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见微|“青椒”的春节

吴怡
2024-02-22 11:2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见微知著。

中国人坚韧不拔的信念、克服困难时的坚韧,都深耕于中国人的生活细部。龙年春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记者沉下身、静下心,深入到中国社会的真实生活之中,发掘沉潜于民间虽百折而不挠的信念与意志。

这些来自生活细部的故事结集成“见微”专题。今天讲述的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故事。

每逢过年,职场打工人可能会羡慕教师这份职业——企业员工要工作到除夕当天,但教师有寒暑假,时间灵活,说走就走,不用挤进春运的大潮。  

“青椒”们可能不会赞同这种说法。“青椒”是网络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刘萧也是国内近百万“青椒”中的一员。这个春节,他却忙到没空回老家过年。

刘萧去年博士后出站,顺利留在上海一所985大学成为一名“青椒”——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从本科毕业后足足拼搏了10年。

从硕士、博士、博后,再到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科研人员的人生阶段是明晰的,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任务和要求,一环紧扣一环,做实验、发论文、攒成果、申项目、评职称。如果掉队了,就可能再也追不上了。

顶尖高校里的“青椒”们像上了发条一样,几乎没有间歇喘息的时候。对他们而言,不是996,是007,是all in。他们对于时间特别“吝啬”和“计较”,不是除了工作以外都是生活,而是除了科研以外都是白白浪费时间。

拿到教职后,刘萧还不能歇下来,他今年要申请面上项目。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接收申请时间于3月1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寒假不用上课,“青椒”可以集中精力写“本子”。

如果“青椒”拿不到项目,可能会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而且没有科研经费还会影响招生,以及后续的成果产出。压在“青椒”头上的焦虑感,并没有随着拿到教职“上岸”而减少。

寒假他留在了上海,春节那几天,他经常到办公室加班。外面的世界熙熙攘攘、喧嚣热闹,似乎跟他没有关系,他把自己孤独地困在办公室里。

只有回到家里,他才感受到过节的喜悦。房子是租的,“青椒”们的工资刨去养家的日常开销,能够攒下来的,相对于“魔都”高昂的房价,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不过,他坚信,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过节,有人不远万里想回家,有人却想从家里逃出来。正月初六,王芸在老家待腻了,决定开车自驾到上海。这算是她对生活的一场“出逃”。

王芸在老家浙江一个三四线城市工作,也是一位“青椒”。回到熟悉的地方,回到了熟人圈子编织的关系网里,她觉得有些压抑。亲戚们总是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身边的人已婚已育,她像是个“异类”—— 出国留学过、高学历、年近30岁未婚,她总感觉自己跟老家的氛围格格不入。  

回到老家工作,算是她计划之外的事情。她在大学本科期间成绩优异,是典型的“学霸”。毕业后,她工作了一两年,再申请到国外读研。读研期间没有收入,她很焦虑,毕业后迫不及待想找份工作,经济独立。但碰上新冠疫情,她找实习、工作并不顺利,给国内多家企业投递简历,都石沉大海。

恰好老家的一所高校招聘青年教师,她心想,反正暂时没有其他工作,要不试试看。本以为自己有着国外名校硕士的光环加持,到三四线城市的高校算是“低就”,没想到竞争比她想象的激烈,竞争者中不乏有很多国内外名校的硕博毕业生。

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选拔终于拿到这个名额。进去之后发现,由于自己只是硕士学历,处于高校“青椒”学历的底端,甚至达不到很多基金项目的申请门槛。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申请不到项目,职称很难往上走,职称越低,申请项目越难。

然而,很多早些年进来的老教师只是本科学历,如今已经是高校里的管理层。而自己海外名校硕士学历,却处境艰难。她感慨:努力的速度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

这个春节,她也不敢歇下来,思考自己何去何从:到底应该辞职读博,再回到高校?还是应该另找工作,或者安于现状?她没有答案,30岁和25岁时所作的选择成本是不一样的。“我以前很讨厌安稳的工作和生活,但现在却渴望安定。”

(文中刘萧、王芸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