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到武汉成都“反向”招商,上海能为内陆强企提供什么?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朱玫洁
2023-12-20 15:5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北上广深港长期是内陆城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今年,上海掉头将招商活动开到内陆。

“投资上海·全国行”——上海招商活动,5月走到成都,12月走到武汉,今年还去了北京、广州等地。上海“不凭政策优惠”招商,中西部的强企凭什么来?如何理解上海“第一次”在成都等地设立招商服务机构?

求创新:把“创新飞地”开到上海

“希望内陆城市的优秀企业能用好上海的高端要素做大做强,利用上海国际化舞台走出去。”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投促办)副主任刘平表示。

如何拆解所谓“用好上海的高端要素”?

首先,上海创新技术更丰富、技术落地场景更开放。在城市端,过去上海到中西部设立产业飞地,如今不少内陆城市到上海设立“离岸”科创园

在企业端,过去更多沿海企业把制造基地设在内陆,现在内陆一批龙头企业到需要突破性增量的阶段,此时在上海设立创新部门,作为企业“创新飞地”,寻找更广阔的技术合作机会,方可“借梯登高”。

从成都迁移到上海的一家企业便是这个情况。越凡创新作为成都土生土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打算将创新总部落地上海宝山。这将是该公司最大的一次外省投资。越凡创新主要制造商用机器人,需要不断测试新的服务场景。

“我们做物流配送机器人,在末端消费场景里,第一个目标客户就是高档写字楼和社区公寓,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市场的拓展就特别重要。”成都越凡创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黄山这样解释选择上海的理由。

求市场:融入更丰富的信息网络

一个优秀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拓展市场。无论是国内市场的拓展,还是寻求国际业务机遇。此时,把握目标市场信息非常关键,有句话叫做“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成都就有企业强调,“上海有任何城市都无法匹配的桥头堡效应”。上海辐射整个华东市场,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重要窗口。大量中外企业、上下游企业驻扎,共同形成看不见的、丰富的“信息流”。这种丰富程度,正是新一线城市很难超越一线城市之处。

至今年10月,上海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940家,位居内地城市之首。中国船舶、中国宝武钢铁等大型央企总部也先后落户上海,上海已是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央企总部基地。至于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2022年独角兽企业百强榜中,有22家企业来自上海。 

在层叠的楼宇中,上海企业举办诸多沙龙与展会,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紧密的协作网络,寻找机遇与市场。

《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发布的2020年世界百强商展名单显示,按城市分,上海入榜展会数量达14个,办展面积达324万平方米,入榜展会数量和规模在全球主要会展城市中位列第一。

如果企业不仅瞄准国内市场、还意欲出海,一些全球服务商尤为重要,全球性的咨询机构、银行、会计所等。这些企业掌握全球多座城市的市场讯息、制度规则,可以为企业出海提供协助。

在上海,必博、米高蒲志、安永等全球服务商组建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并曾成功帮助抖音落地东南亚,XNode创极无限与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持续开展创新合作,推动创新项目的“引进来”及“走出去”。

求服务:更强大的制造业,依赖更强大的服务业

包括会展、贸易、研发、咨询在内的诸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正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

上海极为重视这一点。至2020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近半壁江山(46.21%),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高地。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指出,强大的制造业一定依赖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越强,附加值越多地来自于服务业当中的研发、设计、咨询、金融、贸易等。这些是新一线城市相对超一线城市更为稀缺的资源。

细看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产业等诸多细分类别,在上海均形成集聚态势其中上海检验检测服务产业户均收入位列全国前列。

此前,多个内陆城市在上海设立驻沪办事处,利用上海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等优势,为招商引资、企业出海创造更多可能。对于中西部龙头企业也是一样,在上海创立总部、创新总部,也可理解为企业在上海的重量级“驻沪办事处”。

而内陆企业通过在上海设立机构“做大做强”后,依然能反哺内陆的制造生产。武汉就有这样的案例,“武汉有企业去了上海,更快拓展出了国际市场,现在做得更大了,回武汉建第二总部,对武汉的经济贡献也很大。”武汉产业园区协会会长黄黎表示。

上海,不仅是长三角的上海,更是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无论纽约、伦敦还是东京,都以“全球城市”为定位,无不是本国乃至全球资本、技术、贸易、人才和产业交往的中心。

作为长三角经济带的龙头,以往都是内陆城市“主动”,今年上海第一次在成都等地设立招商服务机构,也是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内陆城市互动升级的一个小小节点。这让彼此企业常态化的合作更为便捷。最终结果究竟是协同还是“内卷”,其中既有机遇又有危机,须在具体落实中平衡把握。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