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就和你恋爱那会儿天上星星多”

2024-01-18 11: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74年,伦敦帝国学院的博士生布莱恩·梅正陷入两难境地。

他的研究方向是行星间尘埃反射光和黄道尘埃的速度——这些茫茫多的小颗粒散落于太阳系内,运行得可能有规律,也可能没有。

或许除了专门研究它的学者以外,根本没有人会在乎。

这可真是太不酷了,他想。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天文学可能是一件有意义——毕竟探索宇宙起源,预见地球何去何从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课题——但却没有意思的事情。是啊,要么蹲守在方圆几公里内都没有人影的山头,孤零零地陪伴着大型望远镜,要么呆坐电脑前,看着如山如海一般的数据,绞尽脑汁地试图从中发掘规律,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件寂寞到让人发狂的事情。

这可真是太不酷了!确实。

思来想去,布莱恩·梅终于下定决心,从泥淖中挣扎出来。他辍学回家,与两位朋友共同组建了一支叫作Smile的乐队。再之后的故事你能在中看到只言片语,因为两年后,这支乐队就更名为皇后乐队,作为吉他手的布莱恩在未来几十年成了酷到极点的摇滚明星,这可是研究天文学所不能带来的,毕竟他自己都承认,相比天文学来说,他更擅长摇滚乐。

天文学家预备役,转职成了摇滚明星,不得不说充满黑色幽默。

但事实也是如此,在我有限的人际交往圈里,好几位朋友都是在攻读完相关专业甚至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工作之后换了行业。研究天文学,似乎真的是件苦差事。

你说——

长得像牛顿就一定要成为天文学家吗?

大约十多年前,我当时的女朋友并不是天文爱好者,不知道土星和木星哪个离我们更远,也不知道天上的星星与星星之间有什么区别,甚至还尝试过用星座学说来归纳我的性格。但这并不妨碍我经常约她晚上出去看天象,今天傍晚有个合月,明天晚上有个月食,后天半夜有个流星雨……

后来,当时的女朋友升级为了我家夫人,但恋爱时的看星星环节却惨遭消费降级,为此我也没少落埋怨:怎么谈恋爱的时候天天有天象,结了婚就少这么多呢?我百口莫辩,只能背下这口黑锅。直到几年后,我带她与几个朋友一起外出观测时,她向朋友再次吐槽,那位朋友立刻反应过来,问:“是2011年吗?”

不白之冤瞬间白了。

话说回来,我们都清楚,天象不天象的,对于非天文爱好者来说并不重要,我家夫人感兴趣的可能是陪她看星星的那个人。但你要说这满天繁星一点诱惑都没有,那也不尽然,最起码她跟我说过,看星星会让她感觉很平静、很放松,这些已知的、未知的星星确实能带给她惊喜。

对于几乎所有普通人来说,天文学都是一件有意思——不说壮观的特殊天象,就是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少见到的日常星空也充满魅力——但却没有意义的事情。是啊,那些动辄以光年为距离计量单位的星星,无法让你的晚餐多一个鸡腿,也没法让你的年终奖有所增幅,甚至你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哆哆嗦嗦地外出观星时,还会有生活质量莫名其妙下降了的感觉。

时至今日,我家夫人依旧不知道土星和木星哪个离我们更远,也不知道天上的亮点与亮点之间有什么区别,还试图用星座学说指导我的生活和生产——

她:今天你穿这件红的,据说狮子座遇红色大吉。

我:请不要中药西药一起用。

但这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影响(除了我每天穿衣服的颜色)。

你说,这么有意思的事儿,怎么就这么没意义呢!

双子座流星雨。李召麒 摄

你瞧,天文学就是一只薛定谔的猫,忽而有意义没意思,忽而有意思没意义,甚至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状态,让人一点劲也提不起来,所以被人忽视也是应该的……吧?

事实上,布莱恩的故事还有后续:当了三十多年摇滚明星之后,他突然发现,似乎完成自己的学业,当个天文学家也不错?于是他决定在2006年重新攻读博士学位,并将之前的研究工作以及从离开学校那一年到现在学界对于黄道尘埃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写成论文,一年后顺利从伦敦帝国学院毕业。61岁的博士,着实不可多见。

一边是叱咤风云的摇滚巨星,一边是学者、大学的名誉教授、校长;一手写着歌,一手写着论文,偶尔还把论文写进歌里面New Horizons(Ultima Thule mix);小行星52665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以合作研究者的身份出席了新视野号飞跃冥王星的发布会,甚至还处理过那张广为流传的第一张冥王星高清立体图像……

就是它。

《黄道带星尘径向速度测量》(A Survey of Radial Velocities in the Zodiacal Dust Cloud),布莱恩的博士毕业论文,我猜你一定没兴趣打开。

这可真是太酷了!

虽然投身乐坛,但布莱恩一直没有放弃天文学,一如他在少年求学时期没有放弃摇滚乐一样。他也会关注前沿的科学研究,甚至还在顶刊发表过论文;也会在空闲时间拉着乐队成员一起出去看星星。所以在功成名就之际,重拾自己的天文学梦想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你可以说他的例子并不典型,还有很多中途放弃的人终其一生也未曾回头,但你一样也没法证明,他们之后的路是否真的不需要这片星空陪伴。

你看,天文学是可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嘛!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在五十平米的编辑部里,编织出了一片“宇宙”。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片宇宙呢?因为谁也说不清楚,驱动人类挣脱大气层的,是爆炸的科技生产力,还是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鼓舞人类将目光投向满天星辰,让它们在视线中放大再放大的,是口径越来越大的镜片,还是那三个经典的哲学问题。

翻了翻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著作,我发现经典的哲学三问用他的话可以做出很好的回答:

一、我是谁?

