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少年李嘉诚:避难香港、失去至亲、身染重病后迅速成长

2018-11-16 1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叱咤商海70年,李嘉诚是中国企业史中传奇的一笔。他是白手起家的富豪,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他厌恶巧取豪夺,也从不哗众取宠,一直低调地展示着一个真正的商界教父应有的姿态。

本文摘自《李嘉诚大传》,讲述少年李嘉诚家道中落辗转至香港后的一段坎坷经历。

避乱香港

在李怀功带领许昌李氏家族落户潮州277年之后,李云经一家再次踏上了因战乱而迁徙的旅途。

日军占领之下,逃亡谈何容易。重镇和大道已被封锁,日本海军在粤东沿海水域横冲直撞,商船、客轮亦无法通航。寒冬腊月,淫雨霏霏,李云经带领一家人只敢在夜间行动,他们走过崎岖的山间小路,穿越平原地带,走累了就露宿荒野,或者在山村好心人家的茅屋借宿。

胡雪岩曾说过,走哪条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与苦难,就如同一年四季,必须要经历冬天一样。只有学会吃苦,才能重新站起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何况是战乱的迁徙。李云经一家历经千辛万苦,穿越一道道日军封锁线,跋山涉水十多日才来到香港。

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尊,也是李嘉诚成长的第一块基石。他幼年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外出闯荡,先是到广州谋生,在一家银号从当学徒做起,逐渐升为经理,后来转行做贸易。27岁那年,庄静庵到香港闯天下,从在家制作表带等最简单的产品做起,后来在上环开办了一家山寨式工厂,专门生产布质、皮质表带,交给港九的钟表商代理销售。庄记表带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品还销往中国内地。李云经一家初到香港时,庄静庵刚刚摆脱单一的表带生产,成立了中南钟表公司。

当时,在潮州人看来,庄静庵已经是潮州商人中的佼佼者。因为潮州人在香港,大多经营米铺、酱园、餐馆、土杂山货铺,庄静庵刚刚创立的中南钟表公司,是为数不多的技术类企业,但他并不满足眼下的业绩,由于不断地扩大规模,资金分外紧张,家庭生活仍是小康。姐姐一家的到来,无疑会成为庄家的负担。尽管如此,亲人见面,分外热情,庄静庵未表露出任何一丝不快的神情,而且腾出房间让李云经一家住下,并准备了家宴,为姐夫、姐姐接风洗尘。

庄静庵问了老家的近况,然后介绍香港的现状。他劝姐夫不要着急,安心休息,逛逛香港的街市,再慢慢找工作:“香港时时处处有发财的机会,就怕人懒眼花,错过机会。潮州人最吃得苦,做生意个个是好手,我认识好些目不识丁、从潮州乡下来的种田佬,几年后,都发达了起来。”

香港,长江和记、长江实业集团(CK Asset Holdings Ltd.)办公室

但是,庄静庵在商言商,绝不把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因此未提起让姐夫到他公司上班。李云经虽然长期生活在传统伦理氛围当中,但明白这是商家通常的做法。庄碧琴欲去质问弟弟,都被李云经制止。来香港投靠内弟已是万不得已,他不想再给内弟添太多的麻烦。

只是,随着蜂拥而至的难民潮从内地逃至香港,流落到弹丸香港的战争难民越来越多,李云经一家人寄居在庄静庵家里,卑微如蝼蚁。兵荒马乱,小学校长是没有价值的经历,处于求学阶段的李嘉诚无法继续升学,必须做小学徒。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劳作;夜晚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安排停当的第二天,李云经就出去找工作了,结果四处碰壁。在家乡,他是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渊博的学识使众多乡绅、富商黯然失色;但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一切都颠倒过来,钱财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没有人向李云经请教古书上的问题,更没有人夸奖儿子吟诵诗文的出众禀赋。就是在这全家人的生活毫无着落的艰难情况之下,李云经不忍儿子的学业就此半途而废,他和夫人庄碧琴咬紧牙关,硬是把天资聪颖的李嘉诚送上了香港的中学。

