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土味预警:我们的目标是“农村包围城市”

2018-11-23 0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线带二线,城市带乡镇,是互联网文化的原生规律。网络话语权,是城乡差距最大的地方之一。逆流而上,土味文化成功革命,打入主流文化圈。土味,是嘲讽还是欣赏?城乡文化,是分道扬镳还是走向共享?

文丨欧子晴 万铨

编辑丨陈晶

排版丨苏善华

“这只竹鼠好像‘中暑’了,软绵绵的……搞点花菇炖竹鼠吧。”

“这个(竹鼠)太肥啦,太肥了它下崽的时候,下了崽都会被它压死,这个就用来红烧最好。”

“一百个总要吃掉竹鼠的理由”,真实、奇葩,也讽刺。它捧红软弱肥胖却好吃的竹鼠,也捧红了勤劳朴实还能吃的华农兄弟。

而因为制作可爱的竹鼠视频走红的华农兄弟,只是“土味全明星”界的一颗新星。

土味文化触手,正在逐渐深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 《拜托了冰箱》何炅“土味情话”、微电影“广西车神叛逆之少年夺命”、周杰伦新曲《不爱就拉倒》

“土味革命”

“华农兄弟”是个中年同乡团。两个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上班的时候怀念家里的生活,因为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华农兄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乡村生活的怀念让他们决定一起回到老家山林内养殖竹鼠。

▲ 华农兄弟遵循B站“潜规则”,进行100万粉丝后的“女装秀”。(左为摄影胡跃清,右为主播刘苏良)
▲ 华农兄弟最开始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爆红,然后被搬运到哔哩哔哩(下文简称B站)和微博,在话语权主导群内走上巅峰。

在微博,竹鼠视频播放量最高达1300万。接连四五个话题登上热搜。在B站,华农兄弟有近170万粉丝。出身朴实却带足流量的华农兄弟的首次粉丝见面会,已经敲定在10月14日落地北京。“被采访了一天,有点紧张。”华农兄弟在微博写道,即使坐拥全网几百万粉丝,这两位小伙面对媒体的镜头显得还是有些拘谨。

网友们对于华农兄弟这样的“土味文化”生产者们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土味文化大多来自于乡间,具有浓厚的乡土品味和典型的乡土元素。可分为歌曲(喊麦)、社会语录、土味行为(社会摇、社会步、情境短剧、日常记录)三类。

在网络流行文化世界,一二线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城市青年群体是网络话语权的主导者。但土味文化却另辟蹊径,再现了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逆袭。  

这一次,乡镇青年引领时尚,勇推圈层壁垒,“占领”城市青年文化圈,刮起土味沙尘暴。

土味革命的本质,是一场成功的跨圈层文化传播。

这种传播由“圈内传播(乡镇青年)”和“出圈传播(城镇青年)”两部分构成:土味文化先在快手、抖音兴起,后被传到B站、微博。

第一步:先“入土”为敬,土味文化在乡镇

“谁不想被人关注呢?谁不想表达自己呢?”

“豆豆鞋、紧身裤、社会语录是典型的土味符号。日常生活中的吃饭、娱乐、情感纠纷被简单戏剧化后,发送到公共空间里,就能引起一大批关注和讨论。”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诗捷教授认为,土味视频是乡镇青年后台行为的前台化。借由快手和抖音,他们实现了展现自我,谋求共鸣的心理诉求。

快手流量大户,灵寒子,自制情景短剧,自创社会语录,吸引了众多迷弟迷妹。一句“你的寒王”,略带东北口音,狂气十足,口口相传。

“我有梦想,拍视频可以展现我自己。喜欢我的人很多,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肯定我很开心。”灵寒子对谷河传媒记者表示,自己会一直拍视频,“做永远的寒王。”

“记录世界,记录你”

每个群体都有表达需求,缺的是合适的表达渠道。以快手为首的平台中介,铺就了土味文化形成的康庄大道。

快手操作简便,技术门槛低,如APP界面简洁,只有“发现”“同城”“关注”三个标签;在直播页面,点击“+”号就能关注,双击666就能表达喜欢;一键录制短视频,具有基本的视频编辑功能,聚合了第一批乡镇青年用户。

快手的标语就是“记录世界,记录你”,这种低门槛的技术平台和接地气的标语,为乡镇移动网民占比高达55%的中国开源导流。

乡镇青年开始成为自己圈内文化的代言人,而不再是精英话语体系的边缘人。

第二步:“先土带动后土”,实现“全面土味”

土味内容在快手海量收割流量后,开始有网友将这些土味视频等搬运到B站、微博等“圈外”平台。

▲ 微博、B站上的“土味搬运工”

出圈后,土味文化走上了另一条“网红”之路。

对于乡镇青年,土味文化是自己、朋友、同城人的生活写照;对于城镇青年,土味文化却是一种“他者文化”,是异类,裹挟着他们的好奇、猎奇。

出圈后的土味文化以两种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被搬运的原生内容和 “无厘头化”的再创作内容。

搬运原生内容:俗气还是有趣?

