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鲜还安全吗?若不想进医院的话,这3种就不要再吃了

2024-03-18 16: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凯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只是让孩子吃了顿醉蟹,却得了一种怪病。

到了医院检查竟然发现孩子体内长满了寄生虫,数量高达5000多条,有的甚至已经入侵了胸腔、腹腔和脑部。

问诊后了解,原来小凯是生吃了带肺吸虫卵的螃蟹,才感染了这种可怕的寄生虫。

生腌虽说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但一口下去,却随时可能带来巨大的健康威胁。

01

一口生腌,能吃到几条寄生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生鱼片、生腌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要小心食用不当被寄生虫盯上致病。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就是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多见于淡水鱼中,人食用了感染肝吸虫的生鱼片后,这些虫体会寄生在胆囊、胆管内,甚至引发胆道病变,时间可长达20—25年,而且感染后发生胆管癌的风险会是其他人的4.5—6.1倍。

而小凯的肺吸虫病也不要小瞧,肺吸虫病可寄生于人体肺部,导致胸痛、咳血、气短等症状,也可寄生于腹部,引发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甚至还能寄生在颅内,引发视觉障碍、失语、癫痫发作、瘫痪等后果。

肺吸虫多见于小龙虾、蟹、蝲蛄等食物中,寄生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看不见,日常饮食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它影响到健康。

除此之外,像蝌蚪、荸荠、黄鳝、菱角、淡水螺、生蛇肉、蛙类等食物中,也是寄生虫重灾区,平常一定要少吃。

02

海鲜中的寄生虫也是重要的健康隐患

有说法称“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多,不可以生吃,而海鱼因为海水高盐、有渗透压等,寄生虫无法存活,要比淡水鱼更安全。”事实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虽然海鱼寄生虫要比河鲜少,但海鱼身上也一样会有寄生虫,像蛔虫、异尖线虫等都是海鱼中有的寄生虫。如果生鱼片中有异尖线虫,随着生鱼片进入人体,就会钻入消化道壁内,甚至还会钻到其他脏器组织中,引发一系列急性症状。

此外,还有人认为深度冷冻可以杀死部分寄生虫,更是无稽之谈。

有文献发现要用商用气流冷冻机零下30度制冷超15小时,才能杀死异尖线虫。而且,海鲜上不光有寄生虫,还有细菌,不新鲜的海鲜中可能会有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可能会引发呕吐、腹泻、恶心、脱水等肠胃炎症状,而感染创伤弧菌后可能会诱发败血病,面临截肢或死亡的风险。

因此,为了安全考量,海鲜尽量还是烹饪熟了再吃。

03

这3种海鲜易受污染,

你可能想不到,尽量少吃

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海鲜,一直深受人们的偏爱,但随着人们对海鲜需求的增加,海鲜安全问题屡屡出现。各种重金属、放射物、化学物质、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有害物质排放到海洋,就可能危害到海洋环境,甚至人体健康。

很多人觉得海鲜外表新鲜食用起来就一定安全,但其实海鲜的安全性不能光看外表,除了常见的三文鱼、生鱼片,这几种海鲜也很容易受到污染,要尽量少吃!

1、扇贝

扇贝生活在海底,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如果来自污严重的水域,可能会携带大量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未充分清洁处理就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

2、鳗鱼

鳗鱼中可能携带鳗鱼线虫等寄生虫,处理或食用方式不当就可能感染寄生虫,威胁到人体健康。

3、海虹

海虹以藻类为食,如果藻类由于赤潮等原因产生了毒素,海虹也会将毒素摄入体内,一旦将有毒素的海虹摄入人体,就可能引发中毒。

平常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鉴别和购买新鲜、安全的海鲜,可通过观察外观、闻味道、问来源等来选购新鲜、安全的海鲜。

04

这3类人群,吃海鲜需谨慎!

海鲜作为一种营养美味的食物,食用时一定要注意禁忌事项,有些人吃海鲜要谨慎!

1、痛风患者

海鲜本身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如果大量吃海鲜,可能会加重痛风。

2、甲亢患者

虾皮、贝类等海鲜,本身含碘量很高,甲亢患者食用后会导致症状加重,尽量少吃。

3、胃肠道不佳人群

海鲜属于寒凉食物,胃肠道功能不佳的人,大量食用后会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要少吃。

海鲜虽然高营养又鲜美,但食用不当可能会感染寄生虫,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海鲜,最好是烹饪熟透后再吃。

参考资料:

[1] 《5000条寄生虫吃空脑肺!再不注意,虫爬进脑子就晚了……》.都市报道.2023-07-22

[2] 《官方预警:这种“高危海鲜”最近别吃了!毒素超标且无特效药》.生命时报.2021-05-07

[3] 《吃了一只死螃蟹差点“丢了双腿”!吃海鲜一定要注意这几点!》.健康时报.2023-05-0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