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令人尊重的《防治荒漠化公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建设文集(31)

2024-01-04 1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编者按:联合国于1994年发布了《防治荒漠化公约》(简称《公约》),对全球减缓和防止荒漠化、干旱及干旱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光阴流转间,我们即将在2024年迎来《公约》发布的40周年。中国荒漠化领域研究带头人、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刘恕先生作为我国荒漠化治理研究的杰出代表,见证了《公约》诞生的全过程,并在《公约》的指引下,携手荒漠化治理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因地制宜开展荒漠化治理研究和实践,使得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祖国的生态保护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回首往昔,亦是为前路找到正确的行进方向。早在《公约》制定之初,刘恕先生就对其内涵要义、核心价值有了全面且透彻的理解和阐释。这些观点和论析在她所作的《令人尊重的<防治荒漠化公约>》一文中得到了全面呈现,现将这篇文章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按/Cherry 审/Linda 编/angel

令人尊重的《防治荒漠化公约》

中国科协第五届副主席、甘肃省原副省长、科学家刘恕

1994年6月17日在巴黎,通过了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简称《防治荒漠化公约》),两年之后1996年12月26日正式生效。诞生的在这份《防治荒漠化公约》被称为“国际一大成就”。首先,《防治荒漠化公约》对荒漠化概念做了进一步明确,指明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潤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公约》第一部分第一条(a)款):而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者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亚湿潤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的下降或丧失,包括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理化和生物特性的退化以及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公约》第一部分第一条(f)款);强调“防治荒漠化包括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潤干旱地区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土地综合开发的部分活动,目的是防止/或减少土地退化;恢复部分退化的土地及垦复荒漠化土地(《公约》第一部分第一条(f)款)。

《公约》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把荒漠化概念明确,更在于认定了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对抗荒漠化措施的根本所在。“把消灭贫困战略纳入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工作中。”[第4条(c)]。要求非洲缔约国承诺“把防治荒漠化作为根除贫困努力的中心战略”。当时,与《公约》相伴,《公约》秘书处出版了杰弗里.利恩著《脚踏实地》,对为什么需要这个《公约》以及《公约》的要点和特点作透彻的解说。《脚踏实地》是一本近3万字图文并茂的册子,但其内容深遽,有新意;作者在第一部分就明确指出,《公约》对荒漠化定义有重要补充。“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时任联合囯秘书长加利在为其所写序言中,更写下,“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人民是属于世界上最贫困的人民。《公约》具有减轻受影响人口遭受危害程度的潜在功能,其方法是通过维护他们的环境、增加粮食保障和创造谋生的新机会来实现。”可见,荒漠化防治具有崇高的人文目标。

非洲有句谚语说:“贫瘠的土地上产生贫困的人群;贫困的人群在制造贫瘠的土地”,贫困导致对自然环境不断加大的无序开发,无序开发引发环境退化,退化了的环境再加重贫困。在我国年降水250~450毫米之间地带,曾经同样衬存在严重的环境退化与贫困交集的问题。我们曾选择位于该地定西、张北、尚义、沽源四县,以国际通用的满足正常生命活动,人均日常需求热量(12552×103焦耳)作为标准,计算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地处半干旱区人口众多的四县,可能满足的人均日常需求热量,(按人均占有耕地,其中70%为种植粮食作物,每公顷扣除112千克籽种,扣除税收和粮食商品率的20~30%),则每人可占有的粮食热量(103焦耳)。

满足正常生命活动人均日常需求热量(103焦耳)

定西、张北、尚义、沽源四县均低于国际通用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九热量需求,其中还处于“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为最低。在尚无法满足居民基本温饱情况下,“导致对自然环境利用过度,缺乏对自然环境的管理而最终使荒漠化日益严重”,(刘恕“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内在动因”,1988《中国沙漠》,1988,1期)。贫困诱发了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是缺乏发展的一种症状”名符其实。在寻求解决荒漠化这一复杂生态难题对策时,被称为“国际一大成就”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在条款中明确了“把消灭贫困战略纳入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工作中”,要求非洲缔约国承诺,“把防治荒漠化作为根除贫困努力的中心战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荒漠化公约,将根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对抗荒漠化的根本,这既是对荒漠化问题本质认识上的深化,更为防治荒漠化提出“抽薪止沸”的治本路径。对于参约国具有法律约束力。《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亦然以其丰硕的内涵,扩展了我们对荒漠化传统的学科概念和认知。学界同行在探究荒漠化重大课题时理应对《公约》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性文献,给予的应有的尊重!

(本文为刊于《科技导报》2003年第九期“概念、数据及对策-写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的部分内容。此次用稿,刘恕先生略作修改)

原文链接:

http://stzg.china.com.cn/m/2023-12/27/content_42652261.htm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