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素描|汤姆·哈迪:一颗性感的“水果硬糖”

疯眼穆迪
2018-11-09 16:2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和以往漫威和DC宇宙里那些“伟光正”的超级英雄相比,《毒液》最大的看点,莫过于他身上那种亦正亦邪的“反英雄”气质了。这个角色脱胎于《蜘蛛侠》的故事,原本设定是蜘蛛侠最大的敌人,索尼公司这次为了建立自己版权体系中独立的“蜘蛛侠宇宙”,将“毒液”的故事单独拎出来进行再创作,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崭新的“另类英雄”,也算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毒液:致命守护者》海报

一个IP想运作成功,找对了主角人选就成功了一半。这次接过重任的就是江湖人称“汤老师”(准确的诨号是“汤老湿”)的汤姆·哈迪(Tom Hardy)。他将艾迪和“毒液”之间互相较劲的场景演绎得生动可信。能把这样一个外形不太讨喜的角色表现得可爱又亲切,或许也是因为这个角色,就是性格拧巴的汤老师内心碰撞的真实投射吧。

汤姆·哈迪

对于一个性格拧巴的孩子来说,对世间万事的“纠结”可能是骨子里自带的。论出身,汤老师绝对是个标准的中产阶级公子哥。他在伦敦的富人区长大,母亲是一位艺术家,父亲则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编剧。

如果按照一般杰克苏剧本那样的展开,那汤老师的人生履历里一定是写满了骄傲和顺遂,可他偏偏把这个精英人设的剧本往身后一扔,开始了自己“无因的反叛”,他曾坦言:“我一直都想试探自己在黑暗边缘能站多久,如果别人跟我说‘嘿,不要去干那件事’,我的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跳出来说‘这件事你必须做’,所以我总是在跟别人唱反调。”

这种叛逆的个性也让汤老师的青春时光麻烦不断。父母想把他送进贵族学校培养绅士品格,结果哈迪成了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少年,他从13岁就开始酗酒,16岁染上了毒瘾,17岁就因为偷车和携带枪械被捕入狱,全凭主角光环护体才躲过牢狱之灾。

命运之神在他19岁那年终于看不下去了,决定拉这个少年一把,让他逃离这种街头混混一般的生活,也算不辜负那一身好皮囊。那一年,哈迪带着玩票的心情参加了英国早间节目The Big Breakfast举办的模特大赛,一路轻松闯关,最终顺利拿到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短期合约。别看人家汤老师身高只有175cm,但人家拍平面硬照绝对是一把好手,随便凹一个造型都能起范儿,年轻时代妥妥一枚“小鲜肉”。

哈迪年轻时代的硬照

直到这时,一直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哈迪才意识到,或许演艺圈才是能释放自己那股纠结的心气、宣泄能量的地方。于是,为了赶紧升级技能,他开始正儿八经地跑到里士满戏剧学校读起了表演专业,但那颗不安分的心却总是让他偏离轨道,还没上多久的课,他就跑去结婚了,新娘和他才刚刚认识半个多月……这么一折腾,学校直接开除了他,之后他又不认命地跑去了伦敦戏剧中心,认真学习了方法派演技。至此,“表演”这件事终于为汤老师点亮了一盏灯。

在银幕上初露锋芒时,汤老师的戏路就和一票英国演员大相径庭。在以往的观影印象里,英国一票男演员不是儒雅骄傲的谦谦绅士,就是阴柔妩媚到连女人都自愧不如的闷骚分子。像汤老师这样,一出道就扮起了美国大兵(2001年《兄弟连》、2002年《黑鹰坠落》),后期又多以铁血真汉子形象出现的青年男演员,可以说是相当少见。他身上满溢的荷尔蒙雄性气息,也让他在一众纤弱文雅的英伦演员中格外扎眼,“汤老湿”这个性感的花名的确不是浪得虚名。

《兄弟连》

《黑鹰坠落》

虽然,在出道之初的两部电影里,汤老师演的都是小配角,但那毕竟也是好莱坞名导斯皮尔伯格和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可以说起点并不低。不过他却没能抓住这些好机会,随后又回到了《爱奴》、《夹心蛋糕》、《逃离科迪斯》这样的低成本电影里打酱油。这些影片本身水花不大,再加上给配角发挥的空间有限,所以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夹心蛋糕》

而且,这时候的汤老师,依然没有完全驱散心头的暗影,那些少年时代的恶习没能轻易离开他。2003年的一天,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横躺在街头,浑身满是毒品、酒精和呕吐物的混合液体,这样的体验突然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厌恶。在自己25岁这一年,他下决心进了戒毒所。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他自己也坦言:“每一天都像在打一场硬仗,我只能说,我能活着已经是很大的运气了。”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卷福和汤老师

洗心革面之后,哈迪也开始正视自己的演员之路。2007年上映的《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和2009年的《布朗森》是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交出的第一份用心的答卷,这两部独立电影集中体现了汤老师在处理复杂人格时的功力。他的演绎让观众相信,“恶棍”也有自己的“脆弱和可爱”。

《倒带人生》里的斯图尔特是一个带有十足悲剧感的人物,因为疾病和生活的苦难,他习惯用暴力和狂躁宣泄着自己的愤怒,而在施行了暴力之后,他的内心又产生了无尽的愧疚和懊恼,一个脆弱敏感的灵魂就在无尽的精神折磨下逐渐走向崩溃。

