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圳徽文化研究会谈“徽州复名”:把对古徽州的膜拜转为追求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18-12-01 20:2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不复名,国人誓不休。”近期,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微信公号刊文再谈“徽州复名”。

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5年。中安在线报道称,该研究会对于宣传推广徽文化,加强深圳、安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深圳多元文化发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博大精深的徽学推向粤港澳、走向国际,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徽州复名”近年来屡被提起和讨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还曾发起主题为“黄山市恢复老名字徽州,你支持吗?”投票,共有71.4%的网友选择了“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以示支持。

此次,据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微信公号报道,11月24日下午,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主办、海天出版社承办的“地名,我们回家的路——地名古今丛书首发式”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著名作家梁晓声、“地名古今”丛书主编李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长、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共同为新书揭幕,并以“地名,我们回家的路”为主题,结合各自经历,畅谈地名的古今故事。

“地名古今”丛书由知名学者李辉主编,是海天出版社继“寻找中国”丛书之后精心打造的一套人文历史丛书,本次首发三本,分别是《可惜从此无徽州》《凉山故事》《洛阳小镇风情》。丛书以“地名,我们回家的路”为主题,旨在唤起人们对承载着丰富文化信息和情感的地名的重视。

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秘书长郁海雷在活动上说,能在这里和梁晓声老师、李辉老师、尹总、于总(海天出版社原副总编于志斌)、胡野秋(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总顾问)老师等一起为徽州复名发声感到非常高兴。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李辉一直在为徽州复名奔走呼号,坚持了整整二十年,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特别让人感动。

郁海雷说,讲到徽州和徽文化,近7000万安徽人都和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当然也包含了祖籍安徽的所有皖人和热爱徽州文化的天下贤达。当我们在那片13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出生的一刹那,就注定要和“徽”字结下不解之缘、一世之情,注定要受到徽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注定要烙下深刻的“徽”之印。

报道称,《可惜从此无徽州》本来是李辉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他认为徽州是个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把其改名为黄山实在是不尽如人意。二十年来,他致力于为徽州复名。“地名古今”丛书的第一本《可惜从此无徽州》,集结了李辉、冯骥才、钱念孙等人的作品,他们细细探究“撤徽设黄”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徽州的历史、文化故事,表达了对徽州复名深沉的呼唤。《凉山故事》是一群热爱故土的凉山人书写凉山彝族的故事,丰富而多层面地展现了大凉山在历史风貌、自然资源、人文传承、美丽乡村等方面的大美,是一部徐徐展开的人文地理笔记。《洛阳小镇风情》则通过描写随州下辖的千年古镇洛阳小镇的人物、风俗、历史、文化故事,为读者细细道来洛阳镇的前世今生及人文风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曾提到,李辉在《可惜从此无徽州》文章中表示,1987年,黄山市扩大至大部分徽州地区,徽州地名取消,易名为黄山市,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徽州”作为地名从此再无踪影,历史悠久的徽州,被一座山吃掉。他当时希望,湖北由“襄樊”更名为“襄阳”,能对“黄山”改“徽州”形成推动作用。

近期深圳市徽文化研究会微信公号的报道指出,徽,是一种美好,也是一种寄托。不管走到哪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中,语言上,思想上,情感里,血液里,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把“徽”字融合进去了。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安徽。郁海雷最后表示,古老徽州,有山有水有灵性,有文有史有品位,有人有情有故事。她,不仅仅是徽州人的徽州,同时也是安徽的徽州,中国的徽州,世界的徽州。我们将把对古徽州的推崇膜拜转化为一种不懈追求,传承徽州文化,推动徽州复名。

不过,地方政府目前对徽州复名一事并没有足够的意愿和动力。2018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市长孔晓宏就更名争论向澎湃新闻作出回应。孔晓宏认为,徽州也好,黄山也好,反映的都是这个地区的文化标识。改与不改,徽州文化都能得到传承,因为“徽州文化体系非常强大,不会被遗忘”。

情愫挥之不去。就在今年10月,“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也受到集中关注。

这是一幢有60多年历史、建在市区核心的苏式建筑,曾用作屯溪市人民委员会、休宁县政府、徽州行署文化局等单位的办公楼。在近年启动的黄山市屯溪老街改造提升项目中,这幢老楼被列入拆除范围。

自从2017年9月被《新安晚报》等媒体报道后,作为“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这幢两层青砖老楼的命运,就一直牵动着黄山市乃至安徽省众多徽学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和一些普通市民的心。知名徽学专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馆(以下简称“安徽省文史馆”)馆员方利山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9月21日,方利山以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的身份,给安徽省政府领导写了一封题为《推土机你慢些走 红色文物应保留!》的信。他在信中直言:“此徽州建筑很有文物价值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价值,不应被拆除!”

澎湃新闻10月9日的报道称,记者从黄山市文化委员会及黄山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为止,决策部门尚未作出是否拆除“徽州行署文化局”老办公楼的最终决定。历经60多年风雨,这座“最后的徽州行署符号”的命运仍未可知。1988年4月,徽州地区撤销,地级黄山市成立,作为安徽省政府行政派出机构的徽州行署退出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汤宇兵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