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食物中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二、我从哪里来?

每个人,你所热爱的一切,你所憎恨的一切,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在宇宙生命伊始的几分钟内,由自然的力量合成,在恒星的中心转化,或者在它们燃烧的消亡中诞生。

三、我要去向何处?

宇宙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这便是时间箭头最深远的影响。

以上,便是天文学的意义。这是一趟漫长的旅程,人类已经在半道上了车,剩下的,全然交给未知。每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知道星星们都在路上,人类也在路上就行了。

如果你一定要追究天文学的现实意义,那么……别勉强,真没用。但它就像一场盛大的烟花,很美,也能引起最多的情感共鸣,你在阅读《天书》的过程中一定能深切地体会到这点。我们拥有“ALL ABOUT SPACE”创刊以来的所有杂志,并且还在每月不断更新,现在已经达到将近150期。

不得不说,在浩如烟海的文章库里面挑出几十篇组成一本书,着实是件非常费劲的事情。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故事走向,如何挑选、如何呈现都需要好好琢磨。但也正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文章库,才能提供足够多的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端到你们面前的,是从五花八门各个领域搜集整理来的整个宇宙。或许你不会都喜欢——甚至肯定不可能都喜欢,也可能会觉得不感兴趣的文章太难,感兴趣的文章讲得不够透彻,这都很正常——但未知的才是最诱人的,如果它能帮你推开某个领域的大门,让你勇敢地迈出一步之后,拥有更多不一样的世界,那就够了。

不过,为什么第一册《天书》的书名是“你好外星人”呢?

四五十年前我们在讨论外星人,现在我们还在讨论外星人,四五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之后,我们依然会讨论外星人。“宇宙中像我们一样存在的生命体”足够吸引人,但也像费米悖论中说的那样,我们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唯一能做的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去验证TA的存在。技术可能一直在进步,但我们的初心始终如一。从费米悖论、德雷克公式到向外太空发射携带人类问候的无线电信息,到使用大型射电望远镜聆听文明信号的世纪项目,再到直接发射飞向宇宙深处的旅行者号等探测器,抑或通过研究地球上极端环境的生物来反推其他类似条件下生命诞生的可能性……人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断尝试寻找外星人,这本书向你呈现的,就是迄今为止的探索历程。

假如你现在发现了外星人,要以什么样的流程上交给国家?谁会最先知道我们发现外星人了?联络外星文明也有固定流程吗?不管你相不相信,人类竟然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有了预案!

当然,就像我上面所说,“你好外星人”这个专题大约只占整本书篇幅的五分之一,其余内容则涵盖航天、天文领域的方方面面:介绍前沿天文研究成果,剖析人类重大航天任务,访谈相关领域科学家,畅想近未来科技生活,教授观测技巧……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一本杂志,或是Mook。每一个话题的长度只有几千字,如果不感兴趣的话,跳过去便是了。同样,这也是一本你可以随意跳着看,随时打开、随时合上的书,并不用担心看到后面时还得惦记着前面的内容。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最有意思,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里面的科普图片和照片。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天书》可能确实会变成一本“天书”。前沿的科学知识、大科学装置的构造等等东西如果不辅以生动有趣的科普图,哪怕是专业人士也会费解。好在我们有足够多的一手照片以及制作精良的科普图,让知识更为直观、清晰。不用怀疑,这可能是唯一一本你看得懂的天书了。

《你好外星人》的访谈栏目中,有一篇采访了一位在奥地利读博士后的小伙,他所在的研究小组测出了迄今为止最小的引力值,来自两颗直径仅为2毫米的金球之间。就像问天文学有用与否一样,他也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他的答案非常简单,仅仅是出于人类普遍拥有的好奇心,就做了。爱因斯坦也没想到今天的人类会发明卫星导航系统,但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理论在先,卫星导航系统就没法正常工作。

有用与否这个问题的质问对象甚至能拓展到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不可否认的是,搞研究就需要经费,毕竟科学家也是人,也要吃饭,因此很多研究项目从申请课题资金那一刻开始就充满功利性。再以上面所述的引力实验为例,其测量目的是为验证宏观引力在微观物体上的作用,更进一步说,是希望找到让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统一的突破口,所以奥地利小伙说纯为好奇心,相信他的小组导师会有不同的意见。

好在就算科学家的心思既单纯又不单纯,科学本身的进程也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一项科学成果有用与否的评委或许由后人来担任更好吧,我们大可不必思考如此费劲的宏大命题。只要漫天繁星能让你在忙忙碌碌时感受到一丝超脱俗世的轻松和慰藉,那么它就是有用的。

喏,你看,现在讨论天文学到底有没有意思没意思,讨论它有没有意义也没意义,甚至讨论它有没有用也没用,但对我来说,我现在从事的工作跟它相关,甚至在谈恋爱的过程中还“具有创造性地使用了相关技巧”,天文学确确实实帮我解决了几乎所有人生大事。

所以在《天书》出版之后,我兴冲冲地把它拿回了家,试图让我的家庭和事业产生共鸣。

我:我们的书出来了。

她:哪本?

我:天文的那本,你瞅瞅,瞅完了允许你问我一个问题。

她(随意翻了翻):这就是你们那本做了好几年也没做出来的书?做了几年来着?

我:扎心的问题少问,换一个。

她:为啥就和你谈恋爱那会儿天上星星多?

本文作者:修师傅·读库编辑

财经院校毕业但不务正业的宇宙爱好者

嘴贼硬但心肠很软

题图为双子座流星雨,

修师傅拍摄于2015年12月15日,天津市蓟州区。

原标题:《“就和你恋爱那会儿天上星星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