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将近半个多世纪后,是这些孩子将历史还给我们

2018-11-16 11: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离乱与顽童:读王正方先生回忆录

文/陈丹青

这本书的故事,与此岸青年有着两重深深的隔阂。

一重是时间的:今日大陆的八零后九零后是否知道,是否在乎,七十年前曾有数百万家庭从各省蜂拥逃离。

一重是地域的:除非你曾离去而归不得,不然,你难以想象身居台湾的中国人如何终生背着大陆的记忆。

王正方先生第一张照片,摄于1939年。

携家带口,烽火流离……这是自古不辍的历史剧情,离我们最近的这一场,距今也近七十年了。本书作者王正方并不在当年撤离大陆的人群中,而是稍早随他担任文字普及工作的父亲,居家迁往台湾办教育——受老教育家魏建功之托,作者的父亲带一整套注音符号的铅字铜模子,去向对岸——但他幼年亲历了抗战流亡,又目击了内战尾端的大迁徙。

鹅湖乡下,左一为王正方。

2009年前后,龙应台女士,王鼎钧先生,以漫长篇幅叙述那段历史的故实。大陆青年若是读到,会是感同身受吗?恐怕很难。许多经验是难以沟通的,而人对前辈与上代的记忆,不免淡膜,便是自家父母的故事,少年人也未必热衷。关切历史如龙应台女士曾在《大江大海1949》中诚实地写到:她小时候不但不爱听她父亲——亲历1937年南京撤守的国军军官——讲述当年的恶战,还出以厌烦的嘲笑。我所接触的此岸的将官子弟,亦多如是。这原是孩子的常态。比龙女士年长两轮的王鼎钧先生,则历历回顾了无数历史细节,以文学的说服力,再现我们几代人不可想象的民族灾祸。

1945年江西上饶,抗战胜利王正方全家合影。

而历史的亲历者,太多太多了,眼下,年届八十的王正方以一个老人对于往事,尤其是童年往事的惊人记忆,絮絮叨叨,事无巨细,写成这本书。

那代人的童年,接连两到三次迁徙与离乱,一次是抗战年代,一次是内战时期,紧接着再一次,是跟着国民党逾百万军政人员,败走台湾。在近年面世的回忆文字中,我们看见浩浩荡荡的南下人群中,有许许多多家属和孩子,将近半个多世纪后,是这些孩子将历史还给我们。

青少年时期的王正方。

大诗人痖弦,当年是河南初中生,龙女士书中写下了1948年这位初中生上路逃亡的细节:清晨出发之际,痖弦的父母赶来递送干粮,哪个孩子乐意自家父母忽然出现在同学面前呢,痖弦遂将父母一把挡开,兴冲冲跟着队伍迈步上路了。

这一走,数十年,痖弦再没见到父母,被他推开的爹娘,又哪里知道就此与孩儿永别。2013年我见到了年逾八旬——正和如今王正方同龄——的痖弦,问起这一幕:是啊!痖弦坦然说道,随即抬起右臂,奋力向后划动,连续做了几个挡开父母的手势,朝我笑起来。他显然在无数次回忆中看到那一刻,当老来学着儿时的手势,他忽然变成孩子。

“抗战四幼童”长大了,1958年在台北市合影。

孩子的记忆,最真切。而历尽劫难,临老回忆仍像孩子般开心地叙述,正是本书作者的风格,可谓一绝。但凡有涉抗战以来的历史之书,大抵哀苦之声,然而奇哉!诚如书名所示,这本《十年颠沛一顽童》,通篇不闻悲叹,不露愤慨,不见苦相,从头到尾是孩子气的话语和心境。当他书写之际跌入全家人艰难悲酸的往事,他同时变回那个时时刻刻不肯安分的顽童,任是数不清的苦,道不尽的难,俱皆变为他活泼泼的调皮相,这实在是作者的天性了。

《北京故事》1986年5月于美国上映,王正方导演、编剧并在剧中饰演方立群。

正方兄一口老京腔,三十六年前我们在纽约结识,当时他正有电影新作《北京故事》献映,自编,自导,自演,我接连看了三遍,感动极了。其时初出国,正为思乡所苦,我不但重温北京胡同,且着实改变了回看大陆的眼光:我从此知道了一个人远在彼岸、异域,会以怎样的心绪回到故园,知道了虽是同胞,而两岸的人生何其殊异而难以沟通。那年我刚满三十岁,因这部电影而提前预支了年迈后才会拥有的岁月之感: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有谁果真明白那是什么滋味吗?

王正方1979年回到实验二小,与王老师合影。

我也在《北京故事》中初次领教了正方兄的男性风格。沧桑归来而调笑如昔,不落感伤。这样一种情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很少有人领会。这部电影出现得太早了,如今它被忽略、遗忘,可是此后我再没看到同一主题的华语电影能够拍得这等流畅动人。那是我出国后的第一堂历史课:啊,我们自以为熟知的北京、大陆,藏着许许多多我们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的人与事。

眼下正方兄居然已是八十老翁了吗?我们快有三十年不见了。当他电话邀请我为这本书写点什么,我立即听出是他,还有他那毫未改变的调皮。他怎样地调皮呢?在这调皮孩子的眼中,父祖辈的离乱生涯是怎样地艰辛而顽强?请诸位读这本书。

2018年7月30日

(图、文摘自《十年颠沛一顽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王正方于193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抗日战争时期全家逃难各地,抗战胜利后定居北京,后随父迁往台湾生活,现定居美国。他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得到多种样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滋养着他的戏剧能力与天分,也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这些使得他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了大学教职,一头栽进了电影圈。1983年他担任主角,出演港片《半边人》,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86年他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电影《北京故事》(A Great Wall)亦成为影史经典。

此次,王正方怀乡执笔再现童年影像,书写颠沛岁月军官家庭的生活细节,文字自然、质朴、亲切,娓娓道来,毫无雕饰,却最切近生活肌理,瞬间击中人心。童心谐趣书写家国历史,以小见大可与齐邦媛的《巨流河》作比,虽不似其深刻、厚重,但却更有趣味、更日常化。对亲情的描写同样令人动容,且有《平如美棠》的清新和平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