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沈阳 | 中山公园的集邮市场

2024-01-18 1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要不是黄永玉老先生设计的兔年邮票登上热搜,我对集邮这项文化活动真就忘到脑后去了。翻箱倒柜找出几本老邮册,儿子凑过来,很感兴趣。一枚一枚精美的花纸片,孩子的眼里只有好玩,没有值不值钱的概念。我上小学开始集邮,初心就是好玩。休息日会几个同学坐3路无轨电车到中山公园,那里有个露天的集邮市场,邮品琳琅满目,遍地花里胡哨。开始只是看着玩,后来攒了几毛钱,就能挑到十几枚喜欢的邮票。从此上瘾,和伙伴们捡废铁,卖纸壳,一个礼拜到手几块钱,再去中山公园就豪横了,买个几十枚不在话下。

我混中山公园邮市那会儿,地点是在露天剧场。这座建筑是1938年伪满时期日本人修的一座音乐堂,到礼拜天要举行交响乐会的。我小时候还有印象,在这个大石头砌的舞台上看马戏——狗熊算算术。后来不知道是哪年就给拆了,想找到老照片都很难。最后在《辽宁集邮志》上发现了这张照片,一下子把我拽回到那个纯真无邪的年代。

上了初中,就没有太多闲心玩邮票了,中山公园邮市后来的变化也不清楚了。正巧,最近遇到一位资深的集邮爱好者毕士哲,他和我差不多同时入市,比我的耐性要强得太多太多。到现在集邮都是他最大的爱好,还维护一个收藏网站(www.bs168.com),专门介绍自己的邮品和集邮经历。

1990年代中山公园南门集邮市场
图片来源:《辽沈晚报》

那天,老毕同学带我到中山公园转了一大圈,给我讲那些年邮市的变迁。听他这么一叨咕我才弄明白,中山公园的邮市在露天剧场之后,还走马灯似地搬迁至南门一带、文化长廊、沉池周围三个地方。1990年代,随着集邮人数激增,集邮活动从最初的文化娱乐变成了商业投机。据老毕回忆,尤其在1997年,全国邮市行情达到顶峰的时候,炒邮比炒股还疯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少邮品上涨了十倍以上!

1997年有关集邮市场行情的报道
资料来源:《辽沈晚报》

但是,这种看上去的繁荣是不会持久的,“不到一年时间,就灰飞烟灭。很多人因此负债累累,倾家荡产。”老毕慨叹道。中山公园邮市也随着行情冷清的趋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邮票交易活动都集中到太原街邮局和新成立的其他收藏品市场。作为一个初心不改的集邮爱好者,毕士哲呼吁应该让集邮回归到它的原初状态——增长知识,结交朋友,愉悦身心。

撰文:杨树

资料收集整理:杨树 毕士哲

视频拍摄制作:杨树 英菡 羊牧东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