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月光武士》:作家虹影以影像为笔,写给重庆一封情书

2024-01-02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由虹影导演兼编剧执导的电影《月光武士》于12月9日于重庆首映。影片根据虹影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重庆“山城”为地理背景,讲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12 岁的少年窦小明与他的女神佳惠相识,做她的月光武士,守护一生。整部电影虹影导演亲力亲为,身兼导演、编剧、妆造、摄影、制片、宣发等数职,只为呈现重庆的奔流涌动和独属重庆人的故事。

12月9日,抛开书本重庆团队有幸参加《月光武士》首映礼,并对其团队进行了采访,分别是少年窦小明的扮演者左航、成年窦小明的扮演者蔡珩、崔素珍的扮演者刘蕾、芳芳的扮演者杨添添以及秦源的扮演者孙庆。

采访:王新然、杨越婷

整理、编辑:吴睿雨、杨越婷

图片、摄像:杨羊、李嘉橙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采访正文

虹影,导演、作家、诗人

- 关于电影 -

抛开书本: 片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像是黄色气球、鹅等,能为我们讲一下这里面的用意吗?

虹影: 黄色的气球我认为是代表孩子纯真的心愿梦想的。因为那个年代很多孩子没有玩具,一个气球都是不得了的,在70年代买气球都非常贵的,几分钱可以买很多东西。气球也是代表漂浮的、不清楚目的地的,所以当时黑姑吹的气球,也就是用安全套吹气球,且黄色也代表着一种童趣。

白鹅就是我们当地人养鹅又不杀鹅,因为鹅像是一种先知,这两种东西代表着时代的风土人情,赋予观众想象的能力,以及追溯公共记忆。比如说上海的大白兔奶糖,那个时候就是男人讨好女人不是献花而是献舶来品。我们电影里包括很多与吃有关的东西,就比如给秦伯伯送面,这也是那个年代的一些印记。

抛开书本: 本片是以双眼作为开头与结尾,请问强调这一视角有什么深意?

虹影: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存在一个视角问题,是不是自己看到的,是不是自己记得的,我认为这部电影也可以叫《我记得》,因为我们定焦这个世界,我们看见的所有的都是这个少年看见的,到他老年的时候他记得他少年的时候这一切,我们文学小说里有着原小说这一种,类似《罗拉快跑》,其实这都是她自己的记忆,可能一次都没跑,这就是你看见的或你选择的跟这个世界的关系。

抛开书本: 为什么您选择在自己这么多的作品选择这一部进行影视化?

虹影: 首先我最熟悉重庆。而且这部作品也带有我童年的梦想,我很需要一个人来保护我,这是一种心愿。其他题材可能会比较宏观,虽然这部作品时代设定跨越20年也很庞大,但是是因为在重庆,我会觉得更好把握一些。

抛开书本:您怎么去平衡本片的商业考量和艺术表达?

虹影: 很多人会把一个电影归纳成商业片、文艺片,但我认为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故事片,很多人跟我说:“虹影你电影里面没有大明星;你处理的很细腻,很多地方都在表现人物的内心;很古典的在诉说两个人的别离情怀......“我认为电影该慢则慢该快则快,比如说打斗的时候就非常快节奏,我认为这种说:”比较有商业片的潜质。“我觉得非常傻,而且也不能苟同。

抛开书本: 我们看到本片对于原著的还原度很高,那么想问您有对某些情节做取舍吗?取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虹影: 我主要是保持窦小明这个少年跟他女神的这条线,其他的大致都删掉了,我们拍了5小时,但是能呈现出来都只有2个小时,包括刚哥和龙哥的单独见面,都非常精彩。

抛开书本: 您的微博背景是片中刚哥和芳芳跳舞的幕后花絮截图,请问为何选择这一张呢,背后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虹影: 这张照片让我回想到七十年代,我电影中也出现了70年代工宣队很浓郁的氛围。当一个工人就等同于有铁饭碗,你进入工宣队更是不得了的事,因为他们可以不上班,但是可以作为代表参加比赛,就可以练习,他们可以读诗、跳舞,很有那个年代感的气氛,包括刚哥跟芳芳演的也很好,也是非常自然的呈现70年代工宣队的感觉,当音乐出现《啊朋友再见》的的时候,非常欢快,我当时觉得这个场景特别还原。

抛开书本: 您在微博上一直有密切关注左航的动态,想问最初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他来扮演这个角色?

