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书法教育,华师大回顾书法篆刻十年办学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4-03-30 09:4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自2014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办学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校的书法篆刻办学时常有创新之举,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因此获得好口碑。澎湃新闻获悉,“吾道含章——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办学十年作品展” 3月29日下午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含章,包藏美质,展览通过150余位书法篆刻专业师生的300余件作品,100余本出版书籍,回溯了十年办学的历程与硕果。

展览现场

十年办学结硕果

“2014年5月,上海市文联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建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力求从更深层次梳理与探索中国书法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十年来,华东师大书法系坚持持敬养正、师古鉴今,师生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昂扬进取,行稳致远。”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张索说。他在开幕式上回溯了书法篆刻专业的办学历程。

“吾道含章——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办学十年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图文资料、出版文献、书法篆刻作品、毛笔日记、历次展览精品选萃等十大板块,共展出150余位书法篆刻专业师生的300余件作品,出版书籍100余本,出版了《吾道含章——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教学十年展作品集》,刊印《积学日新——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教学十年大事记》。

展览现场

在“图文资料”展区,以时间轴为主线,展现了十年间书法篆刻专业建设的大事。

展览现场

在“出版文献”展区,观众透过玻璃展柜可以看到叠落整齐的一本本专著和学生论文集,该部分展示的是书法系的科研成果,比如导师团队中的崔树强教授成功获批了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汉字书法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对推动书法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顾琴教授的专著《海派篆刻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三等奖;张索教授出版的专著《持敬集》、王客副教授作品集《步履轻》《不二》等均广受业内关注。展览还展出了校外导师在华东师大讲学授课的实录,比如陈忠康教授在华东师大授课被整理成《中国书法源流十讲》出版。曹锦炎教授的《商周金文选》以及俞丰的《经典碑帖释文译注》也是学生们的案头读物。

2023年,华东师大获得了国内首批以培养具备美术与书法研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博士点。

展览现场 学生自撰自书对联

“历次展览精品选萃”展区陈列着晋砖题跋、放大篆刻作品、自撰自书的对联和自作诗作品,体现了华东师大书法系独具体系的办学特色和积累。其中包括2019年举办的颇有影响力的“永和风流——兰亭序临作·晋砖拓片题记展”,这是学生在学习《诗词题跋》课程后的一次重要实践,还受邀巡展。

展览现场 

篆刻是专业的教学特色,这里展陈的48方印章,从古玺、秦印、汉印到鸟虫、流派,诸体兼具,风格丰富,内容积极向上。一幅幅自撰自书的对联,体现出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追求“书印兼善”“文书俱佳”的教学理念与传统。

展览现场

让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有效落地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表示,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培养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类比赛,得奖很多。尤其他在参与上海各类比赛评奖时,发现很多获奖者都是华师大培养出来的,形成书法篆刻领域的“华师大现象”。

“全国200多所大学开办书法专业,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历史不长,十年,专业师资不多,四个,学生规模不大,历届毕业生加起来也就150余人,但是华师大书法篆刻十年办学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善助说。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术院长陈忠康教授认为,华师大书法篆刻十年办学为当代书法高等教育树立标杆。“我们的学生基础扎实、学风雅正,毕业生质量出类拔萃……”

华师大书法篆刻十年办学的成功经验何在?

张索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设置培养目标之初就明确,要让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有效落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书法的语境,它的传统文化根基受到了比较大的一种破坏。而当下的高校的书法教育,不少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是对其技法本身的强调和偏重,而忽略了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本身。”

篆刻家韩天衡为师生示范劈刀(资料图)

华东师大书法系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书写技法(资料图)

在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将“导师制”改为“导师组制”,除本院4位专职导师,广泛邀请校外的名家名师,比如请篆刻家韩天衡、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术院长陈忠康等实践派解决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技法与创作奥妙,请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等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这条主线,解决传统文化在书法专业的落地问题,开设了《金石学——历代经典碑帖导读》《文字学——商周金文导读》《碑帖鉴赏》《书画与鉴定》《诗词·题跋》《日记·书仪》等特色课程。

日常书写与创作并重。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在日常的生活、创作当中倡导文本原创,要求学生尽量能够学会用文言体,用古诗体把自己的文辞进行原创。

以毛笔日记为抓手。“一日之迹,三年有成,我们之所以有成,是因为有日记,古人学书法有日课,而日记就相当于我们的日课。”张索说,学业结束后,通过数量巨大的日记,可以生动而清晰地反映这个学生三年的学习心路历程与思考。

展览现场

据悉,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在全国的毕业生就业均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他们依旧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据院方统计,该专业校友中有28位在全国各大高校工作,11位同学深造读博,近六成学生分布在上海书法界的各个领域,他们被视为中国书坛与上海书法人才高地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后备新生力量。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华东师大党委宣传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承办,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书法系、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协办。

展期持续至4月22日。

    责任编辑:陆林汉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