汤老师在处理这个角色时并没有过分煽情,反而以一种街头痞子般的欢快来反衬痛苦,甚至连悲伤的瞬间都非常隐忍,他让斯图尔特表现得更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因为无法触及旁人而躲在黑暗的角落哭泣。当年“卷福”康伯巴奇和汤老师共演了这部片子,两人在其中一个明朗一个阴郁,相得益彰。这个饱满的人物形象也为汤老师赢得了当年英国BAFTA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布朗森》中细微的表情变化

《布朗森》的处理,汤老师更游刃有余了几分,为了演活这个英国最暴力的囚犯,他甚至去监狱看望了布朗森本人,并且在5周之内增重40斤,变成了一个彪形大汉,在表现这个传奇人物“可爱”的一面时,汤老师为人物设计了许多微表情和肢体动作,还在影片中安排了一人分饰两角的滑稽戏,让角色立刻立体起来。布朗森这个人物其实和汤老师的经历有些微妙的相似,他们都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但因为骨子里的叛逆,总是喜欢到处闯祸。有很多场景哈迪甚至不需要演,只要从自己的生活中翻出旧账,就能轻松再现那些荒唐的时刻。

《布朗森》为汤老师摘得了英国独立电影奖的影帝桂冠,也让著名经纪公司CAA看到了他的潜力,将他招致麾下。在经纪公司的加持下,哈迪的进阶之路开始加速。这时候,他也遇到了自己命中的“贵人”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

随后,一部《盗梦空间》让全世界影迷为之倾倒,即便全世界的目光大多聚焦在了小李子和那层叠的梦境上,还是有一部分迷妹注意到了片中的“伪造者” Eames(他的诨号“一摸湿”就来自这个名字的谐音),这个角色着墨不多,不过留下了一句“做梦就做大一点”的台词,也足够经典了。

《盗梦空间》剧照,汤姆·哈迪、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这次合作虽然留给汤老师发挥的余地不大,但诺兰导演却好像突然发现了宝藏一样,认定了哈迪就是他的“银幕缪斯”,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汤老师的欣赏:“哈迪激发了我的灵感!他是非凡的!”

然而,诺兰老师表达自己“爱意”的方式也着实有些另类——后来自己片子里所有不露脸的角色,他都留给了汤老师。你看《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折断蝙蝠侠脊椎的大反派贝恩,不仅一张脸被狰狞的面具占去大半,还顺带剃了个大光头。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的大反派贝恩

在《敦刻尔克》里就更惨了,本来以为诺兰能给他个主角演演,结果不仅戏份只占三分之一,角色还是全程被面罩蒙脸的飞行员。但对于这个造型,诺兰自己还很得意:“我就想看看他没有眉毛,甚至只有一只眼睛,还能怎么演吧!下次搞不好我只让他声音出镜呢!”当然,在这种“变态”的要求下,是诺兰对汤老师的绝对信任,“汤老师就是汤老师啊,就算只用一只眼睛演戏,他也比别人全身出镜来得精彩。他最可贵的天赋,是迅速展现角色的真实心理并传达给观众。”

永远都戴着面具的汤老师:《敦刻尔克》、《蝙蝠侠》、《疯狂的麦克斯》

确实,汤老师出道以来接到的绝对主角并不算多,但只要给他一点机会,他就能瞬间抓住你的心。比如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里他和加里·奥德曼的那场对手戏,他带着一脸无奈的笑意,眼角却默然流下两行热泪,瞬间就勾勒出了相当动人的一幕。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哭戏

而到了低成本电影《洛克》里,镜头就在一辆行驶的汽车里,对准汤老师上半身拍摄了80分钟,期间他只能通过拨进拨出的电话,用语气、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想法。这一段表演一气呵成,演员功力稍差就会处理成木偶戏,但汤老师却能一路紧抓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为主人公的命运揪心不已。

经过了长时间的磨砺,到2015年接到《疯狂的麦克斯4》和《荒野猎人》两部戏的时候,汤老师终于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又一个高峰。这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硬派实力演员”,不仅练就了一副好身材,一手能轻松玩转动作戏,另一边又能继续挖掘人物内心,准确处理复杂的人物性格。

但在私底下,汤老师不仅热衷于晒娃遛狗养猫,还时不时地充当着“正义使者”,他在自己生活的街区撞见两个偷机车的男孩,愣是追着人家跑出了几条街,最后逮住其中一个小偷,还在原地等到警察前来。事后,他甚至专门查到了男孩的家,给了他一定的经济帮助。这样的性格,和银幕上那个满身纹身的硬汉一对比,可以说是十足的“小甜心”了。

奶爸

《麦克斯4》的导演乔治·米勒就曾说过,“哈迪身上有一种多变的气质,他强硬又脆弱,温顺但隐藏着叛逆,温暖但又带着危险气息,这种矛盾特质非常迷人。”

汤老师身上这种矛盾的个性也让“毒液”这个角色更具说服力,而最初吸引他出演的重要原因,除了儿子的“感召”,也有这个角色自身的冲突:“他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艾迪和这个共生的‘寄生兽’之间绝妙的互动、角色内心的强烈挣扎,‘毒液’的世界观是‘这个星球就像一顿随时可以吞噬的饕餮大餐,我为什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而艾迪要为这个外星生物设定一些道德准则,和他进行谈判,以夺回自己身体的主动权,这些都是这部电影好玩的地方,况且它还是一部漫威电影,作为一个漫威迷,我当然万分荣幸了。”

片中那些艾迪和毒液之间的对峙,和那些滑稽的自言自语,都不妨看作是汤老师和自己内心的对弈。被问到是否为了扮演这个“分裂”的角色去研究过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汤老师很笃定地回答:“当然没有,我自己的性格就能提供足够的角色素材了!”

《毒液》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