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西安高新区:创出发展新空间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2018-11-28 16:42
中国政库 >
字号

在历史长河中,27年不过一瞬,但对西安高新区来说,27年是从无到有的奋斗史,是书写辉煌的创业史,是为中国改革开放贡献的一份“高新”力量,是在时代进程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1991年仲夏,西安西南城外,一处2.5平方公里的田地破土动工,西安高新区的时代悄然来临。2018年深秋,这里高楼林立,名企聚集,开发配套面积约80平方公里,高新区走在西安乃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列,在14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实力排名第四。

回顾砥砺奋进的27年,西安高新区如何在众多国家级高新区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成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安高新区又如何在国家级高新区第三次创业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

制度创新 用政府减法换市场加法

1988年,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中心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成立。

同年,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

1991年,西安高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二批26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国家级高新区全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引领全国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无人机航拍西安高新区锦业路的高楼群。 视觉中国 图

西安高新区同其他国家级高新区一起肩负着改革开放大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依托密集智力、打造开放环境、吸收优质资源,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经历了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西安高新区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期,也经历过红利渐失、矛盾日显的阵痛期。在曲折中前进的西安高新区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发展的利器。

2017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西安高新区举行。西安高新区又一次成为引领我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此后,西安高新区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大金字招牌的优势,再次脱胎换骨。制度创新成为这一年最鲜明的标志。

2018年5月,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万达广场服务站正式对外试运行。这是西安高新区目前在区内设立的5个服务站之一。政务服务下沉是西安高新区众多制度创新中的一项。

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地税融合”“54证合一”办理模式;在全国首推周末不休假“5+2”延时服务工作模式;发布“最多跑一次清单”465项;在全省首推政务服务“容缺办理”……众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小改变、小创新,逐步降低了西安高新区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了西安高新区市场主体便利性。

政府的减法为西安高新区换来了市场的加法。

2017年,西安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20.3%;实现进出口总值2072.6亿元,同比增长42.1%;新注册企业10913家,注册资本额达1662亿元。

科技创新 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西安高校众多、院所林立。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相较于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的最大优势。如何盘活西安63所高校、460多个科研机构、100万专业技术人员背后的科研资源,是西安高新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18年前,34岁的大学教师严建亚依托西北大学实验室做“类人胶原蛋白”研发。随后,他注册了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子生物),在西安高新区一间1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开始了把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创业梦。如今,巨子生物已研发出医学美容品、医疗器械、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等类型近百种产品,核心技术“类人胶原蛋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西安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2000年到2008年的技术研发过程中,西安高新区牵头为公司争取到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让公司能潜心研发、专心创造。”严建亚说。

为了更彻底地破除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藩篱,让更多像“类人胶原蛋白”这样的科技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西安高新区在全国率先进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成立西安科技大市场,规划“科创大走廊”,建成西安创业咖啡街区,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创业峰会和全球程序员节,出台“小巨人”企业计划……

2017年,西安高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1.7万件,同比增长77%;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总额352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0家,累计认定达到1540家;拥有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32项。

产业创新 让西安与世界同步

2017年3月,西安高新区宣布实施“5882”战略,将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加入国家级高新区三次创业大军。“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是国家级高新区的三次创业口号,更是各区在新一轮竞争中融入全球产业,推进国际化进程的有力抓手。

如何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西安高新区在已有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4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定下了5大引领、8个百亿级强基项目、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万亿级目标的战略任务。

在此驱动之下,西安高新区聚集了三星、美光、华为、中兴、比亚迪、法士特等一大批企业研发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军工院校建设了军民融合创新基地,现有军民融合企业500余家,2017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设立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基金,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搭建了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投资服务体系……

27年来,西安高新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创新驱动发展,创出了众多西安第一、陕西第一、全国第一,闯入了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方阵”,以蓬勃进取之势,书写了自己的锦绣芳华。 

(原题为《西高新创出发展新空间》)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