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在清华当班主任 | 谢兰:前进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2018-11-10 1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教育@新时代-

编者按

大学班主任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清华大学历来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2003年开始评选“清华大学班(级)主任工作优秀奖”,十六年来共评选出777名优秀班主任,其中一等奖274人,二等奖503人。微信将推出2018年度10位优秀班主任(一等奖)专访,将他们的思路、经验和感悟分享于读者。

本期,我们带您走近医学院医5班班主任——谢兰。

谢兰:前进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三年前,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同学们组成了医学院医5班。在第一次班会上,他们见到了谢兰,这个和邻家姐姐一样的班主任。班会伊始,谢兰便对他们说:“我心中的医5,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发自内心把它当成家的存在,你们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而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彼时的他们,还没完全体会到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也猜不到将来它会在自己心中留下怎样的分量。

▲学生为谢兰老师(左二)庆祝生日

医学实验班的培养方案遵循独特的“3+2+3”模式,同学们前三年在清华进行基础学习,经过相应的考核和选拔,才能进入之后两年的海外学习阶段。后三年的临床学习亦是考验重重。

自医学实验班建立以来,谢兰两次担任医学实验班的班主任。她明白,在这种课程强度高、心理压力大的环境下,团结一致对这个新生的班级来说有多么重要。“白雪降,朔风起;独狼死,群狼生。”这是谢兰最喜欢的美剧《权力的游戏》里的一句话。

实际上,这三年里,谢兰的班主任工作也始终围绕着这句话进行。

▲谢兰老师

谢兰深谙“勤奋需要健康心理”的道理,多年作为班主任的经验,也让她对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十分了解。尤其对于刚进入清华的新生,从原来的佼佼者变得“泯然众人”,很容易会有失落感,甚至发展成负面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谢兰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她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另一方面,她致力于使医5具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因为她明白,相较于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同学们相互信任、相互扶持而形成的团结的集体蕴藏着更为强大的力量。

“想要走得快,你可以自己一个人走;但想走得远,你得和一群人一起走。”在另一节班会上,谢兰如是说。在她的倡导下,医5班建立了学习、科研、体育等诸多方面的小组,组内互帮互助,组间交流沟通。从大一开始,医5的同学们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彼此可以信任的同伴,也使医5真正成为了一个所有人都把它当成家的存在。

医5的同学们屡创佳绩:学习上,医5的成绩在院系排名第一;科研上,医5的很多同学有自己的SRT项目,也有的同学在iGEM等国际竞赛中崭露头角;体育上,医5的同学在新生赛、院系赛等表现突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医5的同学们设计了自己的班徽和班服,自发编写、演唱了班歌《医心无期》,并录制了精彩的MV。

“我很狡猾的。”谢兰很得意,“我在班会、主题团日这些地方都在渗透着医5是一家人的思想,他们潜移默化地就被我引导到这上面来了。”

▲谢兰参加学生主题团日

作为医5大家庭的一员,谢兰一直都关注着学生们的状态。她希望自己能像家人一样,尽自己所能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你们的家长不在身边,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我,我给你出出主意,或者你就是想找个人倾诉,不要犹豫,我会永远在你们身后,给你们提供帮助。”这是谢兰在第一节班会上给医5同学们的承诺。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她也一直坚持着践行这个承诺。“无论是微信上,还是医学楼的办公室,谢老师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帮我们。”医5的一位同学说。

班里有位同学,大一下学期状态不佳,有些不愿与人交流。谢兰发现问题后,没有直接和这个同学约谈,而是请这个同学吃午饭。吃午饭的时候,这位同学向谢兰打开了心门,倾诉了自己的烦恼,谢兰也给出了适时的建议,最终帮助这位同学成功地在大二上学期把状态调整了过来。

▲谢兰在甲团评比现场

尽管医5班总成绩院系排名第一,但难免有同学成绩暂时落后。谢兰很坚定:“前进的路上,医5的同学一个也不能少。”为此,她一方面组织学生成立了高效的学习小组,利用班集体的力量,使同学们互相扶持、互相促进;另一方面,她也经常给同学们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帮助暂时掉队的同学跟上来。

班里有这样一名女生,在大二上学期一直处于迷茫的状态,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谢兰及时与她沟通,告诉她只要没有到最后一刻,便没有结束,还有补救的机会。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壁垒,没有信心是不行的。在谢兰的鼓励下,这位女同学成功地在大二上学期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重新恢复了自信。大二学期结束时,这位同学还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医5班超轻黏土小肖像全家福

如今医5的同学们已经在国外开始了自己的科研训练阶段。谢兰祝福之余,也充满了不舍;自豪的同时,也期待着医5的同学们平安顺遂,带着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归来:“我等着你们回来,我们医5的大家庭,一个也不能少。”

谢兰,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加入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任讲师,为医学实验班开设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多门医学通识类选修课。承担多项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和SRT项目,曾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实验技术成果奖、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SRT计划优秀指导教师等。先后担任医1班和医5班班主任,两次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两个班级均获校级优良学风班、校甲级团支部、校先进班集体等荣誉。

来源|“清华大学本科教学”微信公众号

文|蒋婧煜

供图|谢兰

编辑 |张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