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数患者疾病控制不佳,专家提醒冬季需警惕哮喘急性发作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2024-01-19 20:0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近段时间,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再度迎来降温,低温寒潮预警频发,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气温极端变化对哮喘患者构成了不小的挑战。空气寒冷、干燥导致人体呼吸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哮喘的急性发作,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且影响正常生活。

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总数达4570万,且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

近日,在一场“冬季哮喘疾病科普采访”活动中,多位专家提醒,在低温、寒风、雾霾以及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等冬季常见的环境下,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急性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科学规范的疾病管理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的重中之重,除了日常需自身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外,针对性的治疗也尤为重要。

半数哮喘患者疾病控制不佳

哮喘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是重度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可能会危及生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辉国表示,我国当前对呼吸疾病的防控体系与能力建设还有待提升,要努力补齐公众认识、卫生政策、业界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对于慢阻肺病、哮喘等呼吸慢病来讲,患者依从性的提升很重要,才能实现规范化、精准化的诊疗。

刘辉国提到,以哮喘为例,缺乏规范和精准治疗容易导致症状长期控制不佳,特别到换季或温差变化时,总会感到胸闷气短,频繁去医院,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哮喘已成为影响我国大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克武教授表示,我国哮喘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同时,有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影响其日间活动,造成呼吸困难、夜间憋醒、需使用急救药物,疾病负担严重。针对这一现状,需要推动患者的精准化、规范化诊疗,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与疾病控制水平、降低未来急性发作风险,进一步缓解我国患者的疾病负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楠介绍,数据调查显示,中国20岁及以上的哮喘患病人数4570万,其中4.2%是有喘息症状的。从疾病控制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哮喘控制率约为28.5%,只有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达到了哮喘控制。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冬季降温就是哮喘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敏感性高。这一段时间甲流、乙流、新冠、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抱团来袭,哮喘患者的症状也会加重,平常哮喘控制不好,冬季急性加重就有可能要进ICU抢救。”苏楠说。

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要关注个体化治疗

随着人们对哮喘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背后的炎症机制也逐步浮出了水面。研究发现,2型炎症和哮喘发生发展表现出密切关联,约90%中-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控制不佳的哮喘由2型炎症驱动。

自2019年始,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南便以2型炎症对哮喘进行分类,分为2型/非2型哮喘,2型炎症亦成为哮喘患者用药与疾病管理的重要参考。

“对于2型哮喘患者来说,冬天的冷和空气污染以及呼吸道感染是疾病的诱发因素,而背后更深层的发病机制可能是2型炎症居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旻介绍,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在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引发哮喘症状的重要“开关”。

张旻表示,在选用治疗方案时,也需要从根源出发,开展对因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哮喘发作。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血常规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等检测手段,来进行识别患者是否属于2型哮喘。”

如今,临床上用于治疗哮喘的有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等多种药物。苏楠表示,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哮喘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作出选择。2型哮喘患者在应用了吸入激素等基础治疗方案后,症状依旧得不到控制,需要针对2型炎症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苏楠介绍,目前哮喘的的治疗目标是:白天不喘晚上不憋,日常生活可以活动,生活质量达标;没有急性加重;不使用口服激素。“激素治疗时间长了会导致患者的表现出激素副作用的问题,包括血糖控制不好,骨质疏松,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感染。”

专家提醒,哮喘患者除了要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生活中也要提高对哮喘疾病的认知,重视防护。在冬季,一方面要注意保暖,防止冷空气刺激气管,同时注意避免感染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灰尘、烟雾、花粉的过敏原接触。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