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六旬华阴老腔学员痴迷唱戏,演出时花50元雇人照看孙子

2018-12-04 13: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70岁的张喜民出身老腔世家,祖辈们都是老腔唱将。1962年,17岁的张喜民跟随父亲学艺,掌握了老腔独特的演技后和父辈们走巷串户表演。随后,兄弟4人在村里组建了一个戏班子,取名叫“喜民班”,十里八乡遇到红白喜事都会请“喜民班”助兴表演。风风雨雨几十年,张家兄弟们年事已高,张喜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老腔舞台的时间不多了,担心华阴老腔这门独具风格的戏曲唱腔会失传。
双泉村地处八百里秦川,北靠黄河,南临华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世代流传着一种叫华阴老腔的独特唱法。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汉代京都长安的军事粮仓所在地,附近的百姓依靠码头为生,从事着船工的生活。船工们逆水拉船,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久而久之,便演化出了华阴老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华阴老腔是双泉村张家的家族戏,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老腔追求的是原生态表演,一群来自黄土地的庄家汉子拿着自制的板凳、石块、旱烟袋等农具作为简单乐器,演出时不需要化妆、也不换演出服,挽起裤腿、光着膀子,嘴里叼着旱烟抄起板凳就尽情地高唱了起来,呐喊声中唱响了这群庄稼汉淳朴的号子声。

华阴老腔最早是在传统皮影戏中的表演,后来有人创新,提出将皮影去掉,将幕后的老腔演员搬到台前直接面对观众,这种表演形式更加贴近观众,更能体现出老腔艺人的个性与激情。老腔艺人用沙哑的声调传递着内心的情感,释放出强大的震撼力。
双泉村现有1000多村民,由于上个世纪八九年代,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村里会唱老腔的人不多,如今在这支戏班子里,年龄最大的老者72岁,最小的也46岁了。张喜民说父辈们先后去世,老腔戏班子里的成员越来越少,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不喜欢唱老腔,觉得太土气,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如果再不挽救老腔,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农民世代以种庄稼为生,可双泉村的百姓却拿着简单的乐器唱起了老腔,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众的家族戏也能走进世界艺术殿堂与观众见面。近年来,华阴老腔这种表演形式逐渐被观众所接受,并且受到热捧,也成为黄土地上历史悠久的摇滚乐。
为了将华阴老腔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2014年,华阴市文化局开办了老腔培训班,邀请民间老艺人张喜民做授课教师。许多当地民众只是听父辈们哼过几句老腔,但不专业,听说老艺人张喜民开班授课,热爱老腔的民众越来越多,学员自掏腰包买乐器,跟随老艺人学习华阴老腔。
50岁的张香玲也是双泉村人,在村里和老艺人学习老腔有好几年了,自从德高望重的张喜民老艺人开班授课,张香玲第一个报名参加培训班。华阴市文化馆专门腾出一间教室给学员们上课,张香玲的家距离文化馆有20多里路,每次上课她都会提前过来给大家烧水,帮助学员们整理桌椅板凳。
培训班现有学员20多人,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女性占到多数,学员中有企业家、医生、更多的是家庭主妇。张喜民说培训班采取自愿报名方式,不收取任何费用,培训目的就是让学员们了解老腔历史与文化,广泛在民间传播,影响更多的人学习老腔这门民间艺术,将华阴老腔传承下去。
学员杨宝凤(右)今年57岁,跟随老艺人学习老腔有一年多了,杨宝凤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外打工,两岁的小孙子留在自己身边。杨宝凤特别喜欢老腔这门民间艺术,她说自己都已经上瘾了,每次上课她都要带着小孙子来培训班,遇到外出演出,就得每天花50元雇人照看小孙子。
老腔培训班的学员大都是几十里外的村民,培训班的上课时间也进行了调整,每天上午11时到下午4时授课,中间不休息。为了参加培训,许多学员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早的来到培训班听老师授课。
华阴老腔是一种原生态表演,追求最古朴的音乐曲调,歌词大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再用老腔调子贯穿起来。老腔戏班子里没有一个艺人看得懂五线谱,压根就不知道音符的作用,但他们唱出的老腔有板有眼,让很多艺术家感到惊讶,称老腔的曲风太接地气了,吼出了庄稼汉的心声。
老艺人张喜民是老腔戏班子核心人物,每天都会接到各地演出活动的邀请,自从老腔被观众接受后,戏班子这些庄稼汉在多部影视剧中演绎了老腔经典唱腔,包括在北京首都剧场、德国、法国等艺术殿堂都留下了老腔戏班子的足迹。
王小侠(左)和张秋蝉都是培训班成员,王小侠本是唱华阴当地迷胡戏演员,这几年老腔戏种火了,她利用自己唱迷胡戏的基础也学起了老腔,她说学唱老腔丈夫很不理解,认为放弃自己的老本行怪可惜,另外老腔声调太高,不太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演唱。王小侠认为迷胡戏和老腔是不同的戏曲唱腔,多学一种唱法,也是多掌握一门民间艺术。
70岁高龄的张喜民是国家级非遗老腔传承人,继承了祖辈留在民间的老腔戏种。在这个艺术舞台上,张喜民唱了一辈子老腔,现仍坚守这块阵地,他说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希望孩子在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向往都市生活甚至超越了传统的老腔,这让他一时陷入了困境。
老腔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承载着黄土地的文化,喊出了庄稼汉最朴素的心声,真实地反映了这片土地上百姓的情怀。张喜民称自己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将老腔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