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理性的反讽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4-04-01 10:35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Differenz des Fichteschen und Schellingschen Systems der Philosophie

[德]黑格尔 著,王志宏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4年3月

发表于1801年的《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历来被视为黑格尔的重要作品。表面上看,这部作品梳理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位重要人物——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体系,并试图澄清两者的根本区别。但实际上,黑格尔通过比较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出自己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对绝对精神的理解。在黑格尔看来,费希特的哲学过于侧重于主观性,而谢林的哲学虽然更注重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但他的尝试没有成功克服对立。因此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应该超越这种主客观的对立,通过辩证法揭示出绝对精神在自然和人类历史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认识过程。也正是这一洞见,让本书成为黑格尔后来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石。

《论爱:柏拉图<会饮>评注》

[意]斐奇诺 著,梁中和 李旸 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12月

在西方历史上,斐奇诺首次将《柏拉图全集》从古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写下大量义疏,其著述成为后世研习柏拉图的经典文本。其中,对柏拉图《会饮》的评注性著作《论爱》首次论述了“柏拉图式的爱”,这一观念流行至今。在本书中,斐奇诺将“柏拉图式的爱”区分了意义层级,首先是灵魂对身体的爱和两性之间的爱,其次是灵魂之间超越性别的爱,最后有其“柏拉图式的爱”的内在理论层次和最高奥义。全书分七次谈话,表面追随柏拉图《会饮》中的讲辞,其实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爱的哲学的融贯论述,是西方近代开端论爱文体的鼻祖之一,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很大。

《探基与启思: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研究》

张柯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12月

本书致力于对海德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做出统一把握和深入思考。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的阐释是繁复的,但并非杂然发生,而是共同归属于一种整体评判,都是这种整体评判在不同向度上的呈现。海德格尔以“基础问题”(存在与人之关联)为主脉展开的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是海德格尔从传统思想中汲取资源并由此对传统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一种思想实践,它不仅使海德格尔自己的思想道路得以生成并持续推进,而且使德国古典哲学的意义与远景焕然一新。

《雅克·德里达研讨班:论生死——巴黎高师(1975—1976)》[La vie la mort Séminaire (1975-1976)]

[法]雅克·德里达 著,[法]帕斯卡-安娜·布勒 [法]佩吉·卡姆夫 编,黄旺 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

雅克·德里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学讲课中度过的,最初是在索邦大学,之后二十余年在巴黎高师,1984年直到去世则是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全世界多个高校。德里达1975-1976年在巴黎高师开设的研讨班以“生死”为主题,共十四讲。这个主题是当年法国教师会考指定的题目,德里达本人担任当时的会考辅导老师。这个主题一方面处于法国生命哲学的传统中,因而德里达的整个讨论也应该放在当时法国活力论的思想氛围中进行理解,另一方面,整个“生死”主题也贯穿了德里达本人思想的始终。“生死”这两个词在德里达思想中有着长长的、复杂的换喻链条,因而成为我们理解德里达思想运动的关键线索。

《傲慢与偏见——希腊化-罗马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犹太观念》

郑阳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运用文献、纸草、铭文等多种史料,以犹太观念为切入点和载体,探究了犹太文明在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犹太文明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博弈,立体地展示了相关时期地中海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犹太观念在长时段上的变化以及文明间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犹太观念的叠加与变异情况。全书详细探究了文明中心主义在古代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深入理解相关时期的犹太文明与地中海世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康德与现代政治哲学》(Kant and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英]卡特琳·弗利克舒 著,徐向东 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4月

在本书中,卡特琳·弗利克舒探讨了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议题和问题的相关性。她提出并论证了两个主要观点:康德的法权哲学认可形而上学在政治思想中的作用,这与当今该领域对形而上学的普遍敌视态度截然不同;康德关于政治义务的论述从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优先考虑的是全球而非国内背景。她详细阐述了康德的“自由作为实践理性的一个共同观念”是如何支撑其正义理论的世界范围的,并得出结论说,尽管“康德主义”在当代思想中复兴,但康德对正义的论述在许多方面与当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主流方法具有显著差异。她的研究将对政治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思想史学家有所启发。

《浪漫的律令(增订版)——早期德意志浪漫主义观念》(The Romantic Imperative: The Concept of Early German Romanticism

