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水网建设,应同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两会建议征集

2024-02-04 09: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编者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两会”建议工作组拟于2024年2月1日召开“2024‘两会’建议会”。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建言,提供更多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优质建议。现将绿会研究室提交的《国家水网建设,应同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会建议案,整理分享如下:

两会建议接收邮箱:v35@cbcgdf.org

(拓展阅读:2月1日召开!2024“两会”议/提案建议交流会 | 绿会融媒直播

按/gone 审/summy 编/angel

【背景】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在2021-2035年期间,在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完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完善各省市县水网格局,构建和基本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这一规划纲要,涵括了系列重大引调水工程、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以及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工程等。

在“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引领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入一个高潮期。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达到10893亿元,首次投资突破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完成水利投资将超过5.2万亿元。其中,截止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开工水利建设项目723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948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开工,如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丹江口下游的“引江补汉”工程、安徽凤凰山水库等,第一季度开工11项,较去年同期多出6项。

【内容】

从“国家水网”建设所涉及到的陆域湿地生态系统来看,主要涉及我国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45203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2865个,以及总库容9000多亿立方米的各类水库9.8万多座。围绕这些河湖水库等开展的大大小小水利工程建设,将必然对这些淡水湿地生境产生不同范围、不同强度的影响。而湿地作为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区域,“十四五”期间正在开展或即将规模化开展的水利工程对湿地生境的影响因此倍受关注。

2003年,国家为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水利部曾联合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对水利水电工程在水文、泥沙、局地气候、水环境、环境地质、土壤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景观和文物、移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诸多环境要素,要求进行现状、抵偿措施、环境损益等的综合调查与评估,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前端进行把关;2009年,国家环保部出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HJ464-2009,对相关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水文情势影响、污染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在项目竣工验收的尾端进行把关;2022年,生态环境部再次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将所有建设工程涉及到需要评估生态影响的,给出了规范性的生态现状、生态影响、生态保护对策与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水利水电工程也在其中。但这三个标准同为行标,并没有强制将规范性生态影响评价纳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前端环境影响评价和后端竣工验收技术规范,对生态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估的力度不够。2021年,广东省率先在地标方面,出台了《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DB44/T 2283-2021,对水利工程在更前端的生态设计方面做出专项要求。

 

 

(河北崖沙燕河道改造工程 图片及视频来源:绿会志愿者)(01:05)
同时,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出现了生态保护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欠缺或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案例。如河北滹沱河的河道疏浚整修工程,曾多次危及在此处河道崖壁筑巢的崖沙燕巢穴,经中国绿发会志愿者持续几年沟通劝阻,最终在河道施工过程中为崖沙燕保留了一段自然河道;另外,在河南安阳的城区河道疏浚和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对河道护坡全面硬化现象,以及2023年在成都温江区江安河和郑州市金水河综合河道整治工程中,都出现了类似在河道护坡贴瓷砖的“先挂石材、后灌浆”式花岗岩河道施工现象,在河道坡岸的设计与施工建设上完全不给自然生态留一丝空间。再比如辽宁葫芦岛市的河道清淤,不顾河滩生存的野生动植物、直接铲除其栖息地的粗暴做法;白洋淀清淤疑似破坏青头潜鸭栖息地等事件,屡见不鲜,暴露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生态调查、生态设计与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措施上,普遍应对不足。  

(2021年葫芦岛清淤 图源:绿会志愿者)

 

(2021年5月,河南沈丘西蔡河湿地清淤,直接碾压水鸟栖息地 图源:绿会志愿者)

【建议】

生态环境部在现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HJ 464-2009中,增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专章,将原先要求工程建设所可能涉及的水、土、气、声、固体废物、陆生野生动植物、水生动植物等生态要素进行归并,要求对工程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专项调查、识别生态风险、采取和落实保护措施,从工程建设的前期和末端真正落实水利水电工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与前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评相衔接,要求所有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价,按照HJ19-2022技术导则开展,并纳入到水利水电工程环评中,是相关环评的必备要件。此外,还应该加强和推动对水利水电工程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以及在国家层面出台水利水电工程在生态设计层面的相关标准,将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指引落到实处,从而避免在规模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有可能导致的更大范围、更多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现象。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