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工男的浪漫,只有她最懂

2024-01-09 21: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本期故事关键词:青梅竹马 -

“我是多么有福气啊,在我对一项工作感到困难、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1-

1947年可以说是钱学森的幸运之年。这一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这一年,他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幸福一与青梅竹马的歌唱家蒋英喜结连理。

1947年暑假,钱学森请假回国省亲,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回国,一是因为他的父亲来信说要做胃部手术,这让他很担心;二是在他事业有成之时回国,既可以告慰父亲与亡母,也可以回报恩师;三是抗日战争已经结東,他很想回去看看国内形势,是否有合适的发展机会,以实现他报效祖国的夙愿。

这次回国,钱学森又见到了青梅竹马的蒋英。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蒋百里和钱均夫早年都就读于杭州的求是学院,18岁那年,两人又以文字互契而结为好友,分别于1901年、1902年留学日本,一个学军事,一个学教育。回国后,他们又先后定居北京,往来密切。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他一生结过两次婚,和原配夫人查品珍的婚烟由父母包办,未生育子女;第二位妻子蒋佐梅是日本人,他们自由恋爱,相伴一生。

蒋百里有五个女儿,人称“五朵金花”,而钱均夫只有独子钱学森。钱学森的母亲十分羡慕蒋家有几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有一次两家聚会时,章兰娟当面恳求蒋百里夫妇将他们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钱家,蒋百里欣然答应。于是“五朵金花”中的老三蒋英就成了钱均夫的养女。为将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两家都举行了很正式的仪式,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蒋英还改名为“钱家英”,和从小带她的奶妈一起住到了钱家。此后,钱学森和蒋英以兄妹相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冬天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春节放烟花、鞭炮。春暖花开的时节,钱均夫带着他们一起制作风筝,到郊外去放。寒暑假时,钱学森教蒋英读书识字,给她补习功课。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给在座的长辈唱了一首《燕双飞》,四个大人见他们唱得那么和谐自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蒋百里似乎明白了什么:“噢,你钱均夫要我的女儿,恐怕不单单是缺个闺女吧?”实际上,蒋百里也很喜欢钱学森,他多次对钱均夫说:“咱们的学森是个天才,要好好培养,将来成为中国的爱迪生是很有希望的。”

蒋英晚年回忆起少年的这些经历,曾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呀!钱学森的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要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要当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后来,我管钱学森的父母叫干爹干妈,管钱学森叫干哥哥。

1935年,钱学森准备出国前,钱均夫接受蒋百里的邀请,全家从杭州迁到了上海,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钱学森。这一年,蒋英16岁,已是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而比她大8岁的钱学森也长成一个成熟稳重的男子汉了。钱学森一直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曾亲呢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很甜美,你能一直保持吗?若干年后,依然如故,可以做到吗?”

调皮的蒋英反道:“为什么?”

钱学森真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美好的了。”

这天,蒋英非常高兴,不仅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还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后来,他把那本唐诗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放在藤条提箱里带到了美国。

或许这时的他们都没有料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为他们偕行千里的艺术写照。

-2-

1936年,也就是钱学森去美国的第二年,蒋百里以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的名义出访欧美各国,考察军事。这一次他带了夫人以及三女儿蒋英、五女儿蒋和同往。

途径德国柏林时,蒋百里决定把两个女儿送进德国的贵族学校念书。不久,蒋英考上了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在系主任、男中音歌唱家海尔曼·怀森堡的指导下学习西洋美声唱法,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声乐作品。

蒋百里离开德国后,又前往美国考察,他特地绕到洛杉矶,探望正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钱学森,并把蒋英的一张照片送给钱学森。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蒋百里对钱学森的认可。

在柏林期间,蒋英白天学习声乐和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这些语言都是学好西洋美声艺术的基本功,晚上则去音乐厅听歌剧和交响乐。她还选修了钢琴、小提琴,生活忙碌而充实。她立志要学好这门艺术,做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遗憾的是,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便被打破了,由于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柏林人心惶惶。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展开了全面进攻,蒋英十分牵挂远方的亲人。1938年11月,她从报纸上得知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内心悲痛不已,当时中国烽火连天,远在异国他乡的她无法回国送别父亲,唯有忍着悲痛,更加努力地学习。

1940年,英国开始对德国实施轰炸,为避免发生危险,蒋英决定到瑞士继续研究“音学”。她师从匈牙利歌唱家依罗娜·杜丽戈,学习德国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次年又跟慕尼黑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瓦格拉歌剧家艾米·克鲁格学习歌剧和表演。在他们的指导下,蒋英的专业技能有了全面飞跃,不仅扩展了知识领域,还掌握了大量的德国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清唱剧、受难曲、弥撒等室内乐作品。

为了更好地学习艺术歌曲和歌剧,蒋英还阅读了大量欧洲古典文学名著,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艺术歌曲是唱出来的诗,以歌声来强化诗的感性,歌中有诗,诗中有歌。”

“二战”结束后,蒋英学成归国。1947年5月31日,28岁的蒋英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了归国后的第一场独唱会,由钢琴名家马果斯基教授伴奏,效果甚佳,一时成为上海媒体关注的歌坛新秀。音乐评论家俞便民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说:“蒋英的音乐会是本评论者听到的最佳音乐会之一,她也是近年来舞台上出现的青年女高音。蒋的歌喉是抒情的,她的特点是懂得如何运用她的嗓音,最令人信服的是极具音乐感……她卓越的歌唱艺术,加强了记者对中国艺坛必将吐射光华的信念……”

-3-

当蒋英的歌声还萦绕在上海上空时,钱学森从大洋彼岸乘坐飞机回到了上海。

此时钱家住在上海愚园路1032弄111号,这是一座4层的红砖楼房,原本是钱学森之母章兰娟娘家的财产。后来,章家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卖掉这栋楼房。钱均夫和章家迁居到上海后,又一起把这栋楼房租了下来,钱家住一楼,章家住三楼。