[美]弗雷德里克·拜泽尔 著,黄江 译,华夏出版社,2024年3月

浪漫主义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同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伦理学等哲学问题却常遭忽视。然而,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因此,针对主流学界将浪漫主义运动看作一场文艺学意义上的美学运动,拜泽尔强调浪漫主义运动中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优先性和主导性地位。另一方面,针对流行的后现代解释方法,拜泽尔采用的是传统的解释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这是浪漫派本身所实践和捍卫的方法。借此,拜泽尔将试图从浪漫派内部,依据其自身的理念、目的及其历史文本来对之做出解释。本书是在2019年《浪漫的律令》基础上的增订版,新增拜泽尔近年一篇论文,是拜泽尔对围绕德意志浪漫主义的争论的回应,也概括性地总结了拜泽尔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此外,译者对全书进行了通篇校订。

《论技术物的存在模式》(Du mode d'existence des objets techniques

[法]吉尔贝·西蒙东 著,许煜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2024年2月

极具原创性的技术思想家吉尔贝·西蒙东,在技术哲学领域乃至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启发了斯蒂格勒、德勒兹等一批思想家。本书作为西蒙东的重要代表作,以深邃而广博的思想回应技术现实这一当代社会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现象,并将被打上异化标签的技术重新纳入哲学思考中,探讨了技术思想与审美、哲学等思想之间的关系,试图尝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看待技术与世界的方式。这对于我们思考当下社会中越来越突出和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明代儒学的“道真”追求》

胡栋材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12月

本书以王廷相气论思想个案为中心,试图通过此个案研究指出,王廷相儒者身份及其问题意识在于追求“道真”,其气论思想的特色在于元气论及其气种说。与此同时,他通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阐发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建构了明代儒学的某些新面向。更重要的是,王廷相气论思想与明清儒学及其气论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由此,气论与儒学的交互构成理解王廷相气论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气论、儒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应有维度。

《理性的命运:从康德到费希特的德国哲学》(The Fate of Reason :German Philosophy from Kant to Fichte

[美]弗雷德里克·拜泽尔 著,陈晓曦 张娅 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2月

本书对18世纪末理性遭遇的危机进行了一场巡礼,从康德到费希特之间的重要哲学家的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论战得以详尽呈现,勾连起1781年康德的《第一批判》和1794年费希特的《知识学》之间的哲学发展,展现了哲学史上最为革命性和丰富性的思想交锋,理性的权威在此间摇摇欲坠。本书荣获哈佛大学出版社托马斯·J.威尔逊最佳处女作奖。

《常态病理学》(The Pathology of Normalcy: Contributions to a Science of Man

[美]艾里希·弗洛姆 著,陆泉枝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4月

《常态病理学》深入分析了现代人的常态病理学:包括何为精神健康、当代文化中的宗教真空、对生产与消费的崇拜、快乐与安全的关系,等等;明确阐释了精神健康的概念和人文主义的人学理论;并在最后部分试图从社会经济、科学、神经心理、动物实验、人类的天生被动性等多重角度回答“人是天生懒惰的吗?”这一经典问题。此外,弗洛姆还试图在本书中给出如何克服不健全的社会、自恋、异化、恋尸癖等精神疾病的解决方法。

《杜维明对话集》

杜维明 等著,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世界中国学”特殊贡献奖得主杜维明先生与代表各大文明传统的世界知名学者的对话实录。对话者包括社群主义思想家迈克尔·桑德尔,批判社会学的代表丹尼尔·贝尔,社会现象学代表人物彼得·伯格,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等。思想家们围绕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现代性与精神传统、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公共领域与市场及政府、启蒙人文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世界性的思想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对话一方面阐发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理念、重要思想和哲学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思地评析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