圈外受众看土味视频,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群嘲式鄙夷、投入式欣赏。根据这两种态度,可将土味文化分为两类。

土俗类:内圈多追捧,外圈多排斥

▲ 土俗巨头:giao哥、灵寒子(情景短剧、社会语录)、烫jio姐(社会摇)

在观看土俗内容时,圈外受众多不自觉地站在制高点围观,以反讽的形式进行调侃和嘲笑。

▲ 微博B站用户对寒王的评价

这种充满优越感的嘲讽氛围,在B站上尤为明显。部分用户更是有“土味恐惧症”,怕B站的圈子氛围真的“入土”,变成另一个“快手”。

“B站已经不是以前的B站了,那些快手人都来了……我实在没有和他们说话的欲望。”

一位搬运土味视频的UP主更是力证自己不是快手人,“其实搬这个视频也是完全抱着吐槽的心态,阿婆主(上传视频者)平时也不太玩快手……”

“在微博上看土味视频,就像是你舍友的床单发霉了,你觉得不适,但总想闻闻到底是啥味道,闻过了又很不适。”中山大学政务院大三的曹同学告诉谷歌传媒记者,土俗在根本上是审美趣味恶俗、精神世界空虚的反映。

土趣类:圈层内外友好共赏

▲ 土味视频涵盖奇闻轶事、趣味搞笑、娱乐八卦、生活百科、网友现场实拍几类,一二线城市用户对于生活百科、现场实拍等有实质内容的视频更有兴趣。
 ▲ 美食节目是土趣巨擘。左为野食小哥,右为厨师长王刚
▲ 快手现场实拍。东北集安深山的采集人、大凉山百姓日常走天梯、乌里江上渔夫捕鱼

天然去雕饰的土味,有着最土气的家乡感,最接地气的日常感。“乡野意趣”在城市青年文化圈内,又双叒叕掀起了一股返璞归真的热潮。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小时候在农村真的好好玩,越长大才越发现,简简单单好幸福。”

“我觉得竹鼠那种不算是土味,因为土是审美上的。”曹同学认为,在审美上,华农兄弟其实不土。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白玫佳黛认为,土味文化的兴起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中产们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土味消费、土味情怀因其质朴实在而受到大众欢迎是很自然的。”

以中产阶级为核心的圈层文化精致、优雅,充满小资情调。可时间一长,网民对中产优雅式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备受揶揄但始终自傲的中产阶级做派开始动摇。

小资太过讲究,生活还是real一点更好。“野生鲜活”、“朴实耿直”、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土味做派,成为观众心里的“白月光”。

既有趣的灵魂,也要有好看的皮囊

内容饱满、审美及格,才能互联网文化市场上“成功出道”。

华农兄弟、王刚等新一届土味网红,不仅注重内容充实,也开始注重视频的精致包装。华农兄弟摄像大哥胡跃清在接受自媒体新榜采访时说:“我拍视频有个人的想法,有自己的风格。自己拍,自己剪,心里有数。有时候,一个三秒镜头,可能要开车半个小时。我做视频比较追求完美,一个镜头不好,一定会再拍。”

《广西车神叛逆少年之夺命125》系列微电影,配乐、分镜、演技都可圈可点。摩托车的飙车镜头,甚至有“速度与激情”的大片之感。A站、B站上,搬运广西车神的up、 Acer,都收获了一批定期观看的观众,还被不断“催命更新”。

▲ B站网友对《广西车神》的评价

“无厘头化”再创作

这届的网友很优秀,自带与生俱来开大的“无厘头化”塑造技能。

“有个网友将我们的视频剪成集锦发在微博上,说吃竹鼠的一百种理由。当我们看到自己上热搜了,后来有四五个热搜,才意识到自己火了。”华农兄弟胡跃清认为,微博的爆红归功于网友的厚爱。

和其他网红文化一样,土味文化能在微博、B站带动一波强流量,还得感谢网友们。

这种充满厚爱的再创作有三种途径:杂糅、新解和仿制。

杂糅是对一手文化的颠覆和再创,即抱着整蛊吐槽的目的,混剪拼贴各类事件、人物和人物的言谈举止。

 ▲ Papi酱的短视频片头曲、一Duang而红的成龙鬼畜,就是杂糅的倾情巨献

新解是从原语句、视频中提取典型的语句、表情,赋予新语义。

华农兄弟:“真漂亮哇”、“我觉得你有点中暑”,就被网友结合语义语境,新解成了“我有点想吃你”的意思。可能还不只一点。 

最后一步,网民的“集体仿制”活动。

接收到搞笑、易记、中肯的信息之后,网民开始仿制,用一样的表情包,说一样的话。这样,“无厘头”之集大成——“梗”就形成了。

▲ “漂亮梗”

你问竹鼠究竟是什么梗?梗的妙处在于不可言喻。但只要你能对上一句“我觉得你有点中暑”,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懂梗的人。

“无厘头的东西,有趣。现实生活太压抑无趣,就要寻一帮人在网上寻欢作乐。大家一起玩梗,就像在对暗号,可以产生一种集体默契。圈内人在找乐子的同时也找到了共鸣和归属感。其次,它也满足了人们特定的心理需求。”

白玫佳黛举例,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网友将‘无论如何竹鼠都要被吃掉,理由不过是借口’的内容进行了延伸:竹鼠暗喻底层人们,强者想要清理你,也就是随便找个理由的事。

这种被“创作”出来的政治隐喻,恰好说明了无厘头式解构可以满足网友的反权威心理。

土味文化的爆火代表了一种趋向。通过互联网,城市和乡镇的文化审美在碰撞中产生差异,在差异中产生融合。土味文化“农村包围城市”式的传播,可以说是一场城乡的“平权运动”。或许,那些唱着“我们不一样,不一样”的人们,也会逐渐意识到:城乡本是同根生。

中山大学谷河传媒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