蒋家离这里不远,蒋百里在世时,两家人经常走动。故人已逝,情谊不改。蒋百里去世后,钱均夫仍保持每星期去看望蒋百里家人的习惯,并经常送上一些杭州小吃。蒋英回国后,钱均夫还特意问过蒋佐梅:“小三有朋友了吗?”“小三”是家里人对蒋英的亲切昵称,而钱均夫的这一问,言外之意不难猜出。

钱学森回来后,也经常去蒋家走动。这一年,钱学森36岁,蒋英28岁,两人都事业小成,但仍形单影只。双方老人虽想撮合他们,但两人似乎并不着急。钱均夫无奈,只得请蒋英为她的干哥哥钱学森做媒。

蒋英是个热心单纯的姑娘,很快就给钱学森安排了次相亲,请来两个女友和他见面,分别坐在他两边。但是,钱学森对这两个女孩不感兴趣,反而跟蒋英有聊不完的话题。吃完饭后,有朋友向钱学森打听这次约会的情况,钱学森说:“和那两位话不投机,倒是跟蒋英聊得很好。”

不久,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做学术演讲,蒋英也来捧场。钱学森十分高兴,演讲结束后,他送蒋英回家。到了蒋家,蒋英说:“我有不少很好的唱片,挑一张我最喜欢的给你好吗?”

钱学森略显慌乱地说:“不用了,不用了。”两人一阵沉默后,钱学森突然抬起头,炯炯有神地看着蒋英,对她说:“跟我去美国吧!”

其实,蒋英也已经属意钱学森,但没想到他会这么直白,当下腼腆地拒绝道:“不行,不行,我有男朋友了。”

钱学森却干脆直接地说:“你的那些男朋友都不算。”

作为一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求婚没有甜言蜜语,没有鲜艳的红玫瑰,更没有当下备受青睐的单膝跪地,只有真诚坦率的一句“跟我去美国吧”,简单的求婚背后,是他浓得化不开的爱意情丝和心系一人的坚决。后来蒋英回忆两人相处的情境时说:“没说几句我就答应了。其实,我内心已经很佩服他、很敬仰他了,36岁就是终身教授。我当时认为,有学问的人就是好人。”

六个星期后,他们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在亲人朋友的见证下,青梅竹马的两人结为连理。著名科学家与歌唱家的结合,在当时传为佳话。

-4-

钱学森当年留学美国,志在学到真本领,报效祖国。这次回国他本有留下之意,然而,回国看到的一切却让他失望至极: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劳苦大众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特别是蒋介石政府在日本投降后,撕毁和平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这一切,仿佛一盆冷水浇灭了钱学森的回国热情。所以,尽管当局多方邀请,希望他留下来,诸多亲友也劝他留在国内工作,一为报国,二为尽孝,但他不愿“为国民党装点门面”,决定回美国继续科研事业。

结婚后第九天,钱学森便起程返回美国。一个多月后,蒋英也来到了美国波士顿。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一座旧楼房里安了家,新家陈设简单朴素,二楼一间狭小的书房作为钱学森的工作室,起居室里摆放着钱学森送给蒋英的新婚礼物——一架黑色三角钢琴,为简陋的家里增添了几分典雅的气息。

科学家的头脑里似乎缺少浪漫情结,但又有另类的趣味。后来,蒋英对自己到达波士顿后第一天的生活这样描述道:“我们一块吃早饭,按照外国人的习惯,吃完早饭,泡了一杯茶。之后,他站起来说:‘那我走了,晚上再回来,你一个人慢慢熟悉熟悉吧。’……到晚上,他回来了,五六点钟。他很客气地对我说:‘你好,吃什么饭呢?’那时我不会做饭,也不知道怎么做,就一起到外面吃了一顿快餐。吃完晚饭回到家,他泡了一杯茶,就说:“回见,回见!”我当时一愣:‘回见?’然后就看他端着一杯茶进了书房,门一关,就不出来了。”

当然,不浪漫不代表不幸福,他们的新婚生活依然充满了甜蜜。蒋英长期在德国学音乐,初到美国,语言不通,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英语,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她开心。为了尽快掌握英语,蒋英将几首德文歌曲翻译成英文,经常哼唱,使得这座小楼时常传出欢声笑语。他们共同品味着婚后的幸福,用艺术营造家庭的温馨。

钱学森与蒋英结婚后言谈变得更加风趣,更富于幽默感,连冯·卡门教授也说:“钱如今像是变了一个人,蒋英的确是一个可爱的姑娘,钱完全被她迷住了。”

钱学森与蒋英的美满婚姻让朋友们羡慕不已。钱学森温文尔雅,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富于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调。在美国的时候,他们夫妇经常请朋友们到家里做客,每次有朋友来,钱学森都亲自下厨。朋友们对钱学森的评价是,他做菜时尽量保持菜的原味,清淡可口,非常美味。钱学森不爱喝酒,但他招待朋友吃饭,总忘不了给大家敬一杯酒调节气氛。蒋英曾风趣地说:“我们家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俏皮地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蒋英到美国的头几年,钱学森需经常到美国各地讲学和参观,每次外出归来,他总会给蒋英买一些她喜欢的小礼品,尤其是各种新唱片。在他们家里,各种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唱片,应有尽有。

多年后回忆起那时的生活,蒋英仍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学森还喜欢美术,水彩画也画得相当出色。因此,我们常常去听音乐会、看画展。”她一脸幸福地说:“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都喜欢。”

1948年10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取名钱永刚。幸福的二人世界变成了温馨的三口之家。

原标题:《理工男的浪漫,只有她最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