《哲学原理 方法论》

[法]笛卡尔 著,关文运 译,崇文书局,2024年3月

本书为笛卡尔对哲学原理、哲学方法的思考精要,著名哲学翻译家关文运译本《方法论》简体中文版首次整理出版,内文以胶版纸顺纹印刷,轻松翻页,便于展开阅读。笛卡尔(1596—1650)的《哲学原理》以拉丁文写成,1644年首次出版,1647年被译为法文出版,笛卡尔为法文版作了序言。1927年,伦敦“人人丛书”节选了部分章节,出版此书英译本,关文运译本即据“人人丛书”英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方法论》1637年首次出版,关文运将其译为中文,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以《笛卡尔方法论》出版,译者署名关其桐。本书所收《方法论》即据1935年繁体竖排本整理,原书附有关文运编译的“笛卡尔传”,现调整为本书附录。

《承认还是歧义?——一场辩论》(Anerkennung oder Unvernehmen? Eine Debatte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法]雅克·朗西埃 著,蓝江 刘利霞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本书撰写的起因最初源于2009年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一场会议,这次会议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克里斯托夫·门克主持,在这场会议中,霍耐特与朗西埃有着激烈的交谈。“承认”理论是霍耐特哲学思想的核心,而“歧义”则是朗西埃的政治哲学基础。对霍耐特来说,朗西埃的哲学观点是不切实际的,他过于强调和执着于平等,而根据朗西埃的说法,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带有主观和同一性的错误观点。在这本书中,他们一同思考了当今的批判性理论应该以何种面目出现,欧洲后马克思主义时代的两个杰出代表在本书中作出了精彩的辩论。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

李磊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这个时代政局动荡、战火纷飞,这个时代思想活跃、文化繁荣。《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中轻逸飘摇的“流风回雪”之姿成为这一时代的底色。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也成为打在这一时代士人身上的标签,最终转化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品质一直影响至今。书中以嵇康、阮籍等人物和荀彧之死等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切入,从政治与思想互动关系的角度阐述六朝精神史的变迁,从而理解士人是如何在积极入仕庙堂的同时,又可以在精神上处于山林之间。

《理性的反讽: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李放春 著,光启书局,2024年3月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新教的禁欲主义之中,挖掘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出身,继而阐发了“理性主义”的渊源和“现代文明”的特点,是最常被引用的社会科学名著之一。本书脱胎于重庆大学李放春教授开设的人文通识课程,历经五年打磨。对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五章内容,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讲解,完整、清晰、深入浅出地还原了韦伯命题的提出和推演过程。同时收录了两篇研究性论文,特别注重对韦伯研究方法的阐释,讨论了韦伯“历史的文化科学”与尼采“谱系学”的亲缘关系,并由此深化,探讨了“理性的历史与历史的非理性结果”。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Structure and History in Greek Mythology and Ritual

[德]瓦尔特·伯克特 著,刘宗迪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2月

本书被公认为古希腊宗教研究的必读之作。全书不仅讨论神话和仪式的概念与本质,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改往日古典学家将其分开处理的习惯,而且分析了正处于变迁过程中的两个原生神话案例,还从古代近东和古风希腊相互影响的视角探讨神话进行历史传播的轨迹。作者认为,人类精神的结构是由历史发展进程、由在错综复杂的生活方式中形成并传承的传统所决定的,人类的精神依赖于那些与周而复始、生死攸关的问题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播进程,因此,历史学视野比数学模型更能洞悉神话和仪式的奥妙。伯克特的研究与结构主义、神话-仪式学派既有一致之处,又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论,时而大胆,时而平易,对希腊宗教研究学界关于神话与仪式诸多难解的问题,提出大量全新的见解,令人惊奇的同时也使读者受益匪浅。

《残酷电影》(Le Cinéma de la cruauté

[法]安德烈·巴赞 著,周杰 译,张艺馨 校,拜德雅丨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3月

本书是法国电影批评家、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电影评论文集,收录了他对于六位导演及其作品的37篇精辟评论。在电影作者论的视野之下,巴赞对六位残酷导演展开审读:施特罗海姆的疯癫诡谲、德莱叶的现实主义美学、斯特奇斯的社会学式反讽、布努埃尔的残酷辩证法、希区柯克的极致悬疑、黑泽明的东方风格。巴赞竭力潜入影像的地表以下,以抵达现实深处暗含的残酷本质。真实、自由、革新、现实、反讽,巴赞的“残酷”是多义的,其指向的是影片背后所蕴含的一种伦理,无论是宗教性的、超现实的,抑或是社会的、道德的。总体而言,巴赞的《残酷电影》要求导演(或说作者)及其影片探寻世间万物的残酷性。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From Bacteria to Bach and Back