少年李嘉诚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生硬而又新奇。在他的眼中,异常忙碌的舅父是个实用主义者,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不像他的父亲、伯父那样总是引经据典大谈伦理道德,是个不喜清谈的搏命猛人。从庄静庵身上,李嘉诚学到的是一种更符合香港人价值观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因此,他对这位从小接触不多的舅父,自落地香港开始就充满了有一定距离感的敬意。

起初,庄静庵经常来看望姐姐、姐夫,嘘寒问暖,对他们一家关怀备至。时间久了,渐渐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几天都看不见人影,香港商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冲淡了家族氛围以及姐弟亲情,对于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庄静庵来说,稍不留神就可能输个精光,因此不敢有半分懈怠。

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潮州人在外打拼,以勤奋节俭、团结互助而著称,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打出一片天地。在香港,除了庄静庵一家,李云经夫妇还有不少同乡故旧,他们大都能来看望一两次,尽一些力所能及的帮衬,使这个颠沛流离的五口之家在寒夜里透出一丝温暖的气息。

李云经虽然对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他明白,想要在香港生存,非得融入这个社会不可。

由于当时香港尚无专门教授国语的学校,庄静庵就委托朋友给李云经在一家商行找了份记录账目之类的工作,因为做事勤勤恳恳,平时又不多言多语,老板对李云经的做事风格还算认可。后来,庄静庵又为他们一家租借了一间位于九龙的民房,虽然并不宽敞,但终于有了一个安家的空间。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军国主义扶植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完全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发动了枣宜会战,在这次会战中,中方战败,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二战期间盟国牺牲军衔最高的将领。

由此,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香港商会号召商人、市民募捐,用于购置飞机等武器支援中国军队。养家糊口尚且困难的李云经也捐出了宝贵的数仙港币,而那些名商巨贾,动辄就捐出数以万计的港元,喊了半辈子教育救国的李云经,不得不对友人感叹:“实业亦可救国。”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李云经不再以古圣先贤的言行教育儿子,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这就是潮州人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一面,他们无论漂泊到世界任何地方,都会力求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着固有的生活方式,不会忘记自己是潮州人。

李嘉诚对父亲的教诲心领神会。香港华人流行说粤语,李嘉诚就把学粤语当作一门大事对待,为此他拜表妹为师,勤学不辍;最困难的是英语关,香港中学以英文教学为主,不懂英文就无法听课,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经常在课堂上不知所云,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但一想到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哪敢不加倍努力。

窦应泰曾经鲜活地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虽然那时香港尚不十分繁华,不过毕竟与广州大不相同。仅仅古怪的街名就让他不可理喻了,什么铜锣湾,什么快活谷、荷李活道,什么旺角和尖沙咀。”“香港那些狭窄街道上的路标几乎都是英文书写,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则是难懂的英文,即便偶尔遇上几个广东人,说起话来也都掺杂着难懂的英语。”而且,李嘉诚十分清醒,由于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人统治多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在香港生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语言工具,尤其是上流社会。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而住处每晚12点时便会熄灯,他只好摸黑走楼梯,一步步计算,数到一定的数目就知道到了家;天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英语。为了让自己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他不怕被人笑话“水皮”,敢于大胆与人交流;经过一年多刻苦努力,李嘉诚终于逾越了英语关,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答题解题。

辍学后,李嘉诚依然常年不辍自学英语,这成为他在日后的商战中稳操胜券的一柄利器。

父亲的教诲

李云经一家既然来到香港,就做好了长期在香港生存的打算。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仅一年时间,战火就燃及香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毫无防备的美军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被炸沉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美国也迅即予以宣战回应。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最大化。第二天上午,日军主力在炮兵、空军、海军配合下,向香港猛烈进攻。空军首先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香港海面的英军舰船,毁了香港英军薄弱的空军力量—仅五分钟,英国皇家空军的数架战机被炸成一片残骸。

