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矿山安监局:加强隐蔽致灾普查,超前治理防患于未然

赵雨彤、韩文旸/央视新闻
2024-02-01 17:00
中国政库 >
字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月1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就日前印发的《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进行解读。

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发布的《硬措施》突出“防”字,要强化井工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重大灾害超前治理,查清隐蔽致灾因素,由被动防范向主动治理转变,由井下局部治理向地面区域治理转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解决问题。

《硬措施》中强调,矿山企业必须查清隐蔽致灾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采掘作业。近年来,国家矿山安监局对正常生产建设、停工停产整改或整顿、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地下矿山、露天煤矿开展普查,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常态化开展。一批矿山采空区、地质构造等隐蔽致灾因素探明并得到治理。国家矿山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查出采空区5.4万个、瓦斯富集区2004个、断层褶曲3.1万个、陷落柱8631个、受水害威胁工作面3298个。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普查质量不高、治理措施不完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标准规范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

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监局有关责任人介绍,下一步,国家矿山安监局将继续强力推进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制定《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督促矿山企业查清3—5年采掘区域范围内隐蔽致灾因素;推动地方政府对小矿集中、单个矿山难以查清的区域开展区域性普查;分类划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对于未查清、未探明、未治理到位的,坚决不允许采掘作业。

项目审批放松、许可把关不严是酿成矿山事故的重要原因。《硬措施》明确提出实行审查审批终身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细化许可准入工作,提升安全准入条件,严把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复工复产验收等审核关口,防范企业带病生产。《硬措施》从灾害入手,严格限制灾害严重煤矿准入规模,明确提出“新建和改扩建后煤矿产能不得低于30万吨/年,停止新建产能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的煤矿”,确保煤矿有利润、有力量保障安全投入。

此外,《硬措施》还要求矿山企业必须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从业人员必须熟知各类自救逃生方法。有关部门要严格对矿山安全培训机构执业能力督查,整治假培训、假考试、假证书等乱象。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