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外长会·布局|特写:千里之外的穿梭外交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南博一
2024-03-07 12:30
来源:澎湃新闻
大国外交 >
字号

在中国两会外长记者会召开地的数千里之外,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眼下正在欧洲大陆马不停蹄地围绕乌克兰危机开展第二轮穿梭外交。

“中方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特别谈及乌克兰问题,“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为止战和谈铺路架桥。”

“早一点谈起来,和平就早一天到来。只要各方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妥善解决好各方的合理关切,欧洲就能真正建立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王毅强调说。

“到了寻找‘出路’的时候”

“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

在3月2日抵达第一站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后,李辉在当晚的会谈中对俄罗斯副外长加卢津作出如上表示。他强调说,中国愿继续努力劝和促谈,在俄、乌及有关各方之间穿梭斡旋、凝聚共识,推动乌克兰危机最终政治解决。

之后,他辗转布鲁塞尔,先后与欧盟对外行动署和欧洲理事会官员举行会谈。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双方就乌克兰危机形势、和谈进程等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欧盟方面对李辉的到访表示欢迎。据欧盟对外行动署官网发表的声明称,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后,欧盟希望能为中国与乌克兰进行实质性接触提供机会,也希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建设性作用,利用各种场合维护和促进《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

这是中国特使时隔10个月再访俄乌欧斡旋,正值俄乌冲突迈入第三年之际。各方对于和平前景仍感遥遥无期,而俄乌之间,西方阵营内部在军事、政治、能源甚至食物价格上皆陷入多重僵局和挑战。

受访多位欧洲学者近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俄乌冲突有可能拉锯跨越整个2024年,甚至持续更长时间。“欧洲在政治和经济上正显现出疲态,社会内部矛盾正在撕裂欧洲社会,暴力抗议、罢工和其他社会事件让许多人相信这些国家正处于内战的边缘。”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教授大卫·贝茨(David Betz)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不无悲观地看待俄乌冲突持续两年给当下的欧洲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乌克兰危机最终可能出现的“多输”局面,迫使各方对于恢复接触对话、探索政治解决方案的兴趣重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隆近日告诉澎湃新闻,不久前他刚刚结束对欧洲多个机构的参访交流。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安全教授史蒂芬·沃尔夫(Stefan Wolff)近日撰文认为西方在俄乌冲突上正处在十字路口,到了寻找“出路”(off-ramp)的时候。“尽管欧洲和中国可能并非在事关俄乌冲突的所有问题上意见一致,但双方对于止战的紧迫性拥有共识。”他告诉澎湃新闻说。

史蒂芬·沃尔夫进一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方继续保持对话很重要,特使李辉的访问以及之前外长王毅的慕尼黑之行及访欧都是保持对话活力的重要因素,让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能够探讨可能的推进道路。

对中国建设性作用更期待

战场上,乌克兰军队眼下面临巨大压力,受到外援弹药和内部兵源皆不足等多重困扰。面对俄罗斯近日在战事中占上风,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提议北约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引发德、美等国公开反对,西方国家内部裂痕进一步加剧。俄罗斯总统普京稍早前曾警告西方,派兵援乌可能引发核战争。

“西方国家的国防开支可能会增加,但这些钱会从哪里来?针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正在扼杀欧洲的重工业,而这些产业在财政上已经变得不可行。”大卫·贝茨进一步自问自答说。

当地时间3月5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首个《欧洲国防工业战略》,计划在2025至2027年动用15亿欧元预算,继续增强欧洲国防技术与工业基础的竞争力。

“欧洲安全局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表示,要使欧洲“从危机应对模式转向结构性防御预备模式”。另一位官员直言目标是把欧盟军火工业转向“战争经济模式”。

近几十年来,欧洲一直依靠美国通过北约军事联盟提供的安全保护,从而保持自身的国防开支一直处于低位。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令欧洲人倍感焦虑甚至是恐慌的是今年年底前特朗普再次重返美国总统宝座的前景。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美国历史学家兼战略研究教授Phillips Payson O’Brien去年9月给《大西洋月刊》的撰文中警告称,欧洲和美国正处于国际关系几十年来最重大的有意识“拆分”(uncoupling)的边缘,乌克兰问题成为这种安全联盟“崩溃”(collapse)的显见催化剂。

特朗普经常发表言论破坏人们对北约集体安全的信心以及对乌克兰的支持。在此前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他还因对北约的敌意和对国际条约的蔑视而经常被嘲笑为孤立主义者。

两年前的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之际,美国拜登政府启动了外交攻势,挥舞经济制裁的大棒,呼吁团结起来捍卫国际秩序,竭力让企业和国家切断与莫斯科的联系。

不过两年后,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俄罗斯经济展现出出乎外界意料的韧劲。“俄罗斯固有的实力源于其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这为其在金融和政治上的韧性提供了动力。”美国媒体近期的评论文章写道。

不久前参与慕安会多场主题会议归来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吴莼思,近日告诉澎湃新闻说,由于欧洲受到两场冲突(巴以冲突),尤其是受俄乌冲突的重大影响,“欧洲对我们在俄乌冲突中角色的不满情绪有上升。”她说。

2月23日,欧盟宣布在第13轮对俄制裁中列单4家中国企业及印度企业,这是首次对中印两国企业实施制裁。

“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似乎看不到画上句号的前景,这就意味着欧洲会继续因俄乌冲突而‘失血’,进而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更想要紧靠美国。”吴莼思说。

2月中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启欧洲之行。彼时,欧洲正在重新评估其与可能由特朗普领导的美国的关系,强烈的焦虑感和对未来的不安情绪弥漫整个慕安会期间。

“欧洲的‘焦虑感‘更为强烈,对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更为期待。”赵隆观察认为。

慕安会期间,王毅与美、欧、德、法、英、西、乌等外交高官举行多场会晤。他在会中强调称,中方将继续为重建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支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

十天之后,中国特使李辉开启新一轮穿梭外交,按计划行程先后包含俄罗斯、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

“中方没有袖手旁观,没有拱火浇油,更没有从中渔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介绍新一轮穿梭外交时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开展穿梭外交,凝聚各方共识,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中国智慧。”

更平衡的安全秩序需要中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赵隆认为,与去年相比,各方看待此轮穿梭斡旋的视角可能更富建设性,对于中国角色和作用的期待将更加理性和务实。

尤其是在俄罗斯—乌克兰—欧洲三方之间所有官方沟通渠道几乎停摆的当下,他认为,此访有助于争取各方把“促谈”作为绝对优先议题,置于停火、止战、战后安排等阶段性目标之前,强化当事方恢复接触的必要性。

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安全教授史蒂芬·沃尔夫也认为,在俄乌欧当下皆无谈判意愿之际,中国与多国的互动尤其重要,中国高级外交官的穿梭“的确释放出开展更具有建设性的闭门互动的可能信号”。

史蒂芬·沃尔夫同时提醒,面对战争威胁,加强欧洲的军事能力是必要的,但这需要与加倍努力恢复建设一个更具合作性的欧洲和欧亚安全秩序进行平衡。“这也凸显了欧中对话和接触的重要性,因为在欧亚安全未来秩序中,难以想象没有中国的角色。”

乌克兰经济和政治研究中心外交关系和国际安全项目联席主任阿列克谢·梅尔尼克(Oleksiy Melnyk)近日围绕“俄乌冲突两周年”的专题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中国有很大的力量以积极的方式影响这场冲突的未来趋势。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