虹影: 首先窦小明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他是全电影的中心人物,我们成年窦小明的扮演者也是按照左航来找的,因为他需要有干净的眼神、纯净的心思。

但是一开始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们就找了很久。最后选择了最难的公司的时代峰峻,确实很难,但是没有办法,毕竟他是练习生。我托很多朋友找居然就找到了,让他们好几个孩子试戏,我打开看第一个孩子就是左航,他试戏的是最难的那场戏,就是他怎么认出他的女神那场戏,他们对当地的大女神都清楚的那种代入感,他的那种自然流露,眼神里面惊喜,就让人没办法再去看其他的事情的神态。通过上述左航的表演,我当时就认定:一定是他。

- 关于创作 -

抛开书本: 《月光武士》跟您之前的许多故事都不太一样,它的着重点是成长,而且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您好像很少在作品里把男性角色放在主要的视角,而电影直接将窦小明设计成故事的第一视角讲述者,那是什么原因让您想去塑造一个这样的男性形象?

虹影: 我其实经常在自己的小说里运用“男性视角”,比如在《K:英国情人》中,还有一些短中篇小说中。在《月光武士》里呢,我虽然运用的是男性视角,但是其实我是想用来表现四个女性的生活。比如他的母亲就是典型的劳动妇女,传统的教育观念、望子成龙、管教严格等等。但她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心思。包括她对秦伯伯也有很大的同情心,他对秦伯伯充满崇敬。

再比如秦佳慧这个角色,她是隐忍的,在逆境当中长大,成长过程中十分孤独的一位女性。她会给窦小明讲述故事,给予他想象空间。在秦佳慧的人生中,她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与刚哥的恩断情仇,最后她决定离开,这一段恩怨跨越了20年。

再回溯另一位女性:芳芳,芳芳有一些“女流氓“的气质,她一直都是想成为王的女人。她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比较特立独行的类型。

那么另一位淑艳与芳芳又不一样,她是事业型女子,她需要靠自己获取成就,她有很高的理想抱负——想要江边的吊脚楼都成为高楼大厦,这也是我们当时所有重庆人的一个梦想。我记得当时有一年回来看到有一片地区都在大兴土木,我当时特别的高兴,人好像只有隔了很长时间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另外,我写《饥饿的女儿》中,女性的原型是我自己的生活的一个映照。那么《月光武士》中呢,与《饥饿的女儿》是并行的一个年代,但是通过男孩的视角所呈现,其实也是我在与我的另一个人格在对话。我的另一个人格是一个男性,我并不想成为一个女性,因为成为男性我可以保护别人,也可以像月光武士一样为别人打抱不平,这个状态也是我一直以来很喜欢的。

抛开书本: 您笔下出过太多处境不同、形象各异、生命既复杂又丰富、或纯粹或妖娆的女性形象,而本片中的秦佳惠似乎没有您早期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凌厉和反叛,反而是一种温婉隐忍,甚至是对男性的顺从,您创作出这样一个角色的目的是什么呢?

虹影:秦佳慧这个角色是我花了许多心思去构思的。因为在那个年代,中日混血且她的生命里母亲缺席,这样的孩子如何长大?她的生活确实是特别悲惨、心酸的。我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朋友,但是她受伤了我只能陪伴,什么也做不了,也帮不上忙。

秦佳慧是一位美丽的女性,所有人都垂涎于她的美貌,但她不会用她的美貌去换取他所要的东西。秦佳慧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会进行言传身教。她十分深爱刚哥,所以她的认知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一方面她特别爱他,一方面刚哥对秦佳慧有着控制欲,也会进行家暴。但秦佳慧为了爱、为了成全这个家庭一个人默默承受下来。这也是重庆女孩的另一种形象,可以承担一切,会默默的扛下所有。

抛开书本:您曾说过“是母亲这个角色让我跳出了和过去的关系”,让您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将要把故事献给谁?”《月光武士》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呈现出跟您早期完全不同的风格底色,您自己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虹影:同上个问题相似,就比如秦佳慧这个角色跟我以前创作《K:英国情人》不太一样,《K:英国情人》描绘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女性,她对内心有所要求,也有欲望。在《上海王》中,女性很理性,想要掌控天下、唯我独尊。我如果没有成为一个母亲,我是写不出来秦佳慧这个角色以及这部作品,且我认为真正的女性主义她是大爱,是包容、宽容的这样一个状态。

抛开书本:说到成为母亲,母女关系也一直是您写作乃至人生的核心命题,与其他作品不同,本片中的母子关系朴实又温暖,似乎少了许多爱恨交加或者错综复杂的情感,想问这是为了更好突出故事主线做出的抉择,还是其他的原因呢?

