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国自主研制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投入使用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4-04-10 10:3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海洋经济规模偏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等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滨海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还是未来推动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也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先进院”)方面获悉,4月9日,由深圳先进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下称“广州能源所”)共同主办的新型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合作者号”启用仪式在深圳大鹏新区举行,我国自主研发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成嶂旻表示,“合作者号”浮标将成为深圳市未来开展海洋仪器研发、试验验证的重要创新共享平台,将为深圳市开展海洋环境与生态监测提供新型的仪器工具、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为深圳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我们为新浮标起名‘合作者号’,就是希望汇集众多海洋利益攸关者的力量,为海洋仪器创新自主研发提供实战测试平台,支撑海洋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剑平博士如是表示。

更“智慧”、首次应用波浪能技术

“合作者号” 浮标由深圳先进院联合广州能源所、广州航标处、厦门瀚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设计研制。

据介绍,“合作者号”浮标符合航标设计标准,具备搭载能力强、抗台风、防生物附着等优点。该浮标直径3.3米,高9米,重达9吨,于2024年1月28日在深圳大鹏湾海域下水,2月5日开始试运行。团队认为,经过两个月的海上测试调整,各项功能运行良好。

传统航标通常仅具有导航功能,“合作者号”浮标则更为“智慧”,可搭载更多设置于水面上下的仪器,并且可以充分利用4G/5G无线信号形成智慧物联网。

据团队介绍,“合作者号”生态监测浮标的首要创新点就在于新型海洋生态仪器和传感器,浮标一大半沉在水下的部分,就是给搭载的原位仪器设备工作的平台。

李剑平介绍,“合作者号”生态监测浮标已搭载多种类国产先进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包括两款国产水质多参数传感器,深圳先进院创新研制的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成像监测仪器(IPP)、国产水下高清摄像机等。

这些仪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温度、盐度、pH、溶解氧等传统海水环境要素,还可以实现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反映海洋生态状况的新型重要指标的智慧监测。

海洋原位传感器/仪器自主研发。

“合作者号”生态监测浮标的另一创新聚焦于如何在海上为监测仪器设备持续且稳定的供电。目前采用的为广州能源所自主研发的波浪能转换技术,这也是国内首次将波浪能技术应用到生态监测浮标上。该技术能够有效将海浪能量转化为电能,补充传统浮标仅依靠太阳能和蓄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的不足。

广州能源所所长吕建成表示,“我们希望把先进能源技术应用到国家需要的海洋领域,为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供能源保障,实现就地获能、就地使用。”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广州能源所就开始进行波浪能转换研究,过去的四十余年里,波浪能转换研究经历了从近岸到近海再到远海的过程,波浪能发电装置也完成了从岸式到漂浮式,再到为偏远海岛并网供电的升级。

广州能源所在去年9月曾介绍,为解决我国海洋观测仪器因能量短缺无法进行长周期、大范围海洋监测的难题,广州能源所已研发出了60W、100W、200W、300W、1kW、3kW和10kW等系列化波浪能供电浮标,以满足不同海域不同观测仪器设备的电力需求,累计销售800余台。

“合作者号”团队面临的另一挑战则为,在海上部署生态监测浮标时的选址问题以及航标投放作业流程。

据介绍,如果航标位置选择不当,一方面难以达到良好的水下监测效果,另一方面有可能因选址不当占用航道而导致容易发生船舶碰撞事故,造成巨大损失。此外,“合作者号”浮标由于体积和重量的巨大,难以用小型作业船只完成布放。

最终,“合作者号”研发团队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合作,利用已有公用航标的海上特定位置,将传统航标置换为“合作者号”新型多功能浮标。广州航标处出动专业航标船只,同时协调好运标车辆与码头岸吊,在盐田航标管理站及相关业务部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合作者号”的投放工作。

广州航标处曹钜旋副处长介绍,“广州航标处利用传统航标作为平台,搭配多种视频监控及信息采集设备、数据计算及传输终端,凭借航标特有的海上点位优势获取海洋气象、水文、水质、生态、动力等多种数据,为海洋多维动态感知及港口通航环境要素感知提供重要载体,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经济发展等活动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为海事局和引航站等港口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监管依据。”

深圳:实质性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最早在国家层面被明确提出要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的深圳,近年来正加快推进海洋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过去的2023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4%。在深圳,则已建成75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5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涵盖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等重点领域,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正加速壮大。

截至目前,深圳先后发布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海洋领域科技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科研载体搭建、重大项目落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今年还新成立了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在近日到深圳大学调研时,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局长陈华平即介绍,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是2024年深圳市机构改革中单独设立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实施深圳市海洋战略规划和发展海洋经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陈华平强调,海洋发展局的建立表明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海洋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希望海洋发展局能够带领深圳市加强海洋领域的总体规划,推进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实质性加快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步伐。

团队实施“合作者号”浮标和传感器的例行维护。

此外,此次“合作者号”浮标研制主要力量之一深圳先进院也是深圳市重要的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基地。

据介绍,在深圳海洋创新生态链中,深圳先进院面向“海洋强国”建设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引导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大数据、先进材料等优势技术基础及人才团队向海洋领域拓展延伸,积极开展海洋科技攻坚与成果转化,在海洋观测仪器研发、水下无人作业平台、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了海洋生物化学要素原位光电传感仪器、高性能海洋原位多参数光纤传感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及高端人才团队。

研制团队认为,此次发布的“合作者号”浮标,为深圳市未来开展海洋仪器研发、试验验证提供了创新共享平台,深圳先进院将积极与各涉海高校、企业共同协力,推动深圳海洋科技创新链发展,为加速推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另外,在当天启用仪式现场,深圳先进院与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也揭牌成立。该实验室将向所有海洋相关科研团队在海上的试验和维护作业开放,同时为深圳的珊瑚保育等生态监测和修复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支持。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