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于哥伦比亚的几件事(一)

2024-03-25 15: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南美国家哥伦比亚我们知道得实在不多,预设通常是这样的:哥伦比亚飞出两张名片。

1. 男性的暴力

2. 女性的美丽

出发前新加坡的两个同事分别约我吃饭,一个回忆了45天游离中南美洲的经历(25飞),忘情总结出哥伦比亚的美女最为令人难忘;另一顿饭聊的是美剧“毒枭”,暴力和背后的经济、政治、社会叙事让我对本次旅行的定位十分混乱,以至于初到波哥大做出了安排接机以及住富人区这样破坏背包客传统的事情。说起来没有语言支持,当背包客很是不易,从社会主义立场和融入阶级兄弟姐妹的角度来讲,天天拿个苹果手机用谷歌翻译这样的事情,就一点不酷。

我在抵达麦德金的当天,大巴车晚了四个多小时,但人们很高兴离开波哥大所在东安第斯山区冰冷的雨,进入更温和的另一条山脉,大巴上的人卸除羽绒服,开始穿上人字拖。麦德金这个地方比波哥大定位清晰得多,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是单一经济撑起整个社区的共同富裕,当然,世界观早就重塑成今朝有酒今朝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极端模式,话说回来,哥伦比亚经历了长达50多年、二战后南美最长的内战,很多选择并不是单纯的因为毒枭模式而存在。麦德金集团在极盛时期垄断美国可卡因走私量的80%,使总裁Escobar一度七次入列福布斯富豪榜,这人还颇有人格魅力,不乏南美罗宾汉的美誉。从敌人的敌人这个角度,我们不免会在态度上有些暧昧(正如当前哥伦比亚总统的一系列外交选择);而亚太桥头堡之一的新加坡,历来因为实诚地趋利而活得不错,行为逻辑于东西双方大家长都predictable and acceptable,颇有夹缝生存智慧。马基雅维利主义在新加坡通过一系列精英叙事植根颇深,以至于对所谓普世价值观就缺少相对的敏感度,2018年全球第一所以Escobar命名的餐厅在狮城开业,哥伦比亚政府为此向新加坡提出外交抗议。(此处建议参考国内阿道夫洗发水的事情。)

话说回去,是日抵达后并非计划中的热闹黄昏,而是深夜十点,用app打车这种事情我一直到巴西才放心使用,单身旅行,公共交通无论如何都要比网约车更有安全感。作为哥伦比亚唯一配备轨道交通的城市,旅馆所在地离车站不过区区五分钟步行,但我是慌乱的,经过黑黢黢的街心花园后,遇到讲英文的路人赶紧拦下,央求对方陪同走完这一段路,对方是两个在哥长居的跨国公司外派,送我到住处的同时,告诉我在这样的6级地带一切安全,并不必对小花园里可能存在毒品交易而大惊小怪,毕竟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并且“你去过旧金山么?”

目前哥伦比亚实行居住区分级制,从1到6,级别越高,相应社会资源的配置就越齐全,当然费用也越高,就连同质化的网络接入,6级区域的费用翻1级一个跟头是常事。我最初听到这种分级是愕然的,但本地人赌咒发誓里头完全没有歧视,甚至找出许多反例,讲述人们发了大财依然愿意住在低级别社区,因为高级社区里“没有人跳舞、喝酒、聚会和打架。”

“人们在自己的水平安分守己,这样城市就能运作得很好。”

关了门(门上总是有铁栅栏),晚上就是一伙人在大堂里开音乐会,几支吉他,过一周他们要参加一次大型音乐汇演,那次演出我的西班牙语老师雅丽也去了,但当时她还不是我的西班牙语老师,家里墙上的画还没有长出来,她手上也没有足够的钱去买音乐会。我得先到哈丁去认识她,拜访她的花园和小屋,然后上课,被本地ATM拒绝取款,只好把随身带的欧元给她充当学费,接着她就拿着那几张欧元去麦德金兑换,顺便在音乐节上疯狂地舞蹈,麦德金提供场景让我们完成了一次资本流通闭环。

哈丁是路上的人介绍我去的山区两万人小镇,离麦德金四小时车程,到了就知道可以放松了,一如世界上所有风景如画的山区小城,老钱支撑着大家按上世纪的状态过日子,失业率低,工作压力小,户外生活丰富,这地方对外国人来说,定居也许稍显乏味,但停个把星期读读语言正好,不读不行,哥伦比亚尚不知道英语和国际性有什么关系,哥人世界观里的国际性,是包围周遭的所有国家,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全都讲西班牙语,另一个巨人,巴西,讲西班牙语也凑活过得去,这还不够国际么?

第一件事:Revolucion Bananera 香蕉运动 - Jardin, Antioquia

1928年12月6日凌晨,哥伦比亚总统命令科尔特斯将集中在种植园的工人开枪射击(并有300名士兵陪同),死亡人数已佚失,成为文学作品里的创作。

Banana Massacre 香蕉这段历史,哥伦比亚本国人尚担心同胞们忘记,外国人更是知道得很少,加西亚马尔克斯来回地写了几十年,因为他的记者使命感和后来的国际声誉,情况稍好一些。但忘记总是主流,不忘记,没有地方放当下的生活。

我在哈丁遇到的这么一对小夫妻,经营着山里一家素食餐厅,做很好的香蕉巧克力甜点,餐馆名字就是Revolucion Bananera,我自然很好奇,接暗号一样问他们何以起这样的名字,两人说,为了历史,为了和遗忘对抗。自然是,我肃然起敬,令我更佩服的是这两人还在对抗除了互联网之外的一切规训与体制化,譬如拒绝贷款,没有银行卡,拒绝送娃去念书,完全home school……

我其实不知道这个故事的B面是什么,讲起来餐馆生意有点清闲,两人就花更多时间在网络上经营社交账号并寻找同好,梦想是共同创造一个新世纪农村社区。每周二村里做sancocho的日子,我和老板娘还有雅丽都会一起去占个位子好好喝汤,有时候读烦了书,也会去他们店里喝咖啡,看他们栽种的蔬果,还有邻居送的一大串香蕉吊在梁上正一点点慢慢由绿变黄,小镇让每个人都活得挺滋润,如果有乌托邦,更刺激的敌托邦才是香蕉运动这个地方的主题,到底在一个故事里,它是怎样崩塌的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