虹影: 我其实没有觉得我忽视了爱恨情仇和时代主题的呈现。比如秦伯伯他不怎么说话,比如秦佳慧要给他的爸爸办理平反,这些都是政治问题与时代的波浪都隐藏在了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间。我觉得我们的人生已经够复杂了,所以我在其中做了减法。背后隐藏的暗流涌动都比不上那个年代的情感,一条街上的人会相互关心、相互守护,这是非常可贵的。

抛开书本:您作品的先锋性也体现在对性的坦率描写,甚至可以挑战普通的人伦禁忌,并且都是由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女子”形象作为隐喻符号的,原著中的小明也是通过黑姑的引诱完成了第一次性启蒙,想问您设计这一段情节的目的是什么呢?

虹影:“疯女子”其实也代表秦佳慧的另一个人格,这样的形象在我早年的生活中不断的出现,就像父母会经常警告我们你一定不能随便爱上一个人,你爱上一个你得不到的人,你就会成为那种“疯女子”,其实这个也是时代的印记。

黑姑的红鞋子也是欲望的象征,江水漂流,这个人物有一种无所谓的快乐的状态,可以回射我们被压抑的女性的生活,有一层对比在里面。

黑姑对小明的启蒙是未完成的,小明就很像少年少女时代的我们,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冲击,在电影中我对这一段进行了留白,让观众在观看时有呼吸的可能。

左航,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抛开书本:整部影片以“月光武士”为核心线索展开,那么作为演绎者,你对窦小明心里真正的“月光武士”的理解是什么呢?

左航:我感觉根据我了解到的一些影视作品,以及对剧本的理解,就像一个人的守护灵这样的,是一个保护别人的角色,更像是别人的一把伞一样。

抛开书本:在电影《月光武士》中,窦小明想做秦佳惠的月光武士,但我想他的妈妈也是窦小明的月光武士,你觉得母子之间的互动最让你有感触的是哪一幕呢?

左航:当时有一场戏是打湿了过后回家跟母亲逗笑的那场戏,像生活中的那种小细节才会体现出最真实的感情,还有再逃学妈妈就要打自己那场戏,很真实。虽然我们呆的时间可能会比较少,但是真正在演戏的时候大家都会投入进去。

抛开书本:拍摄这部戏时你只有15岁,在15岁的时候,你自身性格、经历是否也跟少年窦小明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呢?可以分享一下么?

左航:我感觉最像的地方就是性格都比较倔吧,就比如说我那会也是一个越挫越勇的心态,窦小明很喜欢跟刚哥斗嘛,所以我会代入进去。

抛开书本: 作为重庆本地人,你会发现影片中出现了许多重庆特有的符号。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在最喜欢的家乡特色吗?为什么?

左航: 其实重庆他有一个外号不是雾都吗,导演就用大量的道具来还原起雾,这就很有特色。

抛开书本: 时代日新月异,虹影导演为了还原旧时老街场景精心布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看见旧日的重庆风貌,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左航: 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孙庆,中国内地男演员、话剧演员

抛开书本:虹影导演评价您是非常踏实的一位演员,并且第一时间答应了出演秦源这一角,请问您认为整个剧本里最吸引您参与拍摄的是什么?

孙庆:最吸引我的其实就是这个角色没任何台词,我需要通过自己的动作来给到人物反应和情绪,这也算是一个考验。就比如我和左航对戏,他过来我就点点头,包括还有一些眼神的交流,以及我接到信以后,看到从日本来信的以后,将信收好等等一些列动作,基本上通过脸部、面部表情或者是肢体动作这些来表现的。

抛开书本: 我们知道您是一位话剧演员,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那么请问您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电影与话剧在演绎之中的不同之处?

孙庆: 我觉得电影表演起来更流畅一些,因为电影与话剧的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话剧就必须大量运用肢体动作,或者是注重说话的声音、台词。电影需要在表演的时候,尽量保持你平时的状态,注重内心情绪的描。在话剧舞台上,展现内心的戏可能要困难一些,更多的是通过语言台词和肢体动作来表现,电影可以通过你的面部表情,或者你的微动作、微表情来表现。

蔡珩,中国内地男演员

抛开书本: 与左航不同,您饰演的是成长后的窦小明,那么在时光变迁下,您觉得您的角色与少年时期的窦小明之间变化最大的是哪一点?

