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潜水后听力下降、眩晕?警惕潜水内耳气压伤

2024-03-27 1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朱正洁 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

随着潜水运动风靡全球,越来越多去海岛旅游的人们争相去体验休闲潜水,徐徐潜入透明清凉的海水中,阳光被水折射成无数个星星,在眼前不断地闪烁、耀动。当五彩的鱼儿,亲昵的依偎在身边,您会欣喜地感觉到自己置身于一个美妙的新奇世界,尽情欣赏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海底生物。

相信有过潜水体验的读者们都知道,在下潜的过程中,随着水下气压增高,耳朵会出现疼痛感,此时会应用到潜水教练事先教的调节中耳压力的方法,如捏住鼻子鼓气或者吞咽口水和下巴左右摆动再慢慢地下潜。然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即使掌握中耳压力调节方法,仍有一定概率会出现内耳气压伤。相较于中耳气压伤,内耳气压伤发病率更低。据估计,0.5%~1.1%的潜水员在其一生中会发生内耳气压伤。

那么什么是内耳气压伤呢?潜水又是如何造成内耳气压伤呢?

在潜水下潜阶段,由于水下气压不断升高,鼓室内呈相对负压,鼓膜内陷,使镫骨底板压紧卵圆窗膜,前庭阶外淋巴液压力升高,对圆窗膜产生从内向外的推力,同时鼓室负压对圆窗膜亦产生向外的吸力,两者力的作用均使圆窗膜外凸。当用力做捏鼻鼓气动作时,静脉压升高导致脑脊液压力升高,传至鼓阶,引起外淋巴液压力升高,亦导致圆窗膜外凸。此时咽鼓管口突然开放,外界高压迅速进入鼓室,鼓室压力突然升高,使得镫骨底板向外运动,使环状韧带受到牵引,可使圆窗膜内陷。圆窗膜过度内陷或外凸、环状韧带过度牵引可分别导致圆窗膜及卵圆窗膜破裂,使外淋巴液漏入鼓室,从而引起前庭功能障碍和/或感音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和呕吐。其中圆窗膜破裂更为常见。发生内耳气压伤时,内耳的气体膨胀也可直接损伤毛细胞或血液供应,产生气迷路。临床表现类似于圆窗膜和卵圆窗膜破裂,伴随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或前庭功能受损症状。

内耳气压伤需与内耳减压病相鉴别。那么内耳减压病又是什么呢?

潜水时潜水员在水下呼吸的多为压缩的含氧和氮的空气,潜入愈深,组织中这些气体的分压愈高。氧在潜水时参与代谢,而氮不参与代谢,而是被身体组织吸收。快速上升出水时,氮分压下降,氮成为气泡弥散在血流和组织中,释放出的氮气泡可机械性地使迷路膜性结构破裂或致使迷路动脉堵塞,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低风险、浅深度潜水、平衡耳压过程中突然出现症状、症状的发生与捏鼻鼓气时用力有关,提示内耳气压伤可能性大。

那么内耳气压伤该如何治疗呢?

保守治疗为内耳气压伤首选的初始治疗方法,一般推荐卧床休息、头部抬高至30-40°,持续1-2周,服用减充血剂和前庭神经抑制剂以及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活动(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或抬物)。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内耳气压伤的有效性证据很少,但是临床上通常都会使用。对于严重或持续的前庭功能受损症状、听力丧失症状恶化或10天内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可行探查性鼓膜切开术。鼓膜通气管通过减少作用于镫骨的外部压力帮助缓解气迷路的症状,可以明显改善共济失调和眩晕,耳鸣往往也减轻,但听力受损恢复结果不一致。

原标题:《潜水后听力下降、眩晕?-警惕潜水内耳气压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