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晚上睡不着 VS 主动熬夜,哪个伤害更大?

2024-03-22 06: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现代人在睡觉这件事上,总处在一种莫名的错位中:

总之,除了该睡的时候不睡,其他时候都想睡。

而该睡的时候没睡,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想睡但睡不着、困了但不想睡。

为此有人就好奇了,晚上睡不着和主动熬夜,哪个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呢?

今天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趁此机会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你不要它时,它会频频上门,扰的人浑浑噩噩、精神萎靡;

想让它来时,又请又哄,甚至千方百计地勾引,它却躲得连影子也不见。

正常情况下,咱们想要进入睡眠,离不开2个系统的帮助:

这两个系统都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

首先是易感因素

有些人因控制睡眠的基因发生突变,神经对昼夜节律不够敏感,身体释放的促睡眠激素更少,天生就难入睡、睡觉轻,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惊醒。

其次是诱发因素

指被突然发生的一些事情打乱了睡眠,如遭遇压力、和朋友吵架、所买基金大跌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会睡不着。

最后是维持因素

多指会让短暂失眠变成长期失眠的因素,如强迫早睡、推迟起床时间、睡前喝酒、依靠镇静安眠药入睡等。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睡不着,并不是因为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而是心理负担太重。越是担心、焦虑、害怕自己失眠,就越容易睡不着。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睡着了,身体才能得到休息。

其实不然。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清醒时和睡着时发出的脑电波是完全不同的。

清醒时:脑电波多为β波

入睡期:多发α波和θ波

深睡期:发出δ波

而在闭目养神的状态下,大脑发出的脑电波也多为α波和θ波,和入睡期基本相同。

这也就是说,即使不能像完全入睡那般彻底放松身心,但只要闭眼眯着,也约等于半个睡着状态了。

此时身体就像开启了慢充模式的手机,虽然充电效率不高,但多多少少也能弥补一些损耗。

不过要注意的是,闭目养神并不是简单地闭上眼睛就行,你还得——排除杂念。

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放轻松,让自己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如果闭着眼睛还想东想西、思绪万千的话,那可起不到休养生息的作用。

大脑开始“吃”自己:

人之所以需要睡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脑要趁着睡觉的空档,将这一天脑内产生的垃圾和代谢物清理掉。

长期熬夜属于睡眠剥夺行为,会过度激活大脑里的小胶质细胞,导致它们在清理垃圾的同时,还会吞噬大量正常的神经细胞。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会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风险。

心脏容易“罢工”:

夜间是心脏放松休息的宝贵时刻,如果你大半夜一直不睡觉,心脏就得连续高强度工作没办法好好休息,心肌细胞因此变得脆弱,干不了“重活”不说,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甲状腺寿命减少:

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足,会扰乱正常生物钟,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甚至影响细胞增殖,促进DNA损伤,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和结节、肿瘤形成。

胃越来越“娇弱”: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晚间休息时进行的。

长期熬夜会影响到胃肠道的休息,胃黏膜无法正常修复,就可能惹上各类肠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

此外,熬夜还会让人变秃、变胖、变丑、变老……对健康来说,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022中国作息报告》显示,我国只有8.6%的人从不熬夜,能在23点前入睡,有44.8%的人属于偶尔熬夜,更有46.6%的人经常熬夜。

许多人会熬夜,往往并不是因为要紧急完成某件事,更多地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

白天要工作完成KPI、要写作业应付考试、要做家务照顾孩子……让我们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到了晚上就想弥补回来,为此不惜推迟睡觉的时间。

睡前奖励自己玩一会儿,刷刷视频、打打游戏、追追剧等,确实能够帮助释放白天积攒下地各种负面情绪,让劳累了一天的自己能感受些许“报复”的快感。

但若总是迟迟不睡,这种“报复”逐渐累积,反而会让身心更加疲惫,影响第二天正常工作、学习不说,还可能陷入“越熬越晚,最终无法控制自身睡眠”的恶性状态中。

写在最后:

伏尔泰曾说:

“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工作再忙,放一放睡个觉,所行皆坦途;

生活再累,缓一缓睡个觉,所念皆所愿;

心情再烦,静一静睡个觉,万事皆释然。

真正的“奖励自己”,应该是放下手机,关灯睡觉。

最后,愿你我都能好好睡觉,富养身体,以饱满精力去迎接人生的无限可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