蔡珩: 少年时期的窦小明,他其实承载了很多很阳光、很勇敢、很无畏的东西。然后成年之后呢,他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窦小明等待秦佳慧等了20年,他整个人的状态是比较沉郁、忧郁的,一直都是处在一个很悲伤的状态,内心也也有很大的伤痛。那么成年的窦小明跟少年窦小明他有一个情感上非常大的区别,但是他整个人有了成长,他的成长也是他整个人的统一。

抛开书本: 月光武士“贯穿全片,也一直是主角窦小明的心结,那么作为他的演绎者,您觉得窦小明在最后释怀了吗?亦或是您怎样解读他最后的情感?

蔡珩: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开放式的解读,每个人对他的解读都可以不同。

对于我本人来说,他其实最后看见那个黄色的气球在慢慢飘扬。我觉得他肯定是有释怀的部分,当然这段感情可能会伴随他一生,因为这是秦嘉慧。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再到他30多岁的而立之年,秦佳慧应该是他心里面最大的一个情感寄托。所以对于我来说,他是有释怀的部分。

包括刚哥的出现,以及刚哥想用死来证明他。其实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窦小明心里会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他自己的一种成长,所以他到底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其实是很开放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他到了中年以后,他会怎么样的人,这也是一个可以让大家一起去思考的一个东西。这也是电影比较有魅力的地方。

刘蕾,中国内地女演员

抛开书本: 在影片中,窦妈妈一直是一个火爆又直率的形象出现在观众们面前,但是在面对秦源时她又是另一副模样,您将这两种变化演绎得很好,请问您怎么理解她对秦先生暗藏的这种情感呢?

刘蕾: 他们既是中年人,也互为邻里关系,这之间会有一种邻里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我觉得像窦妈妈这种人,对于像秦老师这种识文断字,有文化的人,可能心里就会比较仰慕,也比较有同情心,她也会同情秦老师他们一家的遭遇。然后她跟秦老师这种情感,其实更多的,我觉得还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感。

我(角色)在故事里面的主线,还是着重在跟儿子的关系,是强悍的母亲伴随着儿子的成长,跟秦伯伯的这条线,其实是一条感情复线,这一笔因为很淡,但却很感人。

抛开书本: 您跟虹影老师这次合作后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刘蕾: 首先我是第一次跟一个女性导演合作,我觉得跟虹影导演,这次是一个非常深度的合作。她有些方法跟其他导演不太一样,她确实是一个特别敏感而直接的人。可能因为她是作家的原因,她的感性可能都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

虹影导演对人物的把握也很精准,虹影她作为一个编剧、导演,她有女性的敏感,这是一方面。另外方面就是她对于人物,人物是作家创造的,对这些人物的观察,都是来源于她生活的,所以她是有生活的质感的。而演员需要演出生活的质感,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包括这种敏感,对人物的这种理解,确实是虹影导演的独特之处。

杨添添,中国内地女演员

抛开书本: 如果说秦佳慧是众人的白月光,那么也许芳芳就是刚哥心里的朱砂痣,在两人久别重逢后,彼此相对无言,那么对此你认为芳芳对于刚哥的情感究竟是怎么样的,是爱,亦或是一种不甘?

杨添添:其实我觉得秦佳慧和芳芳,对于刚哥来说,就像是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区别。

秦佳慧是温柔如水,温婉的像白玫瑰一样,芳芳是热情四溢的,她更像红玫瑰。那我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能够导致这个角色在那个年代做出这样的选择。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孩子做出这样的选择会承受非常大的争议。

芳芳的未来可能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即使是她知道他已经有了另一半的情况下,还愿意不顾一切的去跟他在一起,其实我认为她是真的是喜欢刚哥的。我其实特别钦佩她,当然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看到这样一个姑娘,她能够有如此大的勇气,只要心中有热爱,就可以燃烧我自己,我觉得我会非常的佩服。芳芳就是这样的人物,你可以看到她的人生当中,都是极其肆意自由的,她不受束缚。

我最初的时候跟导演去聊,她当时就跟我说她在角色里面,非常喜欢芳芳这个角色,她虽然是在道德上有一些缺陷,但是同时,她是我觉得是活出了很多的女孩,特别有个性,芳芳就要去表现出来,不去做任何的伪装。

我能够出演这样一个角色,我也希望,如果将来,在不断的人生的选择和爱情中,我也可以像她一样勇敢鲜活。

原标题:《作家虹影以影像为笔,写给重庆一封情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