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津滨海新区互花米草该怎样除?生物多样性影响后评估系列PAOBI052

2024-03-27 09: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是禾本科米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于1979年传入中国,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绿化环境、防风抗浪,抑制沙滩风沙、增加湿地面积等生态功能[1-2]。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从亚热带到温带均有广泛分布,对基质条件也无特殊要求,通常生长在河口、海湾等沿海滩涂的潮间带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滩上,并形成密集的单物种群落[2]。

然而,由于互花米草生长迅速,种群密度高,竞争性强的特点,成为滨海湿地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并影响了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可能诱发赤潮。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力高海滩、中心渔港及大神堂附近的海滩上,快速扩张的互花米草占据了大部分的泥滩,侵占了遗鸥等鸟类的落脚点和栖息地,并使得这些鸟类捕食泥滩上底栖动物变得极为困难。为了保护遗鸥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清除这些区域的互花米草势在必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局也意识到了相关问题,并在“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一期阶段中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根据项目开展单位的报道,该项目“在力高阳光海岸东侧、中心渔港东侧、北疆电厂西侧三处,通过‘两次刈割、清理外运、一次翻挖、三次翻耕’的物理方法,实施互花米草治理73.48公顷”,并提出在该项目完工后“治理区鸟类活动增加、底栖生物增值效果明显,对促进滨海地区潮间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4]

然而,这与当地村民、渔民和观鸟爱好者的反馈完全相反。一位在滨海新区观鸟多年的观鸟爱好者统计了最近4年八卦滩、力高海滩、中心渔港及大神堂附近海滩3月上旬的遗鸥数量。2021至2024年该时间段内遗鸥数量依次为4720只、5314只、1046只、96只。不难看出,2023年遗鸥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在互花米草治理工程竣工半年之后,同一海滩上,遗鸥出现数量竟不足百只。此外,2023、2024年翘鼻麻鸭、白腰杓鹬、红嘴鸥等鸟类的数量也比2021、2022年同期显著下降。而“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一期工程互花米草治理及其他治理活动正是在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间开展的。

 

项目开工前后海滩上的鸟类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由观鸟爱好者供图)

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一期互花米草治理采用了“刈割+翻挖+翻耕”的物理方式,大型机械数次深翻滩涂,以清理互花米草庞大的根系。从近4年遗鸥种群数量变化来看,该项目在工程设计阶段就施工对遗鸥等候鸟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缺乏考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挖、翻耕等物理方式对滩涂物理结构的破坏及其生态影响

深翻滩涂在清理互花米草根系的同时,也破坏了滩涂结构。通常情况下,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5 cm的表层沉积物内[5],翻耕深度显然超过小型底栖生物分布深度,致使贝类等鸟类赖以为生的滩涂底栖生物数量锐减,候鸟食物减少。

二、互花米草治理工程的生态恢复目标和时间性问题

互花米草分布区的生态恢复目标是什么?根据《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修复区域内互花米草不再复发是最基本的要求,恢复原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才是生态恢复的实质性目标,其中包括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功能。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一期互花米草治理工程虽已竣工,治理后的滩涂遗鸥数量并没有明显回升,一方面说明治理区生态恢复效果没有达到遗鸥栖息条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还需要更多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起注意: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导致特定物种栖息地短期减少的问题。

三、机械施工作业还可能对候鸟的栖息和觅食产生一定干扰。互花米草治理可能是遗鸥和其他鸟类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据当地群众反应,在完成力高海滩等几个北部海滩互花米草治理后,高沙岭地区部分沿海滩涂开启了新一轮互花米草治理,目前已经完成了互花米草刈割,治理互花米草的滩涂翻耕设备已经到场,开始该片区滩涂互花米草的机械治理。该区域目前栖息着7000余只遗鸥及大量候鸟,一旦开工,北部几个海滩候鸟数量锐减的状况或将再次出现。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的是恢复滨海湿地功能,保护候鸟栖息地,提高湿地对候鸟的承载力,更好地保护鸟类资源。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天津市生态修复项目的标杆工程,对于天津地区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稳定性的提升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分析,绿会综合技术部建议天津市、区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后的环境监管,做好各阶段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具体建议如下:

1、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设计决策时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恢复。科学设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目标,把保护项目区重要物种及其生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作为生态恢复目标之一。同时在项目决策阶段,充分考虑项目施工阶段及竣工后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特别是涉及到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的项目,要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尽量减少项目建设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提倡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的施工策略。沿海地区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特别是涉及大型机械作业的生态修复工程,应考虑施工期对候鸟等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施工尽量避开3-5月、10-12月候鸟迁徙季节,最大限度地保护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

3、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中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尽快调整当前互花米草分布区的生态治理修复方式。对于新的互花米草治理区域,应根据《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基于适应性管理的原则理念,采取更为科学的、对候鸟和其栖息地影响更小的治理方式进行互花米草治理。

4、对于涉及重要物种栖息地、目前已经竣工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议加强关键物种等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在适当时期开展生物多样性影响后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严靖,闫小玲,马金双. (2016).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44页

[2].赵冬至. (2013). 入海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空间评价理论与实践,海洋,第67页

[3].王卿,安树青,马志军,赵斌,陈家宽,李博. (2006).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植物分类学报;566-567

[4].中交海建. (2023). 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互花米草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IGljFd-IXgnqBpFTUad8SA 引用日期:2024/03/22

[5].何蕾, 华尔, 刘晓收 & 张志南. (2019). 夏、秋季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及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08), 2794-2805.

文 | Syu

审 | ZYP

排版| 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