[美]丹尼尔·丹尼特 著,冯文婧 郭瑞东 译,湛庐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24年2月

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一书中,丹尼特对进化思想进行了迄今为止蕞全面的探索。他以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思想为基础,展示了具有理解能力的心智实际上是如何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半是哲学侦探小说,一半是大胆的科学猜想,丹尼特传奇的学术生涯一直处于哲学的前沿,而本书丰富了他在哲学前沿的探索主题。丹尼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充满智慧和引人注目的思想实验——解释说,当人类发展出分享模因的能力,或者不基于遗传本能的做事方式时,一个重大转变就发生了。语言本身由模因组成,它加速了这种相互作用:模因之间的竞争(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产生了精心设计的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工具又使我们有能力设计自己的模因。结果,一种不仅能够感知和控制,而且能够创造和理解的心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进化过程塑造的。《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是一本为新一代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制定研究议程的书,它将让任何渴望了解心智的产生机制和工作方式的读者受益。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Breaking the Social Media Prism : How to Make Our Platforms Less Polarizing

[美]克里斯·贝尔 著,李坤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潮汐Tides,2024年3月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利用经过精妙设计的在线实验和深入访谈,他在本书中证明了走出回声室(信息茧房)会使我们更加极化,而不是减少极化。本书挑战了关于回声室、境外势力和激进算法的常见神话,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扭曲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了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让温和派几乎隐形;而政治部落主义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自身深处。

《杜威与设计:实用主义的设计视角研究》(Dewey and Design A Pragmatist Perspective for Design Research

[英]布莱恩·S.迪克森 著,汪星宇 王成思 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4年2月

本书提出了一种将实用主义哲学与实践导向的设计研究相结合的主张,其内容主要基于两个文献板块。第一个板块探索了实践导向的设计研究在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上的主要议题;第二个板块聚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中后期的作品以及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通过对于这些文献的梳理,本书整合了杜威在经验、探究、交流、伦理、民主、教育等主题的讨论中有关“实践”的观点,揭示了一种杜威式的知识体系,并在书的末尾提出了一种个人展开研究的框架。总体来看,本书扩展并深化了杜威先前的研究,并首次将其按照特定的主题进行提炼。这是目前唯一一本试图在设计领域将杜威的理念进行全景式呈现的作品。相较于约翰·麦卡锡和彼得·赖特的《作为经验的技术》,本书对于杜威的思想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展示。相较于目前参与式设计的文献,本书对于杜威有关民主的观点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长期来看,本书对于设计研究,对于实践导向的设计研究,对于实用主义哲学视野下的设计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人的日常礼仪》

曾亦 陈姿桦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3月

中国古代礼仪,作为贯穿国家、社会、家庭的血脉,影响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曾亦教授精研经学二十余年,尤其擅长《春秋》学与《礼》学,在写作本书时,一方面注重以浅近的语言阐述古礼的精义,一方面又以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将其与当代生活、西方礼仪相关联,对大众深入了解古礼、转化当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通论礼之精意,然后以三《礼》为中心,结合《朱子家礼》,讨论以见面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祭祀等为核心的古人日常礼仪。本书的特点在于深入文献,面对日常,在古今之变中,把握礼仪的精髓。

《性理大全书》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胡广 杨荣 程林 彭荣 校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

《性理大全书》,明代胡广率杨荣、金幼孜等文臣奉旨编纂而成。该书采集宋元理学家著作、言论成书,囊括如周敦颐、二程、朱熹、陆九渊等儒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学问涉及历史、政治、礼学、性理之学等诸多门类。该书内容丰富,荟萃了理学家对历代政治、臧否人物、道统治统、儒家礼仪,特别是心、性、理、情、数等理学重大问题的探讨,文献资料丰富,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资料库,能够读一书而读百书,通过阅读此书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宋元理学家的学问要点以窥儒学发展之路径。此次整理以明永乐十三年内府本为底本,清康熙十二年重修本为通校本,参校以文渊阁四库本。因此书为采集各家言论而成,故遇引文与原书出入较多时则以所引原书之传世本校之并出校说明。此次整理为首次整理出版,对广大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