵小峰在调整操场的座椅

澎湃新闻:宣和小学有一个目标是“让农村娃的童年和城里娃一样精彩”。实践起来,有什么样的挑战?

赵小峰:一是缺乏资源,在硬件上是缺少设备,软件上是没有专业的人教。现在学校老师都身兼多职连轴转,不是光上自己的课,还需要干一些教书之外的工作。比如一个五年级的数学老师还要负责学校的政教工作、卫生工作和少先队的工作,唯一的美术老师还要兼二年级语文课和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太多的精力花在本专业上。我们科学老师也都是业余在学。二是师资流动的挑战,走的都是骨干,来的都是新手,需要学校坚持不断去培养。

澎湃新闻:接下来一个阶段,你还有哪些工作计划?

赵小峰:我会总结好原来的工作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保持住原来的优势做一些优化。例如先抓学生随手丢垃圾之类的行为习惯。教学楼东边有一个洗拖把的池子,之前总能看到大纸片和垃圾,现在已经得到了改观。

对我们老师,一来要求提前5分钟候课,二来希望把老师的精气神提起来,要有自信、阳光开朗。我要给老师们做好服务工作,在校园里,校长应该是老师最强的后盾。我经常对老师说,有困难说出来我给你解决。不用藏着掖着,不然干工作畏手畏脚,对于个人发展影响特别大,再往大了说,对学生发展影响更大。其他职业的从业状态可能只影响自己,但一名老师的状态可能会影响一个班的学生一辈子。

澎湃新闻:在教育一线工作有十年了,对于乡村教育,你有什么体会和理解?

赵小峰:从学校角度,我觉得首要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不要求每个人都成才,但得要求每个人都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

不能把孩子压在成绩、试卷、作业下,毁了童年。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根据孩子自身的水平,去获取最大知识和能力。我们老师会提供最好的条件,尽最大的本事,力所能及地去教,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责任编辑:徐笛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