继而,日本轰炸机对港九的军事设施,甚至居民区狂轰滥炸,英军瓦利斯准将指挥的内地旅疏于防范,九龙要塞被日军轻易攻占,英军被迫转守香港岛。五天后,日军向英军发出通牒,要英军投降,遭到拒绝。李云经一家住在上环,附近的兵营火光冲天,炸弹的巨响震得窗户咯咯响。

12月18日深夜,经过五天的彻底炮击后,日军分别在北角、不莱玛、水牛湾登陆,英军反攻未能成功;19日,英军西部旅旅长罗松准将战死;20日,英军被日军完全分割在东、西两个地区;21日,东部旅向黄泥涌山峡反攻,西部旅向尼克松山反攻,均未能成功;24日,日军再次对英军劝降,但仍被拒绝;25日,日军飞机及炮兵集中火力对仓库山峡、湾仔山峡、歌赋山、扯旗山、西高山的英军阵地狂轰滥炸,迫使英军放弃抵抗,无条件向日军投降。

12月26日,英军投降,港督杨慕琦及部分港英军政官员被日军俘虏,分别被投入东北及港岛赤柱的集中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圣诞节前夕,在香港上空飘扬了一百年的英军米字旗颓然落下,太阳旗耀武扬威地高高升起,日本驻港总督府,设在汇丰银行大厦。

在日治时期,日本推行军票制,通过不等值兑换,逐步把港民手中的港币变成一把废纸。与此同时,日本占领军把大批物资作为敌产,装船运往日本,造成香港市场物资奇缺。食米严重不足,日军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限定六两四钱,匮乏时只能供应三两。黑市米价飞涨,最贵时每斤卖二百多元。

燃料不足,电厂不能正常供电,停电成了家常便饭,1944年夏季,停电竟长达4个月。李嘉诚一家生活原本困难,现在愈加困难。幸得舅父庄静庵的资助,一家人才免于饿死。

偏偏祸不单行,李云经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病倒了。李云经感觉自己去日无多,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也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供日后儿子继续上学读书。

庄静庵知道后,强行把姐夫送进医院。李云经住进医院,仍偷偷把药钱省下来。每天放学后,李嘉诚都要去医院看望父亲,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业,父亲总是流露出宽慰的微笑。那段时间,李嘉诚一家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云经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渡过这一难关。

但是,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这一关。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临终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

李嘉诚向父亲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可祸不单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诚此时也染上了肺结核。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多年后他回忆道,“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没钱看病,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发明的办法来对付病痛,清晨爬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替饭店厨师写家信以换取鱼汁和鱼杂汤,并强迫自己喝下这些恶心难闻的汤,只因它们有营养价值,可以增强体质对抗病魔。

没有人知道,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此刻的内心感受:家道中落、漂流异乡、少年失学、父亲过世,而自己又身染重病……这一系列人生巨变,迫使李嘉诚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更没有人会知道,这一系列的人生磨难对他日后领袖格局的养成,起到了怎样关键的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父亲的教诲,他始终铭记于心,并成为支撑其一生的人生信念。

李云经被安葬在香港罗湖边上的沙岭坟场,这是许多潮州人死后的安葬之地。

李嘉诚成年以后,曾经对父亲的安葬之地进行过两次重建和复修:第一次是1952年,那是在他刚刚在宵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之初,他在原来父亲土坟的基础上,重新用水泥浇灌成一个坟墓的穹窿,然后在坟前立下一块石碑,上刻红色大字:潮州李公云经之墓;第二次是2006年,那时,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商界的首富,并被《福布斯》杂志及福布斯家族授予“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这次李嘉诚为乃父重新修墓,竖立了一方黑色大理石的石碑,碑面上镂刻金字:广东省潮州市显考李公云经太府君之墓。下署他和家人的名字,以及立碑时间。

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冰炭难容。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为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和恪守良心底线的商业伦理。

《李嘉诚大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