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国常会:新型城镇化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

澎湃新闻记者 彭艳秋
2023-12-29 21:38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

会议指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和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重要原则,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投入,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短板,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本性为基础不断推进城镇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性,创造为“人”服务的城市。

“现阶段,农民市民化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提升人与人居环境的匹配度,让有能力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走进城镇和扎根城镇。”吴一平说。

此前的12月1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低17.5个百分点,弥补这一差距本身,就会释放巨大的社会需求。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钟世虎指出,我们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没获得相应户口,这说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但更重要的是,让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在城市、共同享受城市化的红利,本身也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钟世虎表示,实际上,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极个别超大城市,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的制度门槛已逐步降低。但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点,不仅在于打破原有的制度壁垒,更重要的是破除因长期城乡隔离导致的社会文化障碍,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认同障碍。农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社会网络,特别是本地社会网络的建立会显著提升其城市定居意愿,个体社会资本积累和城市身份认同强化在其中起主要推动作用。

钟世虎建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首先要支持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城市建立其社会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为强化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与其他群体的联系和交融创造更多的机会,以提升其城市定居意愿,增进其永久定居的可能性,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社会福利保障政策体系,对社会资本原本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一方面要避免在‘物理’上对这部分群体进行隔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流入地城市可以享受居民的基本待遇,另一方面要避免在心理上对这部分群体产生排斥或歧视,引导流入地本地居民对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平等的观念,为这两部分群体的交流和交融创造空间和时间,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个体社会资本和城市身份认同,进而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此外,钟世虎表示,在流动人口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数量过多的城市,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存在因为城市扩张带来的资源紧张问题,因此要加快建立和推进同常住人口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扩大资源总量的同时,优化资源分配,让流动人口群体也可以更好地共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王杰
    图片编辑:胡梦埼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