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肖像里的百味人生|宁波国际摄影周

2018-11-11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肖像》单元选取6位摄影师拍摄的农民工、乡村人的肖像。

这些肖像,大概也是当下中国乡村的某种集体肖像,肖像的背后是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轨迹。照片中那些被拍摄采访的普通人,面对自己的肖像,感受到了“被强烈注视”的自我,他们眼神中流露出原始的乡土气息,而我们看到的是被打开的精彩而又严肃的灵魂。

《山村札记》

王培权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中国摄影协会策展人委员会委员

丽水摄影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曾策划过国际国内许多重要的摄影活动和展览

农村于我而言,既是我从小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后来从事摄影爱好长期关注的地方。

曾拍摄过廊桥,葬礼,瓯江,以及父老乡亲等专题。除此,还有对农村非常感性的一部份,大量拍摄了一些我感兴趣的片子,这些片子很难说是作品,只是我那时的一时兴起而已。
总觉得摄影除了那些责任,使命,担当之外还有生活的一部份,是眼睛的延伸。这一部份是关照内心的一部份,它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柔软,让我的视线时常鲜亮。我把这些片子称之为山村札记。
 
 
《喀斯特面孔》

赵崇毅,法学博士

深圳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人文摄影

《喀斯特面孔》所有照片均拍摄于2005——2015年间。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稀疏,自然条件极大地抑制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贵州在全国GDP排名中一直在榜尾徘徊。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这里的人们普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该项目试图通过照片呈现出这一地区居民的生活现状。我主要拍摄他们日常生活场景以及人的肖像。
 
《中国白裤瑶》

张华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其男子穿及膝的白色裤子而得名。白裤瑶是保持传统民族文化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认同感极高。

白裤瑶民族文化传统至今得到较好保护,其根源于白裤瑶强烈民族认同意识、传统伦理规范的继承。特别是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维系、传统的信仰文化维系(包括婚丧嫁娶祭祀活动)及铜鼓文化,等等。
 
然而,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白裤瑶文化传统逐渐受到冲击,传统的风俗习惯逐渐遭到解构,文化认同衍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我就想试图平衡民族志影像真实与个体艺术创作之间的坚定尝试,将镜头对准当地人真实的居所与环境,用朴素的摄影语言拍出一些少数民族环境肖像。

《为什么要生我》

杨千帆

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摄影学会副会长

摄影作品曾被北京博物馆多次收藏多次获得全国性的奖项

在广东省内基本各项摄影赛事多次获奖

韦金贵小朋友,在他三岁时,母亲称要出外打工,却一去而不复返。家里只剩下他和父亲跟老奶奶。

现在的家是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磨刀石村的乡道大道旁,因为原住得房子倒塌了,在七年前在政府的扶贫贷款的帮助下在建成首层,近年加盖了两层。

父亲是个很勤奋,温和,又务实的男人,他白天做的是接单送桶装水的工作,晚上做保安,因此也极少在家,平时家里只有他和老奶奶。

 
韦金贵时不时会回到已经倒塌的老房子看看玩玩,他说这里是他基地,是他出生的地方,等长大后,一定要在这里重盖回一间大房子。

到了下午16点半跟同龄的孩子一样,都喜欢看“超人”,他说男孩子有一颗正义的心,让这世界没坏事,那多好!这句话有点让人无奈。

 
平时的生活里,他与老奶奶睡在一起,家里的养的鸡,金鱼等,都是他伺候的。他还教我如何饲养,想小鸡吃东西,就先喂母鸡,母鸡吃了,小鸡就跟着一起吃了。
 
我们相处一会后,他渐渐露出他沉稳而不愿意表现一面了,他越是这样,就让我越感到痛心。

小鸡而遇到老鹰来捉捕,母鸡会撑开翅膀誓死保护,而这时生命的本能。而哪位母亲呢?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奔跑着,努力着,成长着,好让他们感受到“爱”?

《城中村》

赵晓春,自由摄影师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莲都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扩张中的时代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城市迅速膨胀,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周边的大量农田中迅速建起了城市建筑,而原有的村庄却被高楼大厦包裹其中,出现了中国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另类混合社区——城中村。

失去耕地的村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极力扩建住宅,转变为以出租房屋为生的房东。城中村低廉的房租,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要聚居地。同时,农村大学生、励志在城市打拼的创业者、超生家庭、城市底层和边缘人群、无业游民、歌厅和发廊女等等。
这种原居村民与外来流动人口杂居,农村传统生活习俗与外来流动人群带入的各种生活方式以及现代观念思潮,相互混杂融合,我一一拍下了他们的肖像。
 
《淡淡的》

皇甫迎峰,奉化人,业余摄影爱好者

这组作品拍摄于2008年至2009年,取材于奉化境内农村,以肖像的形式,主要表达作者对农村老人状态和心境的理解。

 
 
编辑 / 吴佳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